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忘掉股指期货 不要透支中国信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03:06 第一财经日报
侯宁 尽管“中国信用”如今很强势,但期指的一次次顺延引领了泡沫的“崛起”,却也有难以抹杀的逻辑关系 泡沫一旦破裂,如果再加上楼市泡沫、通货膨胀、外贸摩擦等危机一并发作,以及国际热钱的从中作梗,那么中国发展近30年来的经济成果便有被吞没或部分吞没的危险 去年九十月,借助中行和工行“两行”的“制度溢价”,中国股市在小幅调整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向猪年的冲击。此时,据说主力抢权蓝筹股,是在打期指的主意; 今年“2·27”暴跌中,内地股市又以一种灰色幽默向全球证明了自己的存在,金融食物链中的“中国因素”开始享誉全球; 如今,气势如虹的股市早忘掉了暴跌之痛,又开始了新一轮似乎带有报复意味的急速冲击,而之所以具有如此的“理由”,是因为摆脱了市盈率、公司业绩、国际化估值、“大小非”消化等原先常挂在嘴边的刚性束缚; 一切都是柔性的美好梦想了。中国经济发展毋庸置疑,而本轮牛市所依托的,如今只能归结为一种最简单的解释:“中国信用”许可证。 事实上,当内地股市市值超过香港股市之时,我们的市场似乎连股指期货都忘却了,以至于当《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文件出台并开始实施时,媒体也只是象征性地报道和评论了两声。而面对“杭萧钢构们”的疯狂表演,熙熙攘攘且不断壮大的炒股人流对期指根本视若无物——反正也不懂,又有那么多限制,充其量是“肉食者谋之”的玩意,还不如“抓住机会”,“吃足”了再说。 当然,此时最流行的市场口号也不是“踏平3000点”了。最激动人心的口号是“五一节站上5000点”,最疯狂的口号是“沪指不上万点才是股市最大的风险”。 而理由呢?说白了只有一条:中国信用。而令市场多头激动的是,不仅人民币在不断“创新”,公司业绩在“批量生产奇迹”,央行政策没有着眼于资产价格,而且像杭萧钢构这样据称已“违法违纪”的问题股也依旧在呼风唤雨…… 也就是说,中国崛起带来了巨大的“中国信用”,而以上事实说明,政府和市场两方面都暂时给“中国信用”发放了“行权许可证”。 无疑,这是中国证券史上最大、最可靠的一笔“信用”。 这一幕是“激动人心”的:是中国资产便可以升值,是上市公司便可以融资,是内地股票便可以飙升,是内地股民便可以赚钱,内地股市不仅告别了“融资恐惧症”,也告别了“大小非恐惧”,更焕发出了空前的财富效应。上交所最新统计的近50倍市盈率早已不被人看在眼里,“市梦率”成了国人的最爱。 此前,记得中金所为了打破人们对期指上市“做空”的恐惧,便推荐过海通证券一位研究员的长篇宏论,大意是财富效应等多种复合因素造就了股市的飙升而非对期指的倚重。如今,面对这样类似于“全民抢钱”的“财富效应”,中金所可以释然了。 的确,股指期货,这个原来证监会一直担心的做空魔王已被人淡忘。人们甚至忘记了股指期货被一次次推迟的往日“故事”,尽管对它摩拳擦掌的机构一直在悄然准备着。 然而,也有人忘不了“她”。 比如,笔者便记得去年公司制的中金所匆忙推出的故事,因为我当时说过它有点违法,尽管众人似乎更愿意忽视这一点小小的瑕疵,但没有修订的《期货交易所管理条例》的确是禁止一个在工商局登记的“公司”出台的。只不过,为了和新加坡交易所比速度,我们对此便忽略不计了。 再比如,笔者还记得在去年9月中旬,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对外界宣称股指期货将在年底或新年初推出,虽然出于审慎,到年末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等改了口风,但在当时,这却成为机构对工行等权重股大规模抢筹的直接诱因。结果便是新一轮行情拔地而起,以至笔者预言的“狂犬吠日行情”一直吠到了“2·27”猪年。 尽管炒股的人们忘却了期指,但行情却一直被期指牵引到了现在。因为在“两会”中,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放出的口风让市场把期指的推出日期猜到了6月前,以至于市场中一度流行着“5月8日”推出期指的“算法”;但其后,媒体又从某些渠道得知,期指在5月推出无望,这个能改变中国股市17年来游戏规则的“伟大工具”,还得顺延到不知何时诞生。 而在此期间,内地股市愈发剽悍,不仅忘却了期指,而且也忽略了两倍于港股股价以及全球第一市盈率的事实而冲关拔寨。理由也变得分外简单:看好中国。是的,不仅国人看好中国,开始畅享“中国信用”,而且罗杰斯、索罗斯们也纷纷对内地股市大唱颂歌,热爱中国的罗杰斯甚至表示要全家来上海居住,因为他相信,即便全球包括美国经济垮了,中国市场也最终会独领风骚,迎来21世纪这个“中国的世纪”。 这样的表态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而与此相呼应,国内经济学家及时唱起“盛世欢歌”,来京的“专家团”近期也表示股市正常,连此前提示过风险的成思危副委员长也表示“没有投机就不会有股市了”…… 只有像笔者及左小蕾女士这样的极少数,还在“不知趣”地念叨着风险,好像金融危机随时会降临中国一样。尽管如此,在回头审视本轮大牛市的来龙去脉之时,我还是要说,不要像当年在股权分置改革问题上一样,在期指的推出上再犹豫了。尽管“中国信用”如今很强势,但期指的一次次顺延引领了泡沫的“崛起”,却也有难以抹杀的逻辑关系。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那么泡沫的急速乃至难以想象的膨胀便难以避免。 可以想象的是,泡沫一旦破裂,如果再加上楼市泡沫、通货膨胀、外贸摩擦等危机一并发作,以及国际热钱的从中作梗,那么中国发展近30年来的经济成果便有被吞没或部分吞没的危险。当年的日本经济大萧条、亚洲金融危机不都是在市场的狂欢中骤然降临的吗?以史为鉴,我们又何不及早推出期指,让市场创新来修正价格洗刷泡沫呢? 须知,在“中国信用”上玩火,将被“淡忘”和伤害的便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期指了。 (作者为财经观察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