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原油研究:当前主要经济体生物能源发展概况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00:18 中诚期货
主要观点 美国玉米深加工转化为乙醇汽油,同时向非粮化发展 日本深化燃料乙醇的生产,积极向海外投资设厂 欧盟的生物能源以进口为主l中国在积极发展生物能源的同时也开始向海外迈进 引言 国际能源署(IEA)2007年7月初所提出警告说,到2012年,全球对于原油的需求将会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增长,而产量却将会滞后,从而将导致一场能源供应的危机。因为在2007年到2012年之间,全球对于原油的需求年平均增长幅度将达到2.2%,这要大于此前中期报告中2%的增长预期。该预测假定全球年平均GDP增长幅度为4.5%。研究资料显示,“尽管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已经持续4年走高,但是报告仍然认为,到了2010年以后市场的紧张局势将会愈演愈烈。”为了确保能源安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加强传统的能源战略储备的同时,都纷纷加大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降低对石油煤炭天然气能传统能源的依赖性。 一.美国 1. 国内加大玉米深加工转化乙醇,减少石油依赖 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产量约50亿加仑,专家估计,到2010年美国乙醇年产量将会翻一番,超过120亿加仑;到2015年,产自玉米的燃料乙醇年产量将达150亿加仑。据美国谷物协会预计,2006年美国燃料乙醇消费玉米量预测5461万吨,与上年度同比增长34.5%;2007年消费玉米量8128万吨,同比增长48.8%;2008年消费玉米量1.016亿吨,同比增长25%。美国总统布什在今年年初颁布的2007年国情咨文中提出,到2017年,美国汽油消耗量必须减少20%,可再生能源年产量要达到350亿加仑。为推动燃料乙醇业的发展,美国不仅对乙醇原料玉米种植业者提供税收优惠,还对乙醇混合汽油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汽车燃油税的减免,使得乙醇油价能与传统汽油竞争,现在美国使用的汽油99%以上都混入不同比例的乙醇。另外,美国国内的游说团体要求国会降低进口乙醇每加仑54美分的关税,上月美国参议院投票决定将这一关税延长至2010年。 目前,美国政府实行国内生产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玉米转化,大力生产燃料乙醇。业内人士认为,具有三大好处:一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由于国内生产转化,可以避免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变化对石油进口的制约和影响。二是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相对减少,将提高粮价整体上涨;有利于粮食出口价格抬升,减少国内对粮食生产补贴,并获得农民支持,并由此改变了美国农村经济版图(美国也有三农问题)。三是有利于多哈会谈,因为美国要制定全球经济规则,必须做些符合国际潮流的国策调整,有利于增加谈判筹码,美国此举可谓“一箭三雕”。 2. 实行国内与国外两条腿走路,国内为主、国外为辅 目前,美国生产燃料乙醇主要原料来自玉米,然而,把全美所有的玉米产量都用于乙醇的生产,也只能替代大约12%的汽油消耗。这样作为世界能源消耗第一大国,仅靠国内利用玉米转化生产燃料乙醇还有所不够,且今后供需缺口将继续加大。而巴西作为世界燃料乙醇第二生产大国,约占世界燃料乙醇总量的43%。为此,早在今年3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巴西期间,美国国务卿赖斯与巴西外交部长阿莫林就已签署了巴美乙醇燃料合作备忘录,决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推动乙醇燃料的推广和应用。而这份合作备忘录不仅对巴西和美国的能源使用方式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全世界所有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近日,美国最大的乙醇生产商ADM公司表示,准备进军巴西甘蔗乙醇行业,这标志着甘蔗乙醇作为汽油替代品,将直接与美国的玉米乙醇进行竞争。目前,ADM正在探讨多种进军巴西甘蔗乙醇市场的战略,从投建甘蔗加工厂、乙醇厂到兼并甘蔗公司等;也不排除直接收购巴西最大乙醇生产商Cosan SA公司的可能性(目前ADM拥有CosanSA少量股权)。 目前,美国对大部分进口燃料乙醇征收每升0.143美元的关税,而本国生产的玉米燃料乙醇则享受每升0.135美元的贷款担保,对国内使用乙醇的销售商提供51美分/加仑的减税优惠。。但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巴西甘蔗燃料乙醇的价格优势逐渐显现。美国玉米燃料乙醇包括生产和运输成本后,每升成本为0.5美元,而巴西甘蔗燃料乙醇,在包括生产、运输成本并缴纳关税后,每升仅为0.46美元。若今后美国取消上述关税和补贴,巴西燃料乙醇将更具竞争力。 同时,美国燃料乙醇生产也逐步向非粮化发展,在乙醇汽油研发方面,根据美国“生物燃料行动计划”的安排,美国将设立基金支持以各种生物质为原料的乙醇汽油生产技术的开发,特别是将更多地关注除玉米之外的其他生物质原料,如碎木块、秸秆和草本植物等,扩大原料资源,缓解粮食供需矛盾,并降低生产成本。目前美国已有3家公司从事以其他木本植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研究,预计2015年全面进入产业化生产,(据最新资料显示,由于美国政府加大了投入,有望在2010-2012年间提前实现),届时将极大地增加生物柴油的原料供应。 二.日本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第4能源消费大国,第2大能源进口国。日本是个资源匮乏、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进口能源占总能源消费量的80%。日本几乎没有油气资源,但却是世界第二大油气消费国,油气进口大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在99%以上。另外,石油工业非常发达(上游在国外,下游在国内),年石油消费2.58亿吨,天然气746亿立方米。年进口石油2.64亿吨,天然气692.8亿立方米。 近几年来,日本能源供应坚持以国外为主,进口产品能源为主;同时,也注重开展国内为辅,以进口原料来发展能源生产。据有关报道,日本北海道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6月19日宣布,6月底将在札幌成立一家乙醇燃料公司,并着手建造一家日本最大规模的乙醇燃料工厂,从2009年开始年产乙醇燃料1.5万立方米。其生产规模相当于日本现有乙醇燃料生产能力的10倍,原料将采用甜菜、不合规格的碎小麦和陈米。为了推动乙醇燃料的发展,日本政府决定从原材料采购、燃料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扶助企业的发展。日本政府的目标,在2011年之前国内乙醇燃料的生产能力达到每年3.1万立方米,2030年之前达到600万立方米。 由于日本国内能源资源严重缺乏,近年来,利用全球能源资源再分配的有利契机,加大海外能源资源投资步伐,积极在巴西、泰国等投资收购、兴建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快速获取能源战略优势。据巴西有关报道,日本将投资80亿美元购买巴西40个乙醇蒸馏工厂的部分股权,以确保巴西对日本15年稳定的乙醇供应,为日本即将推行的汽油与乙醇混合燃料使用计划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可谓是罕见的大手笔。目前,巴西石油公司正与日本贸易公司三井物产沟通建立合作关系,双方将合作在巴西建立分公司。 此外,泰国市场对燃料乙醇需求量为每天40万公升,但泰国国内供给量每天达60万至70万公升。利用泰国的木薯、甘蔗生产乙醇汽油是日本能源战略的另一个目标,日本丸红、三宝乐啤酒、月岛机械等三家公司将启动在泰国生产燃料乙醇项目,通过日本新能源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向泰国大型制糖企业RungRueng公司提供乙醇技术的支持业务,并利用甘蔗渣每年生产3.6万升乙醇汽油。 三.欧盟 欧盟成员国中,英国是油气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欧盟其它成员国是油气消费大国。这些国家无不把其能源安全战略放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首位。欧盟的石油政策及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是保证“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生活安全”,提出“保障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原则。目前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和手段:保证石油供应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进口石油来源多元化,强化石油消费管理,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环境保护,欧盟也不例外,其更强调的是保证能源供应安全与保证能源使用安全的有效结合。 1、目前欧洲能源进出口量及结构特征 欧盟成员国中英国是油气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年产量为3.12亿吨石油当量,国内油气消费量2.32亿吨,出口原油8000万吨,其余成员则是油气消费大国(欧盟能源消费总量为15.06亿吨石油当量,净进口7.79亿吨石油当量,占需求总量的52%,进口能源中主要是石油和石油产品)。 2、近几年欧盟大力发展能源替代产品 据有关数据显示,欧盟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大力发展相关能源替代品无疑是符合其能源战略国策的,其中以农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能源既可以缓解库存压力、减轻财政负担,同时还能够提高能源安全系数,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近几年欧盟每年从巴西大量进口甘蔗酒精来弥补生物能源供需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世界能源价格普遍大幅上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欧盟能源消费量,加大其对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引导能源的合理消费,这也符合欧洲一向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 2005年欧盟从巴西进口了3亿公升的燃料乙醇,相当于欧盟产量9.50亿公升的三分之一。不过由于去年瑞典法律变化,增加了使用巴西乙醇的难度,导致欧盟从巴西进口的燃料乙醇降低到了2.33亿公升,相当于欧盟产量16亿公升的15%。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担心全球石油价格高企,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这将导致瑞典和德国等欧盟国家增加生物燃料的用量。随着荷兰、法国以及英国通过新的强制性生物燃料目标,进口可能再度提高。如果欧盟乙醇产量提高50%,2007年产量将会达到24亿公升,这一目标合理,其中大约6亿公升,或者25%将会从巴西进口。 据市场最新消息,欧洲生物乙醇燃料协会(eBIO)7月5日称,欧盟必须堵住进口关税中的漏洞,因为这导致廉价进口乙醇涌入欧盟,打击了欧盟行业在乙醇产能以及二代乙醇燃料上的投资兴趣。 市场人士预计2007年欧盟纯乙醇进口估计为4亿公升,占到国内总产量的约18%,上年为15%(欧盟规定从2010年起运输燃料中必须掺混5.75%的生物燃料,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增至10%)。 四.中国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煤、电、运全面紧张的态势,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快速提高,国际油价暴涨等现象,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我国能源资源条件、能源产能、能源贸易能力和煤、电、运综合平衡能力分析,我国中长期能源安全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优质清洁能源需求的刚性上升与相应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我国能源安全已经开始面临严重挑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但导致能源和资源消耗的持续增长,同时,随之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中国有30%~40%的地区出现酸雨现象,不久前,许多水域又大规模暴发蓝藻。因此,中国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不仅来自国际也来自国内。 目前,由于国内的能源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速经济增长,能源进口量持续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在7%左右。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监测,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7.0%,较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51%和60%;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28%和50%。届时我国能源自给程度将分别下降到89%-90%和84%—87%左右。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这样国际原油价格的正常或非正常波动,都将更深入地影响我国油品以及相关生产资料的价格,甚至影响我国整个市场价格的波动趋势。 今年6月底,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一个论坛上表示,2000年以来我国原油消费年均消费增速都超过8%。特别是2002年以来,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增长尤为迅速。去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3.4亿吨,今年可能达到3.5亿吨。而相对消费的增加,国内石油的生产增速却相对缓慢,近年来的产量增幅维持在1.5-2%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07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到每天740万桶,高于2006年的700万桶,比2003年的550万桶增长了35%.但预计今年中国国内的供应量仅为每天370万桶,略高于2003年每天340万桶的产量。可见,中国的能源安全日益被显露出来,所以,我国能源发展应该说喜忧参半。 (一)、我国能源趋紧,但近期勘察发现新的能源资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8368万吨,同比增长1.7%;石油净进口16287万吨,同比增长19.6%。其中,原油净进口13884万吨,增长16.9%;成品油净进口2403万吨,增长37.9%。当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油表观消费量与成品油净进口量之和)达34655万吨,同比增长9.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随之大幅增长,虽然国内近期发现了冀东南堡油田、新疆盆地天然气,南海“可燃冰”资源调查也获得重大突破,但“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尚待时日,新发现的油田、天然气从长远看仍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外,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达到13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而乙醇的年产能已经超过了1000万吨。预计2007年燃料乙醇产量约160万吨;到2010年,预计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万吨,到2020年将可能达到1000万吨(以发展非粮原料为主)。尽管我国燃料乙醇起步迟发展快,但相对需求庞大的石油消费量,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去年我国生产的130万吨燃料乙醇替代车用汽油123万吨,掺有10%乙醇的乙醇汽油已在中国5个省份的全部及4个省份的27个市进行试点,乙醇汽油调和能力为1020万吨。 1. 近期冀东发现大油田,新疆新发现天然气井 今年5月中旬,中石油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冀东南堡油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的一大发现。另外5月18日,新疆油田公司宣布,克拉玛依油田新发现一处日产天然气达147万立方米的大型气田(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这是目前新疆油田当中最大的一个天然气井,总储量近300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最大的整装气田。 2. 南海北部 获得可燃冰样品,开发利用仍尚待时日 2007年6月5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调查获得重大突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获取了可燃冰的样品,其沉积层厚18米,甲烷含量99.7%。据研究结果显示,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然而,可燃冰是后石油时代的一种能源,而且,总量可观,从长远发展看,人类对它寄予了很高期望。据我国南海研究院估计,从目前地质构造条件看,我国南海可燃冰储量大约在700亿吨左右。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是已知的煤炭、石油等的两倍。目前,全球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但却并不是近中期的能源选择,开发利用因技术问题还需尚待时日。 (二)、广西木薯、甘蔗资源充分利用,有望建成全国最大生物能源基地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政府发展生物燃料的方针没有改变,并将坚持把替代石油作为能源替代重点,在发展生物能源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坚持非粮路线。中央财政已经投入国债资金4.8亿元,用于河南、安徽、吉林三省燃料乙醇企业建设,并对试点企业实行免征燃料乙醇5%的消费税,自2002年试点以来,定点生产企业共减免两税资金达1.9亿元。另外,为鼓励支持燃料乙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还为定点乙醇生产企业提供专项补贴;此外,国家还以每吨7173元的价格包销燃料乙醇产品。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化工作,国家发改委编制并于(2007年4月8日)转发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中指出要开展以甜高粱、木薯等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10万吨级燃料乙醇示范工程,建设年产万吨级植物纤维燃料乙醇示范线。而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木薯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和鲜木薯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60%左右。目前广西木薯干片产量约为153万吨/年,合计市场供应量约为200万吨/年。预计今年下半年广西地区木薯酒精生产厂家产能将达到40万吨/年,木薯需求量约为110万吨/年;加工业生产的木薯淀粉、乙醇年产量分别为35万吨和12万吨,各占木薯类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由于四川地区大部分酒精厂家主要从广西采购木薯,年采购量约为50万吨,加上广西地区木薯用于生产淀粉的用量较大,这使市场需求供应量有所不足,以致木薯进口量出现连年大幅增长。 近年来,我国木薯进口量连续大幅增长,进口价格也不断大幅上涨。据统计,自2004年开始我国进口木薯平均价格以14%的速度递增,20006年木薯进口量为494.45万吨,较2005年约增长50%;今年1-5月份我国进口木薯301.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09.8万吨,增长43.9%。为此,广西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广西争取用3-5年的时间,实现全区鲜木薯年产量达到1800万吨,年产淀粉300万吨,乙醇100万吨,变性淀粉50万吨。使广西以木薯、甘蔗为原料生产的淀粉和乙醇年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以上,把广西建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能源生产基地。 (三)、开拓海外市场,与缅甸、菲律宾合作进行木薯种植,并投资建厂 近期,中粮集团与缅甸农业部合作,在缅甸农业部提供的仰光毛比镇区鸟那兵的MAS和MFE两个农场50英亩的土地,以及缅甸私人企业提供的50英苗土地上,进行木薯示范种植。希望通过示范项目,在缅甸开展大规模的木薯种植。另据菲律宾农业部称,中国南宁永凯实业集团可能近期与菲律宾合作者签订合同,在菲律宾投资三座乙醇精炼厂,投资总额为1.05亿美元,但与我国能源消费趋势和发展战略上看,此举总体规模仍偏小。 中诚期货 黄肖耘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