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2007年油市展望:新的一年油价仍是易涨难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0:13 中粮期货

2007年油市展望:新的一年油价仍是易涨难跌

  第一部分: 回顾

  如果以2006年8月份为分界点,可以将今年原油价格运行区间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前一阶段,价格延续2005年底的涨势,在地缘政治、汽油供应短缺、飓风频繁等利多因素配合下,从年初的64美元一直上升到7月份最高时的80美元。随后,面临即将到来的美国中期议会选举,油价适时回落。前期热炒的诸多利多因素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高库存"、"经济放缓"、"暖冬"等题材。从8月底开始的短短的一个月内,市场就回吐了自年初以来的涨幅,油价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走了一个轮回,与之相应的是美国民众抱怨"油价贵"的声音日渐微弱,布什成功护住了自己的一个软肋。11月,选举尘埃落定,共和党不幸败北,油价的政治压力消除,但市场跌势未尽,大有下探55美元的态势。OPEC坐不住了,连续两次减产撑住了油价。随后的两个月中,市场就在60-65美元之间摇摆,寻找突破方向。 接下来,我们就这一年中发生的对油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进行一个回顾总结。

  1. 暖冬和高库存

  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份全美平均温度为21度左右,为历史同期最暖记录,较历史平均记录高出4.8度。温暖的气候没有使取暖油消费像往年一样大幅增加,与之对应的是原油、汽油、取暖油库存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暖冬使炒作天气的投机者无所作为,基金从1月底开始多翻空。 从2月份开始的半个月内,油价下跌了约10美元。

  2. 伊朗核问题升级

  伊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活动,并曾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伊朗革命后,美伊两国断交,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2003年初,伊朗宣布掌握铀浓缩技术,引起美国不安。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美国政府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威胁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以对伊朗进行制裁。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下,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为了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2004年11月初双方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3国承诺向伊朗提供一座轻水反应堆、核燃料以及核技术,并将在经贸合作方面为伊朗提供帮助,但双方在有关巴黎协议的落实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一致。

  2005年8月3日,代表强硬保守派的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2006年1月10日,内贾德拆除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活动,导致了伊朗核问题的升级。面对美国的武力威胁,伊朗今年先后两次举行大规模军事演戏。3月31日,伊朗在南部波斯湾沿岸及附近水域进行各军种联合军事演习,演练对霍尔木滋海峡的控制能力。8月19日,伊朗又在全国范围举行陆、海、空三军大规模军事演习,目的是"对任何可能的威胁做好准备",引发油价格反弹。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一系列与其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禁运、冻结资产和监督相关人员出国旅行等制裁措施。伊朗外交部随后发表声明说,安理会通过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是"非法行为",伊朗将继续从事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从24日开始安装3000台离心机。

  由于伊朗在中东的重要地位,伊朗核问题就像悬在油市上的一把剑,前期战争的威胁让市场绷紧了神经,任何可能引起美伊军事冲突的言行都会给油价打上一支强心针,这也是支持上半年油价连创新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下半年开始,战争的威胁已经大为减弱,问题转变为美国如何解决目前进退两难的局面:是调整自己的中东战略,默许伊朗拥有核武器?还是坚持伊朗无核的立场,在不发动战争的前提下,用各种手段继续向伊朗威逼利诱?从目前情况看,伊朗核问题已经和伊拉克内战、巴以冲突、黎以冲突联系在一起,最终的结果必将是美伊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综合妥协的结果,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最终方案出台之前,伊朗核问题始终是多方可以很好利用的一个因素。

  3. 尼日利亚武装冲突

  今年2月19日,壳牌公司宣布关闭在尼日利亚45.5万桶的日产能.,原因是武装分子针对石油设施和工作人员的一系列袭击和绑架事件。在随后的时间里,尼日利亚不时传出石油管道被袭、石油工人遭绑架的消息,壳牌公司多次宣称将恢复产能也最终未能如愿。截止到今年年底,包括壳牌、道达尔、埃尼等石油公司在尼日利亚关闭的石油产能已高达60万桶/日。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产油国,但丰富的石油资源却从未给当地普通民众带来实际利益,相反,当地一些部族和利益集团长期以来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引发的暴力冲突此起彼伏,源源不断的石油财富也助长了政府的腐败,在透明国际公布的2004年度全球腐败国家排行榜上,尼日利亚位列第三。2003年以来,不断上涨的油价刺激各种势力起来争夺石油资源,其中以平民武装为主。2006年年初,一个叫MEND的组织首次现身,据一名曾遭绑架的石油公司雇员称,他相信该组织不同于那些只想要赎金的典型的尼日利亚绑架组织,"他们主要是希望所有的外国人都离开尼日尔三角洲,他们必须对自己资源拥有一些控制权"。这也许正是尼日利亚的症结所在,政府腐败无能、地方武装割据、外国石油公司大肆掠夺资源,贫民只能靠自己来改变现状,这使得武装分子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在可预见的将来,尼日利亚的局势仍不容乐观,在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非洲最大产油国供应的不稳定将继续对实际供需平衡和市场心理产生冲击。

  4. 汽油供给短缺

  2005年8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一项新的能源法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要求在汽油总组成中加入特定数量的可再生燃料,而且每年将有递增。美国可再生燃料需求将从2006年40亿加仑增加到2012年75亿加仑。在这个可再生燃料标淮(RFS)规定下,美国近50%的汽油将需要调合乙醇,典型调入量为10%。为了配合政府这一新政策,NYMEX 于2005年10月推出以乙醇为调和组分的RBOB合约,并宣布从2007年1月起将不再交易以MTBE为调和组分的新配方汽油(RFG)合约。

  美国乙醇主要从玉米中提取,多数产自中西部地区。由于乙醇不能采用管道运输,只能通过卡车,火车,驳船等载运,距离供应源较远的地区就可能因乙醇供应不足而导致汽油紧缺。 另外,炼厂大规模采用乙醇做调和剂,美国自身玉米产量也是供不应求,从2005年开始到今年6月份这一年以来,美国进口了约1.35亿加仑乙醇,乙醇价格也翻了一番有余。基于上述两个考虑,市场普遍认为今年夏季美国汽油可能供不应求。

  从2月中旬开始,美国汽油库存开始急剧下降。每年这个时间美国炼厂处于季节性维修状态,开工率较低,而此时消费在开始攀升,库存减少是正常的。今年不正常的地方在于下降的速度大大高于往年,这似乎印证了汽油供应短缺的猜想。在这种氛围中,市场自然而然联 想到了另外两个字眼--"夏季出行高峰"和"飓风季节"。 每年从5月30日阵亡烈士纪念日到9月份劳工节这段时间是美国夏季出行高峰,汽油消费在这段时间会达到一年高点,炼厂在结束一季度维修后会开始全力生产以保证汽油供应。从6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是大西洋飓风季节。去年飓风造成的损失令人记忆犹新,在飓风已经过去半年多的情况下,墨西哥湾地区还有约有23%的产能没有开工。而天气预报说,今年飓风虽然不会以去年严重,但会来的更频繁。

  乙醇汽油供应不足,库存迅速消耗,飓风会在用油高峰期频繁光临,这几个坚实的理由促使人们在夏季之前提前买入汽油。从3月份开始到8月份,汽油期货合约均维持远近月份价格倒挂现象,反映了市场对汽油需求的迫切。在零售市场上,价格从2月底的每加仑2.3美元一路攀升,到8月份达到了3.08美元/加仑,接近去年飓风时期的最高价。 在汽油的带动下,原油、取暖油价格从2月份开始也一路上涨,原油在2月份最低时是60美元,到了8月份时已经在80美元附近。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民众怨声载道。在政府的倡导下,美国掀起了一股乙醇燃料投资热,连比尔·盖茨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消费国也不断向OPEC施压,要求他们提高产量以压制油价。OPEC的回答是:"无能为力","问题是炼油能力不足"。

  5. 拉美国家资源国有化

  今年3月30日,委内瑞拉议会一致通过石油合资企业合同范本,批准将委政府和22家外国石油公司签署的32块油田开采合同转变为合资运作,并由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控股,保证至少有60%的股份。4月1日起,有20个外国公司和政府签署了新的合资协议,涉及25块油田,还有5块油田被主动转让给政府。法国道达尔和意大利埃尼公司由于不肯交出运营权,政府收回了这两家公司在委经营的两块油田。同时,政府还大幅上调税率和石油特许权使用费率,将石油企业的税率由原先的56.6%提高到了83%,重油矿区使用费率翻番至33.3%。

  今年4月,厄瓜多尔议会也通过了一项石油改革法案,规定外国公司必须将获得的50%利润交给厄瓜多尔政府,政府根据修改后的石油法同外国公司重新进行石油合同的谈判。5月15日,政府宣布废除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签订的在厄瓜多尔的运营合同,没收其资产以及各种机械设施。

  5月1日,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宣布对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有化,并派军队控制了全国油气田。要求外国公司在6个月内和政府签署新的协议,将生产和经营的控制权交给玻利维亚国营石油矿业公司,然后从这家国有企业获得部分利润。如果外国公司不愿接受这样的条件则必须离开。

  油价的高企使在拉美的跨国石油公司利润丰厚,但产油国本身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今年是拉美选举年,上述三国除玻利维亚之外都要重新选举总统。总统无论从国家利益考虑,还是为保住总统宝座,国有化都是理性的选择。另外,查韦斯和莫拉莱斯都是依靠平民支持上台,在政治上主张拉美独立,摆脱外国尤其是美国影响。在高油价背景下实施国有化,控制石油资源,使他们有了叫板美国,争取独立的筹码。 拉美国有化浪潮使市场预期来自拉美产油国的供给会减少,尤其是委内瑞拉这个主要产油国,她是OPEC中始终支持限产保价的国家。 另外,国有化将限制外国投资,缺少国际资本,这些国家将缺乏足够的财力来投入油田的勘探开发。这也是支持上半年油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汽油问题甚嚣尘上,伊朗与美国在核问题上依旧口角不断,尼日利亚不时传出暴力事件以及拉美的国有化浪潮支撑价格不断走高。基金不失时机地大力做多,将在汽油上的赢利投入到原油期货上,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年最大的一波涨势。

  6. 美国议会中期大选

  2006年美国参众两院将进行换届选举,上次选举中,共和党获胜,有史以来第一次同时执掌白宫和国会,民主党沦为看客。今年5月初的美国民调显示,布什的支持率仅为32%,远不及去年48%的支持率。调查还显示,不满布什政府处理石油产品价格方面举措的民众占69%。民主党趁机落井下石,称共和党一直让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捐钱塞满他们的竞选账户而从未打击哄抬价格行为,使得油价节节高升。更令布什头痛的是伊拉克问题。伊战爆发3年来伊拉克社会的变化证明了美国一手打造的"输入式民主"已基本破产。进入2006年,伊拉克充斥着暴力和血腥。驻伊美军和伊境内反美力量激烈对抗,教派冲突愈演愈烈,伤亡人数直线上升,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已经接近3000人。全球掀起了反战浪潮,布什政府压力巨大。中期选举看似跟布什没有直接关系,但其实是民众对他执政表现的一次公投。如果共和党因布什而失利,从而散失在国会的主导地位,那不仅对布什余下任期的执政不利,也会使得他卸任后处境尴尬。 因此,布什政府有动机协助本党赢得选举。

  伊拉克问题美国已经众叛亲离,无能为力了,而在油价上,布什政府还是神通广大的。 进入8月份,汽油消费开始从高位回落,预期中的飓风也没有造成大的破坏,伊朗核问题虽然悬而未决,但也没有进一步升级。这些因素给政府打压价格创造了环境。而基金也心领神会,一方面保有大量多单,另一方面开始做空原油和汽油。于是,在接下来一个月中,原油从最高的80美元跌到了60美元。

  7. OPEC减产和扩军

  面对油价跌跌不休,OPEC内部早就按捺不住了,不时传出"减产保价"的呼声,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主要是沙特这个美国的亲密伙伴始终没有表态。当油价高位运行时,沙特与美国利益一致,但油价下跌时,沙特就面临自身利益受损与盟友政治利益的矛盾。最终,看到油价已经跌到心理价位,而且油价已经不是美国选举的关注问题,在10月份的OPEC会议上沙特同意减产120万桶的计划,但具体行动11月份开始。起初市场并不买账,价格依旧低位运行,而且有向下的趋势。原因是OPEC的集体行动一向令人"失望",最新的例证是2004年底开罗会议上的减产计划。到了11月,OPEC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他们这次是认真的,虽然减产数量没有达到120万捅的目标,但也有78万桶,已经是份不错的答卷了。市场也给OPEC以回报,开始反弹,一度曾突破63美元。

  OPEC这次决定减产,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保价",但更重要的意图是恢复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在前几年油价一路上扬的过程中,OPEC开足马力生产,在赚足美元的同时也耗尽了剩余产能。散失了供应弹性,OPEC在市场上就失去了话语权。减产为OPEC留出了余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价格影响力。OPEC在12月份上再次减产50万捅,2007年2月才执行,但这不是这次会议值得关注的地方,重要的是OPEC在会上通过表决,接受安哥拉--非洲第二大产油国加入,35年来首次扩军。另外还有两个国家--苏丹和厄瓜多尔正在准备加入。 这个举动比减产意义更大,原因在于OPEC在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将与非OPEC国家的矛盾内部化。 以前OPEC行动之所以难以统一,是由于所谓的"囚徒困境":OPEC内部各国担心自身减产后市场份额被不遵守规则的国家强占,而非OPEC国家希望OPEC减产以便抢占OPEC国家的市场。这就使得在具体行动时各国顾虑重重,缩手缩脚。将主要非OPEC产油国纳入组织内,虽然不能化解内部矛盾,但可以减少外部顾虑。 以安哥拉为代表的非洲国家近年来产量上升迅速,如果非洲前两大产油国--尼日利亚和安哥拉都是OPEC成员,其他国家跟随的可能性就很大。南美洲的情况也类似,其最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已经是OPEC成员,而查韦斯与南美其他产油国总统关系密切,这次厄瓜多尔申请加入OPEC可能也有他在背后推动的因素。

  美国政府与产油国利益的角力主导了2006年下半年市场的走势。这期间,虽然伊朗、尼日利亚问题依然存在,石油、成品油消费也均较历史同期水平提高,供应的不稳定性有增无减,但这些利多消息都让位于政治利益。而暖冬、高库存、需求放缓等短期因素一直被热捧以作为油价下跌的借口。

  第二部分: 展望

  回顾2006年,可以看到市场动荡程度在加剧,影响供给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增长良好,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能源需求快速攀升,产油国产量的增长仅能勉强维持市场的供需平衡。在可预见的将来,石化能源仍将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位置,新能源在技术、性能、成本、市场推广、市场接受程度以及可持续性方面短期内还不能动摇这个地位,节能技术的推广在全球范围内来看也是步履维艰。 因此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将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减少、开采难度和成本的增加而显得越来越脆弱。 展望2007年,可以预见中东、南美和非洲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仍将困扰市场,而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也将体现在油价的变化上。 下面,我们就2007年可能对市场产生冲击的一些因素进行一个简要分析。

  1. 中国启动石油储备计划

  今年8月11日,镇海基地正式注入了第一批油,数量为14万吨(或300万桶)。据路透社报导,12月中国将向镇海储备库再注入400万桶原油,主要购自中石化。中石化华东分公司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证实,镇海基地的确一直在不断增加原油储备,且每天都保持稳定的注入量。

  中国于200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准备用15年时间分三期完成。其储量安排大致是:第一期1000万至1200万吨;第二、三期各为2800万吨。第一期储备基地位于镇海、大连、黄岛和舟山,其中镇海基地已经基本竣工并开始注油,其它三个基地将在07/08年期间陆续投入使用。目前镇海基地已经注入的700万桶石油只占设计储量的10%,在前期油价下跌过程中,这个动作没有受到市场太多的关注,起码表面上油价没有作出过多反应。 但中国后续建储动作以及其他消费国(美国、南韩、日本等)扩大储备的行为,将从实质上支撑国际原油需求,消耗产油国所能增加的产量,并容易引起各国的资源争夺战。

  2. 中东局势

  美国在伊拉克何去何从?伊朗核问题如何解决?以巴能否重开和谈?以色列和真主党是否会再起冲突? 这是目前困扰中东的几个难题。 更麻烦的是这几个事件之间互相牵连,难以各个击破。

  2006年12月23号,联合国通过对伊朗制裁的决议,遭到伊朗拒绝。 27日 伊朗议会通过法案,责成政府修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关系,给予政府包括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内的自主权,加快核活动进程。 法案在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宪监会)只用5分钟就予以批准,创下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宪监会批准议会通过法案的最快纪录。 伊朗的这个举动向世人明确表示了其发展核技术的决心,制裁难见成效。

  美国在中东实行的所谓"民主",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使被美国称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和真主党登堂入室,名正言顺地进入内阁。真主党与伊朗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哈马斯和伊朗这对难兄难第关系也日渐密切。中期选举失败后,布什政府面临国会压力,对伊拉克政策做出调整。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唯伊朗马首是瞻,美国要平息伊拉克内战从伊拉克抽身,缺少伊朗的参与将难以实施。

  可见,中东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各方在各个问题上利益平衡的结果。无论结果如何,美国的中东战略都将做出较大的调整,这必然引起中东格局的重新洗牌。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一轮炒作和动荡。

  3.拉美选举年拉美政坛进一步向左转

  2006年是拉美选举年,从1月智利第二轮总统选举到12月委内瑞拉大选,将有10个国家举行选举。选举结果,查韦斯继续掌舵委内瑞拉,被称为"第二个查韦斯"的拉斐尔·科雷亚执掌厄瓜多尔。这两国加上玻利维亚,都主张资源国有化,反对美国。选举结果使美国对其"后院"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而查韦斯的"限产保价"政策将会有更多的追随者。

  4. 非洲

  尼日利亚的局势短期内看不到缓和的迹象,暴力事件仍将不时发生。 非洲由于近年来油气产量迅速增加,各国对非洲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 12月份,有消息称美国海军将在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简称圣普)修建雷达网,并有设海军基地停靠航母的长远打算。几内亚湾包括了非洲最重要的产油国--安哥拉、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刚果共和国、加蓬和喀麦隆。该地区所供石油占美国消耗原油总量的15%。在圣普境内设雷达网,将有助"锁定判断"圣普水域内的每艘船只,大大加强美海军对几内亚湾的海上监控能力,同时可以随时切断向中国供应石油的"非洲油路"。美国的举动只是非洲争夺战的一个侧面,其他国家的明争暗夺当是意料中事。非洲将来油气资源的分配格局如何,将是未来影响市场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5. 美元贬值

  布什上台后,美元就开始走软。疲弱的美元引起了产油国的不满,纷纷减持美元资产。而伊朗、俄罗斯这些国家更是开始用欧元进行石油交易。美元的走势与油价息息相关,美元走弱,就给油价走高提供了环境。 美元走强还是走弱是关系全球经济的一件大事,取决于美国的意愿。布什今年6月份任命高盛的保尔森接任财长,市场一时皆预期美元即将走强。但半年过去了,美元依旧弱势。 来年美元是否会出现转机? 难说。 出身华尔街的保尔森虽然有意愿像鲁宾那样复兴美元,但他的老板是大手大脚的布什,而不是克林顿。12月22日,美国媒体报道,五角大楼正请求白宫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额外追加997亿美元军费预算。美国需要有人为这些开支买单!

  总体上看,2007年可供市场炒作以推高油价很多,而做空石油缺乏坚实的理由。当然,影响

石油价格的原因多重多样,价格阶段性走势取决于利益集团间的博弈,但就目前的情况判断,新的一年油价仍是易涨难跌。机构对价格预测存在分歧,看空的有预测在55美元以下,看多的有预测80美元以上。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2007年油价在70美元附近的几率教大,突破80需要有重大的突发事件配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