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股指期货考验市场成熟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00:23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表示,中国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推出股指期货产品的时机正日趋成熟。部分市场人士据此揣测,不断听闻楼梯响的股指期货或于年内面世交易。 投资者高度关注股指期货可谓当然,这主要因为:其一,股指期货所具有的高杠杆效应可能极大改变现有市场力量的对比和财富流向,其做空机制则有可能大幅扭转追涨杀跌的交易习惯和盲从心理;其二,急剧飙升至6000点以上的中国股市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敏感时期,脆弱平衡下的多空分歧究竟还能维持多久?中国股市下一步走势究竟如何?股指期货会不会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类问题时刻烤炙着日渐紧绷的市场神经。 作为金融领域最主要的避险工具及定价手段之一,股指期货已经发展为成熟金融市场中的主流产品。目前,全球股指期货、期权和个股期货、期权已经占到全部期货、期权市场65%左右的份额,因此,就大的趋向而言,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中国构建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围绕这一新生事物而展开的讨论,大可简化为何时推出以及如何推出等具体议题。 一段时间以来,种种事关股指期货的时间表说法不一变动频繁,这种踯躅摇摆反映出股指期货推出的时机确实难以把握,决策层实际背负着加快或者延缓股指期货推出的多重压力。具体而言,加快股指期货推出的压力主要有: 第一,近年来,海外市场不断推出针对新兴市场的股指期货,如果内地金融市场不能加快推出本土产品,其后果不仅仅在于可能丧失自主定价权,而且也会因为存在一个规模庞大但又难以监管的海外影子市场而风险骤增。毕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多长时间内隔绝于外部市场波动,已经是个不太容易作答的问题。 第二,自2005年起步以来,中国股市疯狂上涨几近失控,A股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成熟市场同类公司,而在造成此泡沫化倾向的诸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点即在于A股市场参与者只能从股价上涨中获利,这种机制性的缺失反证出中国股市需要股指期货之类的制衡工具。 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金融创新都会碰到必要性与可行性之间不甚匹配的困顿。具体到股指期货问题上来,当下最主要的欠缺在于,中国股市历来存有恶庄操纵、跟风博傻等顽症,这种先天不足有可能使得期货、期权等高杠杆投资品大范围偏离正常轨道,最终蜕变为少数人洗掠财富的圈钱工具。 除了防范其本身被过度投机以外,针对股指期货而需进行的另一项必要的考量是,它对现货市场可能造成何种影响。应该看到,经过反复拉高,中国股市开始面临回调压力,当此泡沫将破未破之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否导致市场预期急转直下,各路资金因羊群效应而恐慌性外逃?再有就是,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否导致庄家大举吸筹以为日后逼空作准备,从而使得已经透支的股市行情更趋狂热? 上述担心之所以大量存在,归根结底仍在于中国股市还欠成熟、尚待完善。基于这种判断,我们建议投资者,与其捕风捉影胡乱押宝,莫如静下心来把规则吃透、把规律摸清,惟其如此,千呼万唤下的股指期货才能趋利避害并最终为多数人服务和谋利。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