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目前及未来燃料乙醇项目浅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00:07 中瑞金融
近年来,由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过量开采,中国也已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寻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成为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关键。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燃料乙醇作为再生能源成为了政府重点推广的新型能源。在国际原油价格高、国内对石油需求量日益大增的情况下,燃料乙醇的推广和普及对替代和缓解中国石油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发展已历时五年,作为中国“十五”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取得了重大发展。随着国内石油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以乙醇等替代能源为代表的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已成为中国能源政策的一个方向。“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生产600万吨生物液态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万吨。日前,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官员介绍,8年前我国上马燃料乙醇项目,意在解决过剩陈化粮问题。经过1999-2005年的不懈努力,国家首批4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已完成规划建设的102万吨产能,基本实现了“十五”提出的“拉动农业、保护环境、替代能源”三大战略目标。 燃料乙醇都是国家投资兴建的项目,目前,全国有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河南天冠四个工厂,年转化玉米 332万吨。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河南五个省在推广乙醇汽油,未来几年,北京、河北、山东等省有可能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对玉米的需求量将继续扩大。玉米工业消费量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为1470万吨,占消 费总量的12.4%, 2005年玉米用于深加工和燃料乙醇等工业的消费量可能达到1620万吨,占玉米总消费量约14%~15%。目前有的省份已出现玉米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大于饲料加工消耗玉米数量。据中国玉米网总经理冯利臣预计,2006年我国玉米深加工实际生产能力将达到2350万吨,今年的玉米深加工量将继续保持20%左右的增长势头。 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在汽油中的添加比例为10%。国内燃料乙醇大部分由玉米制成,玉米工业用量的规模性增长已成为趋势。国内投产的燃料乙醇项目都是国家重点投资兴建的,包括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和河南天冠等四家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年转化玉米约为332万吨。全国已经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河南五个省全面推广乙醇汽油。此外,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也在27个地、市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上述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汽油需要量较大,预计2006年乙醇汽油对玉米的需求量可能成倍增加。燃料乙醇企业一般都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国家给予乙醇生产企业的补贴平均为1600元/吨。根据测算,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在4000元/吨左右,市场销售价格约为3200元/吨,如果没有国家政策补贴,每生产一吨燃料乙醇将亏损近800元。尽管由于石油价格上涨,乙醇汽油价格出现上涨,但是,仍不能弥补生产带来的亏损,乙醇生产企业仍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偏低。 (一)、瓶颈:原料替代找出路生产成本需控制 虽然产业成长空间巨大,但目前该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两个“瓶颈”: 一是成本问题。目前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乙醇,约3.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而玉米市场价格约为每吨1400元左右,仅原料成本就达4620元/吨,但乙醇出厂价格每吨约为4700元,如果加上人力成本、电气成本等,亏损难以避免。国家为了鼓励乙醇汽油的推广,对乙醇企业制定了“保本微利”政策,以每吨燃料乙醇1%的利润为标准计算,给予酒精厂补贴,目前的补贴标准为每吨1300元到1600元。而目前市场上无水酒精的价格为6000元/吨,企业生产乙醇实际上是赔本的。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个没有成本、价格优势,不能体现比较效益的产品,最终无法被市场接受。车用乙醇汽油要大面积推广,必须切实把成本降下来,靠吃国家补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二是原料问题。据介绍,国内目前生产乙醇主要是以粮食为原料,过去主要是陈化粮,但随着陈化粮库存骤减、玉米价格上涨、燃料乙醇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各界有关粮食安全的争论日趋激烈,寻找理想的替代原料成为研究的焦点。河南天冠集团的以秸秆类纤维质为原料的乙醇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以其他植物为原料的探索也在进行。 针对这两个问题,专家提出四点建议:长产业链、高附加值、吃干榨尽、综合利用。如果原料替代可以解决,加上企业提高综合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即便以后没有财政补贴,燃料乙醇也可能具备市场竞争力。 政策:国家规划将出台产业扶持有重点 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保护来说,乙醇汽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每120万吨燃料乙醇可替代95万吨汽油,而1000万吨玉米可生产300万吨燃料乙醇,平均每增加100万吨燃料乙醇产量,就可拉动玉米价格每吨上升22.7元,并拉动玉米生产指数上升0.96%。 为了确保燃料乙醇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还将对生物燃料产业实行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长期负责乙醇汽油推广的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调研员刘群透露,国家正在研究编制《车用生物燃料乙醇汽油“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年底有望出台。据透露,《规划》确定的产业准入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点:因地制宜,非粮为主;能源替代,能化并举;自主创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合理布局,留有余地;统一规划,业主招标,择优选拔;政策支持,市场推动。 政府对燃料乙醇产业扶持将坚持如下原则:坚持不与粮争地,促进能源与粮食“双赢”,政府会将企业是否具有原料基地作为准入与扶持的必要条件;坚持产业发展与财政支持相结合,鼓励多元化,开发盐碱地、原料基地,鼓励企业提高效率、竞争力,那些成本低、效率高的企业将优先获得政府支持;针对目前的投资过热倾向,坚持积极、稳妥地引导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健康发展。此外,政府对燃料乙醇产业的优惠政策将包括:实施弹性亏损补贴以防止能源价格差产生的产业风险,实行原料基地建设补助与示范性补助,多种税收优惠如返还增值税、减免燃油税等。 (二)、粮食安全成瓶颈 目前我国是继巴西、美国之后全球第3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据悉,随着燃料乙醇的逐步推广,我国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量从2003年的7万吨一路飙升至2006年的132万吨,如果按每3.3吨玉米产1吨燃料乙醇折算,仅2006年就消耗玉米436万吨。然而,近期作为燃料乙醇主要原料的玉米正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玉米库存的骤减使国内玉米价格猛涨,燃料乙醇出现与民争食的隐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业内专家分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用大量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必然要和人“争食”、“争土地”,造成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符合我国国情。 针对部分地区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的过热倾向和盲目势头,2006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同时对玉米加工项目进行清理。从这两个通知可以看出,坚持“非粮为主”是根本,是今后中国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方向。国家出台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也明确提出“因地制宜,非粮为主”的原则。 实践证明,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不符合国情,探索非粮能源资源是大势所趋。目前燃料乙醇发展规模处于前列的巴西是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美国是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但我国不具备大规模使用甘蔗或玉米的条件,随着政策限制玉米加工项目的上马,业界必须寻找玉米以外的生物质资源来生产燃料乙醇。 “其实,不仅玉米可以生产乙醇,某些纤维质类原料也同样可以生产乙醇。”有关专家指出。据介绍,纤维质原料主要包括草、红薯等作物及秸秆、农作物壳皮、树枝、落叶、林业边脚余料等。用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既不与粮食和其他有关国计民生的作物争地、争水,且单位面积产出率高。但是,目前在我国用这些原料生产乙醇燃料还存在原材料大规模收集和运输的问题,且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还有待完善。 (三)、政策尚不明朗 燃料乙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原料短缺,缺少品种优良的能源植物,而且现有能源植物的种植远不能满足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开发边际土地加大能源植物的种植面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袁振宏建议。他说,目前我国可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很多,大概和现有耕地面积差不多,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种植能源作物。但要生产生物质能源,要开发这么多土地,国家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因为开发生物质能源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仅靠市场行为解决不了问题。 据了解,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早在2006年1月1日就已经实施,此后国家发改委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出台《可再生能源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因为燃料乙醇推广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国家对市场准入非常严格,因此新增的400万吨产能中,现有的4家试点企业仍是主要承担者。这样看来,在2010年之前,燃料乙醇企业,尤其是现有的4家定点企业,将最大程度分享能源替代战略的收益,乙醇企业赢来了一个“没有成长天花板”的良好机遇期。因此有专家预测,为迅速提高产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我国乙醇业近期的兼并和收购风潮似乎不可避免。 中瑞金融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