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储平:铜市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09:47 西南期货

储平:铜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十一”黄金周后,LME期铜自高点8320振荡下跌,交易重心重回8000之下。自2006年5月11日LME期铜创下8800高点以来,期间反弹,LME三月铜只是在2006年5月4日触摸过8300之上的价格,到此次10月3日上涨至8320再度下跌―――17个月的时间,LME期铜只有二次冲击8300的机会,可见8300以上的价格对LME铜价的压力非同一般。

  市场对铜市行情未来的走势看法大相径庭:见解LME铜价以此次8300为局部双顶,铜的价格将向7600――7000回归;另一种观点是:此次对8300一线的冲击未果是市场发动更大行情的前奏,随着时间的推移,铜价会重返8800甚至于10000点之上。较之二者的观点,笔者倾向于后者。

  对市场行情长期观点应置于战略性的环境里―――这取决于对全球大的经济格局的看法及商品整体走势的认识。说到大的经济格局,我们可以从前期“次贷”风波引发的反应反证全球经济大局的稳定。“次贷”风波余波未了之时,许多经济大腕(包括美国财长保尔森、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和欧央行行长特里谢等)均警告说,次级债危机在信贷市场引发的信心危机,可能比以往20年中任何一次金融震荡的持续时间都要长,称此次的市场动荡与1998年长期资本对冲基金危机以及1987年股灾时的情形几乎完全一样。他们指出:信贷市场动荡的持续时间会长于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债务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以及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因为市场没有平息这样的危机的“速效药”。此次在“次贷”甚嚣尘上之际,全球金融市场和商品大盘置身于“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迹象一路狂泻,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欧美股市和亚洲股市下跌幅度远远小于大家的预期且下跌的时间极其短,而反弹的步伐稳定、幅度理想―――道琼斯指数下跌周期只有4周并于上周再创高点,欧美三大股市也节节攀升;黄金和原油只是象征性地下跌,尤其后者于9月上旬突破每桶80美元大关―――创出近30年的最高价格。与之同步,欧美各国纷纷向市场和商业银行注资―――这有别联手干预汇市的意义。我们看到,至今没有一家著名的投行、商行或基金倒塌。这说明了什么?这只能说明全球经济发展的势头总体是好的、根基是稳固的。尽管全球经济实体至今没有一个能够平衡美国经济的波动,但以“四大金砖”为代表的经济实体足够抗衡美国经济的疲软带来的负面效应―――市场也许不需要“速效药”,这得益于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根基互相制约及“消化作用”大大提高了。笔者指出的是:如果这次“次贷”风波发生在亚洲或是“四大金砖”的实体上,那影响反而会更大一些。

  反过来,次级债危机的及时的暴露有利于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此所谓“不破不立”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名誉主席、有“金融期货之父”之称的梅拉梅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在于信息不透明和政府监管缺位。梅拉梅德认为,次级债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有二:首先是次级房贷债券在发行过程中信息不够透明。当次级抵押贷款被打包成债券销售给投资者时,债券投资者无法确切了解次级贷款申请人的真实支付能力。这种债务风险不断积累,为危机的发生埋下隐患。其次是政府监管缺位。梅拉梅德指出,政府把对次级房贷债券这种金融衍生品的评估和监督责任完全抛给私人债券评级机构,给这些私人机构留下太多操作空间。不难想象,通过此次风波,全球经济以此为鉴的工作将大大加强。另一方面,由“次贷”风险为源头注资的数千亿美金不出意外将为商品的牛市推波助澜。

  再看看周边商品市场,二大“眼球”商品原油和黄金近期扶摇直上,前者突破2006年7月的高点,后者突破2006年5月的高点,无论是其本身的基本面还技术面,上涨的趋势昭然若揭―――大家知道,数十年来原油和黄金是商品整体大盘走向的“风向标”―――在其上涨的氛围里,商品整体大盘下跌的可能性极小。很多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继续大幅增长,商品价格的繁荣还将持续10年―――中国和印度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率至少每年能维持8%-10%,这将刺激能源、金属、食品以及建筑材料的需求。过去5年里,石油和铜的价格已经翻倍,商品价格一直在上涨,因亚洲地区经济的扩张超过了北美、西亚以及非洲的矿产商、农民、油田以及钢厂的扩张速度。未来几年,商品价格的任何下跌都是暂时的,需求的繁荣还将持续一段时期。未来10年能源价格高企可能不会抑制美国经济的增长,因为美国经历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考验。能源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来说已不像当年如此重要。商品价格高企再经历5年到10年的时间,将刺激新石油、金属以及农作物产量增长,满足需求增长速度,打压价格下降,到那时,商品价格的回落才是自然的。罗杰斯更是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周期内,买商品好过买股票―――商品牛市至少延续到2014年是这个执着的经济预言家没有动摇的观点。

  中国因素已是全球市场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中国通胀引发的宏观调控会不会制约包括铜在内的商品的上涨呢?比如说,央行今年已五度加息。中国经济是否通胀无需过多争论,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今天,调控幅度只要是合理的就是科学的―――中国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是共识。其实,拿中国的利率水平和GDP发展速度和美国的相比较:中国的GDP发展速度是美国的几倍,利率水平却相当低。虽然今年已连续五次上调利率,但国内实际利率水平仍然为负。再举个例子,2004年4月,当LME期铜徘徊在3000一线时,中国稍有的宏观风声一起,LME期铜调整的幅度为20%,而沪铜在二个月内调整的幅度超过30%。比较一下现在的市场反应,我们会从中领悟出铜市上涨的底蕴。

  这里我们有必要说一下美元因素。尽管美国政府一直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然而实际上其态度是放任自流的―――自2002年1月以来,美元贬值走过了近6个年头―――2007年9月,美元指数盘中跌破了1992年8月的低点。那么,美元还会一如既往地“贬”下去吗?笔者以为:时间周期上看,2008年进入了一个相对的止跌时间窗口;技术上,美元指数的月MACD(-12-26-9)指标已反复背离,月KD(9、3、3)在20以下的超卖区延伸了一定的时间了;比对1992年的低点,行情将会受到市场心态的支持―――技术上有反弹的要求。美国经济经过房产阴霾的阵痛后,同样有反弹的要求;随着美国在

伊拉克逐步甚至于大规模撤兵的可能性增大,美元展开反弹甚至于大幅度反弹会到来。美联储9月一次性50个基点的降息只能理解为“在非常时期采取的非常举措”―――再度如此幅度的降息可能性不大,不降息也是正常的。由此可见,美元指数存在反弹的可能。大家知道,美元的反弹会抑制包括黄金和铜在内的商品上涨。笔者以为,美元走强的确会抑制铜的上涨,但美元因素不是铜上涨的根本性因素―――只能抑制其上涨的幅度,不能改变其上涨的趋势―――更何况美元指数反弹的力度从长久看还是处在一个下降通道的反弹,不能说是转势。

  市场心态目前最为困惑的是中国铜消费的问题―――举三个现象:一是“十一”过后,LME铜和沪铜双双下跌―――这不能简单的归结于LME年会召开之际铜价就会剧烈波动;另一个现象是:自9月7日始,LME期铜上涨了1200美元,而沪铜的涨幅才区区4000点;再者,节后国内铜的现货报价不涨反跌―――68000一线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以为,在抓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我们要客观面对“矛盾的特殊性”―――目前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消费的心态而不是消费的本身―――这是个市场心态反复确立才能接受的过程。从海关统计的数据看,中国铜表观消费自2007年1月至7月,同比累计增长率每个月没有一次低于30%―――这是系统性的胜于雄辩的数据。随着LME期铜在8000点的反复,随着时间向第四季度末推移,市场的阴霾将会荡涤。

  其它方面的一些因素:三大交易所总体的低库存、LME期铜总持仓接近25万手的态势、上周Comex铜的投机和投资者转为净多头―――这是2006年5月以来总头寸首次不是空头―――2006年5月正是铜价从8800开始调整的日子,如今由淨空头转为淨多头,是否为我们作出了特别的提示呢?

  技术上,LME期铜日K线形态正处于上升的通道内,周MACD(-12-26-9)指标于上周转为金叉,月K线形态和均线系统(5MA、10MA、20MA、30MA、60MA)再度呈多头排列、同时等待月MACD(-12-26-9)指标的金叉,长达18个月的区间压力线动态已被穿破。可以看出,技术系统性指标是支持行情上涨的。

  总之,在中国和全球经济格局相对较好的背景下,在全球商品牛市如火如荼的氛围里,在铜低库存、中断性因素存在和中国消费平稳的情形中,在技术性逐步转好的支持上,构成了铜价继续上涨的有利因素。当然这个过程是曲折的,但上扬的前途是光明的。正如我们从事期货交易的依据法则一样:我们是趋势的追随者,分析并不等于先入为主,只有符合市场的发展才是最根本的。

  储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