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农产品:国家宏观政策调控 整体市场弱势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08:28 西南期货

  宏观调控对农产品的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指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其中农产品的上涨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近期专门针对农产品的政策性调控非常多,那么对农产品走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将逐步分析。

   小麦

  国储连续2周抛售近600万吨

  为平抑粮食价格,有关部门连续两周抛出天量国家临时存储小麦,总量高达600万吨。本周累计成交小麦277.96万吨,占计划拍卖总数的79%,成交率接近八成,上周销售的250万吨小麦成交率更高,达94%。在11月,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各地市场组织进行了5次国储小麦拍卖,实际投放总量达到了504.11万吨,远高于10月的投放数量,而且成交率逐次提升,表明市场的需求一直很高。

  随着国际粮食价格不断高涨,国内产区农户惜售行为也加重,即便是每周一次的国储粮例行小麦拍卖活动也并没有使得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出现下跌。而且伴随春节的临近,国储有可能会继续加大抛售力度,以增加市场的供给。

  国内供需分析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07/08年度我国小麦产量为10500万吨,消费量为10050万吨,基本上维持供需平衡。中国粮油中心预测,07年度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00万公顷,产量为10700万吨,与美国农业部的预测相差不多,国内连续四年丰收,但是供需上仍有一定的压力,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消费量较大。

  11月发改委发主要商品价格监测显示,粮食收购价格总体略有上涨。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非国有粮食企业(下同)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加权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下同)79.96元,比上月略涨0.38%,比上年同期上涨11.92%。其中,小麦平均收购价为78.51元,比上月上涨3.10%,比上年同期上涨9.60%。

  出口有加速趋势

  由于国内外的粮食差价有利可图,小麦出口速度加快。来自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中国10月份出口小麦136,472吨,同比提高630.2%。2007年1至10月份出口了1,846,877吨,同比提高206.5%。但是,进口方面,中国10月份进口小麦1,065吨,同比降低了98.5%。2007年1至10月份进口了78,739吨,同比降低85.5%。

  国际粮价高位运行

  本周美麦继续呈现上涨趋势,整体上美麦处于高价位运行,这使得国内惜售情况比较严重。由于国内基本上自给自足,不靠进口,因此外盘的走高对国内实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给农民惜售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影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伦敦发布的最新《食品展望》半年报称,未来一年全球粮食价格将维持高企,这主要因为几个主要出口国出现产量问题,加上世界粮食库存已经非常之低。FAO的最新分析显示,国际粮价上涨对许多国家的国内食品通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报告指出,绝大多数粮食的供应要比近些年紧张,而粮食在食品、饲料以及工业方面的需求增长。本年度的粮食初始库存已经很低,但是由于全球粮食产量可能仅够满足预期中的需求,所以期末库存很可能依然很低。

  虽然目前国内不依靠进口,但是一旦国内出现减产将很难依靠大量的进口来满足国内的缺口,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供需本身就很紧张,加上近期原油价格高涨,海运价格上涨使得进口成本加大,因此国际粮价的上涨势必会加大国内的供需的紧张。

  行情分析

  本周郑强麦继续很盘调整,近期国储的大量抛售使得国内期价出现了5%的下跌幅度,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本身紧张的供需,加上国际小麦高价位以及原油价格上涨带动的海运费的上涨使得进口成本加大。同时目前大幅度的上涨也不太可能,主要是由于临近春节,国家整体上在调控物价,后期仍有可能继续抛售部分国储来抑制物价的上涨。因此,近期一段时间郑强麦的走势将会继续震荡调整的走势,在2000-2150之间做区间震荡调整。

  玉米

  国储抛售50万吨玉米

  由于目前全国玉米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扬,国家粮食局发出公告表示,将于12月11日在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组织第一批中央储备玉米竞价销售,以保证粮食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这批玉米的储存地点分别为上海、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50万吨中央储备玉米定于下周二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进行公开销售。

  国内行情分析

  一、国内现货行情

  目前广西河池地区玉米农村收购价格在1600元/吨(水分13-15%,有虫),发运至南宁、贵港地区站台价格在1800-1850元/吨。由于近期油价高涨,运输费用不断增加,影响玉米发运,加上当地国储放粮,市场粮源日渐增加,价格呈下调趋势,贸易商收购热情不高,观望情绪增加。

  目前广东港口玉米价格突破2000元/吨大关,而质量最好玉米最高售价达2020元/吨,当地国储玉米出库售价也可达2000元/吨,其余质量玉米成交价均出现相应上涨,二等玉米成交价涨至1960-1980元/吨。

  在华北、黄淮产区,由于关内玉米市场行情不断创下新高,农民表现惜售心理严重,大都采取观望态度。据了解,农民手中大概掌握着60%-80%的货源,而大多数用粮企业库存已到底线,因此不得不频频上调收购价格,导致关内地区价格出现明显上涨。

  二、基本供需分析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玉米产量将增加1.73%至1.48亿吨,因播种面积的增多抵消了东北地区旱灾的影响。其中饲料消费达到9700万吨,工业消费达3750万吨。目前中国的玉米仍然是净出口,根据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出口玉米21万吨,1-10月共出口475万吨。但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后期不排除出现经进口的可能。

  三、生物燃料对玉米的需求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伦敦发布的最新《食品展望》半年报称,生物燃料对食品供应以及价格的影响日益增长。原油价格飙升,已经推动许多农作物价格上涨,因为种植投入成本提高,而且还导致生物燃料行业对这些作物的需求提高。《食品展望》报告警告说,石油价格高企,再加上各国基于环境问题的考虑,很可能导致未来数年里对生物燃料的原材料需求提高,特别是白糖、玉米、油菜籽、大豆、棕榈油以及其他油料作物,以及小麦。

  行情分析

  本周大连玉米再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近2周下跌幅度达5%。受到国家抛售的影响,近期玉米很难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但是本身基本面的也决定了继续下跌的空间不会太大,国家此次调控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物价,减缓上涨,并不会使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因为国际价格高位运行与农民种植成本的增加使得价格不会出现太大的下跌空间。操作上,并不适合做空,建议观望等待。

  豆类

  大豆、豆油进口逐步增加

  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284.54万吨,1-10月共进口2454万吨;10月份进口豆油27.86万吨,1-10月份共进口221.67万吨。

  《油世界》称,中国将继续大量采购进口大豆,用来平抑国内价格。其中2007/08年度(8月到次年7月)的大豆进口量将会达到3,400万吨,高于2006年的2,872万吨。11月份以来我国已采购了近300万吨的进口大豆和40万吨进口豆油,据悉其中很大一部分将被用来充实中央储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11-12月份进口大豆的到货量均在280-300万吨。

  近期宏观调控政策

  早在10月1日国家就将大豆的进口关税由3%下调到1%,以鼓励大豆的进口。

  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食用植物油市场调控和价格监管工作。要求,加强市场调控,组织好货源,保证市场供应。加强市场和价格监测,加强信息分析和预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1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国家提高成品油价格后,合理疏导受影响行业成本增支,加大监管力度,组织好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此次要求,稳定粮油肉市场。组织好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等主要食品的市场供应,切实保障成品油供应,加强市场价格检查。

  11月5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约请部分大型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了解近期油脂行业生产经营状况,要求大型油脂企业增加食用植物油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1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两集团公司,以及各地经济运行、价格主管部门和地方炼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资源,加强调度,确保市场供应。

  1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稳定成品油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

  今年三季度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11月1日,国家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但由于国际油价仍不断上涨,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未根本得到缓解,导致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供应趋紧。近期国家加大了各方面的调控来稳定油市。

  基本面供需状况

  一、全球供需偏紧

  《油世界》指出,2007/2008年度全球豆油产量为3952万吨,将低于同期的消费量4002万吨,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2007/2008年度全球豆油供不应求的状况将使得全球豆油库存降至363万吨,而上一年度期末库存为411万吨。

  《油世界》称,2007/08年度全球大豆供应总量预计为2.948亿吨,上年为2.985亿吨。总用量预计为2.403亿吨,上年为2.264亿吨。加工量预计为2.12亿吨,上年为1.971亿吨。预计期末库存为5450万吨,低于上个年度的7210万吨。库存对用量比预计为23%,低于上年的32%。

  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07/08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2亿吨,消费量约2.335亿吨,期末库存为4935万吨。全球豆油产量为3769万吨,消费量为3801万吨,期末库存为248万吨。

  美国农业部的预测较油世界预测偏低,整体上供应偏紧的趋势是一致的。尤其美国期末库存将至4年来的低点571万吨。因此国际大豆价格一直上涨并且屡创新高就不奇怪了。美豆油同样在高价位运行。

  二、国内供应紧张,主要依赖进口

  2006至2007年度,国内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2006年至2007年度国内豆油进口量为240万吨,占全球豆油贸易总量983万吨的24%。中国豆油当年的产量为638万吨,占当年全球总产3623万吨的18%,这使2006至2007年度中国豆油消费量首次超过美国,达到了863万吨,成为豆油消费第一大国。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07/08年度中国大豆产量为1430万吨,消费量为4785万吨,期末库存为277万吨。可以看出国内大豆存在严重的供需缺口,这些只能通过大量进口来弥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我国07/08年度播种面积为860万公顷,产量为1440万吨,与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基本一致。

  行情分析

  由于国内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大豆、豆油,中国的强劲需求加速了美豆的上涨,同时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也使海运费节节上涨,加大了大豆的进口成本,势必会对国内大豆的价格形成一定的支撑。另一方面国家近期大量进口大豆、豆油来增加国内供给,也对近期大豆的上涨形成了较大的压力,由于国家进口大豆、豆油省去了关税,因此成本大大降低,目前看进口大豆、豆油的数量有望进一步的增大。本周五大豆再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可以看出,国内大豆下跌的空间不会太大,但是受到国家调控的影响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的上涨,高位区间震荡将会是近期的一个主要走势,大约有6%左右的震荡幅度,操作上建议以观望为主。

  白糖、棉花

  近期没有专门针对白糖、棉花的宏观政策,近期白糖、棉花都出现了较弱的走势,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本身的基本面并没有太太的变化;第二,近期国家对整体农产品的调控对棉花、白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白糖:糖价继续缓慢下跌

  一、新糖销售缓慢

  截至11月底,新榨季产糖106.99万吨,其中甘蔗产量为60.74万吨;总销售63.35万吨,销糖率为59.21%,相比去年同期的65.68%明显减少。同时产量也较去年同期的97.08万吨有所增加。

  二、现货价格缓慢下跌

  本周广西糖价处于缓慢小幅下跌中。周一至周五,广西新老糖价格比上周五总体下跌50元左右,从3600元/吨附近价位跌至3550元/吨左右,全周总体成交较清淡。至本周末,广西全区的制糖集团基本全数开榨,产糖量超过60万吨。据了解广西目前还有部分旧糖待清,且目前铁路运输比较紧张,虽处于年底消费量增加的时段,但新糖成交情况仍是平平,市场销售仍有一定压力。

  目前离元旦春节越来越近,有望刺激新糖的消费;同时,新榨季也全面开榨,新糖即将大范围上市,市场对此观望较浓,未来2月糖价如何走,会不会出现天气突变或者由于春运的问题而出现运输上的问题,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因素,因此目前观望为宜,静待后市的发展。

  棉花:郑棉将继续弱势调整

  一、进口呈现减缓趋势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89.8万吨,价值2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0%和37.8%。

  今年以来我国棉花进口量减价扬的主要原因有: 一、国家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初见成效,国产棉花稳步增长。2007年,中央财政拨款5亿元用于棉花良种补贴,提高了广大棉农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和改进种植技术的积极性,国产棉花产量有望大幅增长,预计2006/07年度中国棉花产量达650万吨,超过2005/06年度的570万吨的实际产量 。二、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削弱进口棉优势。2007年棉花进口滑准税率由5%~40%提高至6%~40%,基点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该政策的实施进一步缩小了国内外棉花的差价,削弱了进口棉花的价格优势。 三、美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8月1日起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后,国际棉花市场总体价格上涨,也进一步削弱了进口棉花的价格优势,导致我国自美国进口棉花大幅下降。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近期国家对棉花进口采取的限制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国棉花供需缺口依然存在,棉花升值预期较大。

  二、11月下旬棉花收购价格小幅下调

  发改委数据显示,11月下旬,各主产省、区新棉收购价格小幅下降,现货价格稳中略降,国际市场期货价格降幅较大,预计短期棉花收购价格稳中趋降。

  新棉收购价格小幅下降,但高于去年同期。11月下旬,主产区328级棉收购价格平均每50公斤(下同)642.96元,比本月中旬下降1.03%,比去年同期高15.16%。 229级棉收购价格为667.96元,比上旬下降1.20%,比去年同期高12.48%。 现货价格稳中略降。11月下旬,10个省区市棉纺企业328级棉到厂均价为13734元/吨,比中旬每吨下降20元;229级棉到厂均价为14196元/吨,每吨下降41元。其中陕西省328级棉和229级棉到厂价格分别为14186元/吨、14442元/吨,与中旬相比,每吨分别下降275元、839元,是降幅最大的地区。

  今年棉花收购进入后期,由于尾棉质量差、衣分低,新棉收购价格再次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预计短期棉花价格将保持稳中略降的态势。

  三、2007/08年度全球棉花需求预计增长3%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预计,2007/08年度全球棉花需求预计升3%至2740万吨,增速较前三个种植年度放缓。ICAC预计,非洲、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以及美国的产量预计将减少,印度将成为唯一产量提高的主产国,其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530万吨。全球2007/08年度棉花进口预计将增加9%,至900万吨,因中国进口增加。

  ICAC预测,2007/08 世界棉花产量预期减少 2%,至 2610 万吨,原因是棉花种植面积缩小。世界棉纺厂用量预期扩大 3%,至2750 万吨。因此,世界期末库存预期减少 11%,至 1140 万吨。

  2007/08 世界棉花进口预期提高 10%,至 910 万吨,原因是中国进口扩大至 350 万吨。美国、印度和巴西出口预期大幅提高。但乌兹别克斯坦、非洲法郎区和澳大利亚出口则会减少,主要原因是产量预期下降。

  四、行情分析

  本周郑棉出现了小幅度的下跌,整体上依然是较弱的走势,近期基本面上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新棉收购价格也出现了稳中略降的走势。加上印度棉花的增产,国内进口印度棉花数量加大。由于近期国家整体上对农产品的调控难免会影响到棉花的走势,因此,近期郑棉将会继续弱势调整,从0805合约上看,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短期将在14500-15000做区间震荡调整走势。

西南期货 许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