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理性投资长期收益比非理性要更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01:5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李季先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投资者的成熟是市场成熟的重要推动力,市场越发展,就越需要成熟、理性投资者的参与;投资者如何具有理性的市场理念至关重要。而投资者成熟或者说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等理性市场理念的取得,除了投资者在市场上接受“真刀真枪”的资本洗礼外,靠的就是投资者教育,尤其是基于理性投资的风险教育。

  现在的问题是,理性投资的内涵是什么,在股市“见顶之后还有顶,触底之后还有底“的牛市震荡阶段,它是不是真的像有些市场人士所说的那样有具体确定的标准,譬如市盈率达到多少投资者就应尽快收手止步,而市盈率降至多少时,投资者就可放心持有或大举买入。换言之,理性投资是否真有化解投资者心目中哈姆雷特式投资难题的魅力或者是一个理性魔方?

  答案显然并不止于简单的“有”与“没有”或“是”与“不是”。理性投资作为一个易定性却难计量的概念,尽管对一般投资者来说耳熟能详,但理性投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具体确定的量化标准,它要的只是投资者“理性的市场理念”,而不是一时得失。近期股市的一路高歌与上周股市的宽幅调整便很能说明问题。

  实际上,“理性”总是相对的,理性投资难以跳出偶尔非理性的宿命,只不过它距投资成功较之于非理性更可靠些。毕竟,根据对宏观经济、行业和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全面分析而做出的“理性投资”决策,虽然也有缺陷,可相对于靠听消息、炒概念、博反弹、猜政策、赌大盘等进行投资决策的“趋势投资”,从长期看,还是有坚实的经济事实基础与明显优势的。

  不过,理性投资的长期盈利优势对于那些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资者来说,也许不过瘾。理性投资的雅致与市场投机寻求暴富或遭致巨亏的粗俗,让投机人很难引起兴致。以此为基础的投资者教育成效不彰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因此,在当下牛市格局下,如果不对理性投资进行界定,即理性投资重在理性的市场观念,而不是什么点位,并据此进行风险教育、投资者教育,理性投资很难让投资者入耳、入心。

  进而言之,在理性标准缺失或难以与市场反应相映成趣的时候,要想通过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教育,使投资者相信理性投资比投机钱来得“爽快”、更安全,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毕竟,崇尚短线投机的观念一时很难改变,舍“博消息”、“看短线”,而代之以“理性”,一时很难改变不少股民的炒股习惯。

  不过,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对理性投资或价值投资还是比较在意的。投资者风险教育中的“理性投资”教育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是中国

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通过理性投资获得可观收益的不乏先例。

  譬如,价值投资的实践者巴菲特逆市抛售中石油

股票表明,他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虽然他本来可以赚得更多。这次似乎他看走眼了,但这只是相对于市场短期波动而言的,并不影响他安全地落袋为安,赚了那么多。巴菲特的故事正好说明,包括价值投资在内的理性投资并没有标准的“金科玉律”,也没有滴水不漏的强者,有的只是永恒的理性投资观念。

  在市场经济中,只有善用理性投资观念,才能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做出冷静的投资行为。当然,理性投资也不完全排除适度投机。只是过犹不及,对投资者而言尤为如此。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从长远看,理性投资或投资者风险教育终究是把那些诸如市场避险机制、环境、法律保障健全与否、上市公司的好坏等等各种判断因素都考虑在内的一种成功概率比较高的投资决策方式。尽管它有时也会出现某些偏差,其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清晰,但是从长远看,理性投资误差毕竟是最小的,尤其对投资者的止损行为而言,更是如此。

  (作者单位:北京赛德天勤律师事务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