|
天地期货:燃油周评1221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 16:59 金牛财顺
油价2007——危机、考验与应对
从2007年6月起,国际油价发力,连破70、80、90美元三大关口。从70美元到80美元用了76天,从80美元到90美元用了38天,从90美元到99.29美元的历史最高点用了36天。 高油价折射出国际石油市场的诸多深层危机,考验着全球经济,并催生相关应对措施。 高油价暗藏深层危机 抑价机制失灵,供需默契打破。今夏以来油价狂飙突进,价格已显著背离价值。但供需双方似乎都无力与无意单方面改变这一现状。供需双方此前建立的多种对话沟通机制失效,对供需状况的判断分歧严重。 对市场供需状况判断的分歧导致供需潜规则被打破:油价无法维持在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区域。而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既损害了需求国利益,由此引发的替代能源开发热也必将危及生产国长期收益。 石油霸权与“石油武器”互相激化。伊拉克重建困难重重,伊核问题难现转机,地缘政治引发的原油“恐慌性溢价”将长期存在,并导致国际油气开发合作难以充分展开。加之拉美国家集体“向左走”,油气行业国有化浪潮势不可挡,未来全球石油开发合作面临诸多考验。 单一货币定价之痛,美元“绑架”油价。今夏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美联储三度降息,美元加速贬值与油价加速上升几乎同步。多数分析人士认为,美元疲软及其相关联动效应是国际油价短期飙升的一个主因。 供求关系扭曲,对炒作监管无力。商品期货交易,本旨在于为商业投资者提供充足流动性和避险工具。但投机热钱已严重扭曲国际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除交易所交易外,全球石油市场还有数量巨大的“店头交易”(OTC),这部分交易不需要提供交易信息,因此无法统计和监管。全球流动性过剩或导致石油期货市场泡沫化。 全球经济面临油价考验 全球性通胀加大各国宏调难度。油价高企带动了相关石化制品价格,运输成本,甚至农产品价格上涨,全球通胀压力加大。9、10月代表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四国”和“展望五国”中除巴西外,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全部超过5%。在全球经济减速和通胀加大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如加息抑制通胀则可能加剧经济减速风险,而降息刺激经济则加大通胀压力,两者难以权衡。 发展中国家增长模式面临考验。发展中国家多以能源密集型产业拉动经济增长,能源创新技术弱,节能技术落后,油价对经济冲击较大。新兴经济体一方面是基础能源进口大国,另一方面又是内涵能源(商品生产运输中的能耗)的净出口大国,因此在国际分工中既难获利,又易在能源消费,碳排放等问题上遭指责。 多渠道应对高油价 寻求新的能源政策。反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前两次石油危机,发达国家均将压力化为动力,美国的能源储备制度,石油危机应对机制,节能法案等应运而生。 12月,美国出台新能源法案,要求降低汽车油耗,增加乙醇燃料使用,从而拉开了新一轮能源改革序幕。同月,我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布,提出了理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建立能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多项对策。 单一美元定价制度寻求突破。12月伊朗宣布停止以美元结算石油出口。同月,俄罗斯宣布,将在圣彼得堡建石油交易所,以卢布结算石油交易。欧佩克正在考虑以一篮子货币取代美元结算石油贸易的可能性。不过,短期内美元结算石油贸易的现状难以改变。 “新能源安全观”下的能源合作开发。连续高油价加剧了全球围绕油气资源的利益冲突,中东、中亚、非洲成为未来石油争夺战略的核心地区。本着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中国也正在和各国积极接触,扩大合作,寻求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