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铜市出现异状:进口铜玩起了国外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4日 09:5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嵘

  “接下来铜进口应该会很少。因为进口商们现在都在从事‘转口铜’生意。”国内一进口企业介绍。据记者了解,由于“五一”之后国内出现了近两年难得一见的“供给过剩”现象,随着沪铜价格不断走软,国内的进口商们都不得不将已经进入国内保税仓库的进口现货铜再转卖到国外,以减少损失。

  标准银行前不久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到了中国进口商们的这种“转口铜”贸易(re-export)。报告称:近期,中国铜进口出现了一种异常现象,中国不少贸易商将已在海外点价但还未进口报关的铜再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地,有的甚至再运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亚洲仓库。

  普氏一份报告也提到:上周LME的铜库存虽然下降了2400吨,但与前几周相比,下降趋势有所减缓,这主要是由于亚洲地区库存大幅增加,上周韩国釜山仓库增加了3375吨铜。“很显然,釜山库存的增加主要来源于中国进口商们的‘转口铜’。中国今年1至4月进口大幅增加之后,导致对进口铜的消化不良,很多中国的进口商只能做起‘转口铜’贸易。”普氏写道。今年一季度中国的铜进口数量高达776576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8%;4月铜进口量约为20.5万吨。

  国内一贸易企业主也表示,在国内铜价低迷的现状下,只能选择将铜卖回国外。

  此前正常的贸易方式是,进口商先同国外供应商(如:BHP、Codelco等大型铜矿企业)签订一长单,然后将铜运入国内的保税仓库内,可以先不点价。“过去在铜价波动不大时,供应商允许进口商点价的期限为三个月。但现在铜价波动太大,期限已缩短至一个月。点价期限一到,供应商都会催促进口商赶快点价。点价的依据是根据LME的当月均价或者LME的某个结算价等。待点价付款后,进口商便可以报关进口到国内市场。”

  但由于近期铜价一直呈现出“沪弱伦强”的格局,即伦敦的价格远高于国内价格。“依照LME价格买入,然后在国内卖出的话,这些进口商可能要损失2500元/吨至3000元/吨。”一市场人士介绍。而如果这些进口商转而再卖出至国外的话,损失只是一个亚洲升水与中国升水之差。每一种商品在不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升水,以铜为例,所谓升水就是从产铜地区(如智利),运往该地区时需要附加的费用。目前中国的升水约为100至130美元/吨,而亚洲升水(韩国釜山仓库地区的升水)大约只有20至30美元/吨。因此,这些进口商如选择“转口铜”贸易的话则损失约80至100美元/吨,折合为人民币约为600至800元/吨。“如此算来,这些进口商肯定会选择不进入中国境内,而是从保税仓库中移出,进行转口销售。”该人士接着说道。并且据介绍,目前这种“转口铜”生意其实就是进口商将买下的铜又退还给原先的供货商。

  长城伟业金属分析师景川认为,这种“转口铜”贸易现象也是调节国内供给状况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就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机制和供给机制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市场从不平衡调整至平衡状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