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市场展望:铜市需求迅速上升 行情将先抑后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0:27 三隆期货

市场展望:铜市需求迅速上升行情将先抑后扬

展望2007:铜市需求迅速上升 行情将先抑后扬

  回顾2006商品期货市场展望2007交易方略之十一沪铜

  一、2006年技术走势回顾

   市场展望:铜市需求迅速上升行情将先抑后扬

沪铜指数走势图(来源:三隆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从沪铜指数走势看,2006年开盘承接了2005年牛市的上涨行情,但价格涨到80000元以上冲高回落,下半年价格呈区间震荡走势,目前价格正运行在箱体底部。2006年沪铜指数开盘价41764点,最低价41764点,最高价84530点,收盘价60367点。

  二、基本面情况

  (一)全球铜产量情况

  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俄罗斯和秘鲁等国。中国也是重要的产铜国,但消费量也居世界首位,单靠国内产量还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全球铜产量的多少对我国铜价起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智利为最大的铜产国,其铜产量约占全球铜产量的37%。据11月28日消息,智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智利2006年1-10铜产量同比增长1.3%,至4,357,031吨,高于上年同期的4,299,988吨。赞比亚矿业协会(Zambia Chamber of Mines)称,预计2006年赞比亚铜产量为53万吨, 2007年铜产量料达到60万吨,较对2006年的产量预估高出13%。 俄罗斯2006年铜产量减少0.6%至765,000吨,预计俄罗斯铜业公司每年铜矿石产量将从2006年的200万吨增加至1000万吨。另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印度、赞比亚和日本铜产量分别增长10.7万吨、6.2万吨和11.6万吨。

  此外,2006年12月份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0月铜总产量同比增长20%至241万吨。1-11月铜总产量同比增长18.5%至266万吨。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1-10月全球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6%至1449万吨,消费量同比增长1.6%至1419万吨,全球铜市场供应过剩30.6万吨。

  由此可见,全球铜产量呈现增长趋势,供应量增加,预计2006年年末及2007年年初这还将给铜价上来一定压力。

  (二)国内铜的进出口情况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了全球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单靠国产铜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还需要靠大量进口铜来补充,不过,2006年我国对铜的进口量有所放缓。据2006年12月份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1-10月铜进口量同比下降22.4%至168万吨,主要自祖国大陆台湾省进口铜33.6万吨,下降0.8%;自智利进口29.4万吨,下降45.9%;自韩国进口23.1万吨,下降3.1%。自以上3个市场合计占同期进口铜总量的51.2%。

  出口方面,2006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铜材46.9万吨,价值30亿美元,分别增长24%和81.3 %。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铜材28万吨,增长20.7%,占铜材出口总量的59.7%;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铜材18万吨,增长30.8%,占38.4%。主要出口到香港铜材16.6万吨,增长9.4%,占铜材出口总量的35.4%;同期,我国对欧盟出口铜材5.9万吨,增长2.2倍,占12.6%;对美国出口铜材5.5万吨,增长63.2%,占11.7%。

  从我国2006年的进出口情况来看,铜的进口量有所放缓,出口量有所增加,这也说明我国消费需求的程度略有下降,短期内还会给铜价带来一定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铜的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可能会使我国铜库存会有所降低,一旦需求增长过快,供应就会变得紧张,因此预计2007年期铜价格还有不可避免的大幅震荡过程。

  (三)库存和需求情况对期铜价格的影响

  1、库存情况

  尽管我国是全球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铜价的涨跌牵动着国际铜价,但由于只局限于国内,而LME铜具有世界性,因此我国期铜还具有一定的从属性,价格在一定程度还会受到国际铜价的影响。LME铜2006年库存变化情况见下图所示。

   市场展望:铜市需求迅速上升行情将先抑后扬

LME铜2006年库存变走势图(来源:三隆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沪铜2006年库存变化情况见下图所示。

   市场展望:铜市需求迅速上升行情将先抑后扬

沪铜2006年库存变化走势图(来源:三隆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LME铜库存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我国沪铜库存量在2006年下半年基本呈下降趋势。国内外铜库存呈现出这种背道而驰的情况很大原因来自2006年4-5月期间国内铜价高涨。由于我国是铜消费大国,长期靠进口来满足国内消费,一旦进口量不足,必然导至大量消耗国内库存,而国内库存量减少就会使铜价持续上扬。铜价的大幅上扬又会给铜采购商带来较大压力,进而越加减少铜的进口量,这样国际铜库存便持续增加,而国内库存却相应减少,因此就形成了相反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口量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预计2007年我国期铜价格将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2、需求情况

  2000年我国精铜消费量为190万吨,2005年达到368万吨,已跃居世界第一位。预计2006年我国精铜消费量将达390万吨,产量估计为285万吨,大约还有105万吨精铜消费需要依赖进口解决。可见我国铜精矿的供需缺口还较大,这将给我国期铜价格带来较大的支撑。

  另外,据预测2006~2010年之间,中国铜消费总量平均增长率将放缓至7%~8%,2010年中国铜消费总量将达到520万吨,2010~2020年,中国铜消费平均增长率将继续放缓至3%左右,2020年中国铜消费总量将达到720万吨。据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1-10月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6%至1449万吨。1-10月消费量同比增长1.6%至1419万吨。欧洲消费量增长10.5%,受到德国和意大利强劲需求带动,瑞典和英国需求也恢复到更加正常的历史水平。

  我国铜的供需缺口在全球相当明显,有限的国内资源相对于迅速增长的国内消费量,使得我国不得不大利寻找国外铜矿资源及依赖大量进口来满足,因此从长期角度来看,需求的增加对我国期铜价格的还将给予较大支撑,但世界铜供需差异不大,国际铜价上涨还有一定的压力。

  (四)铜业的发展情况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2005年中国电网总投资是17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这一数字将为2000亿元人民币,并且今后十年每年将投入1800-2000亿元人民币。这样庞大的发电设施投资证明这类建设行业还需要大量的铜,因此我国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在中长期还将给我国期铜价格的上涨带来很大支撑。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中国汽车累计产销570.77万辆和575.82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而2006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年产销增长率更是强劲,达到36.6%和36.0%。由于铜和铜合金在汽车工业中主要用于散热器、制动系统管路、液压装置、齿轮、轴承、刹车摩擦片、配电和电力系统、垫圈以及各种接头、配件和饰件等,因此每辆汽车用铜 10 ~ 20kg ,小轿车用铜约占自重的 6 %~ 9 %。由此可见,未来铜的需求量还将不断呈现上升趋势。

  除了电力工业、汽车工业,铜在石油化工、电子芯片技术、肮空航天以及治金石化等行业中也将被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预计2007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铜在各个领域中仍将会继续被更加广泛的应用,铜的需求也将继续呈增长趋势。我国经济的发展还将给铜价上涨提供较大的支撑。

  三、不确定因素对铜价的影响

  1、罢工危机

  有消息显示,智利国营铜公司下属的Norte铜矿近日与三家最大的铜矿工会启动了合同谈判,这三家铜矿工会共有5800名矿工成员,如果谈判失败,矿工可能将在2007年1月份的第一周举行一周的罢工。因此,在这起由薪资原因引发事件尚未得到良好的解决的情况下,国际铜价还存在不稳定性,也就是说预计2007年这一罢工事件还将给期铜价格带来一定的影响。

  2、金融货币对铜价的影响

  2006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一直在继续演绎,人民币升值改变的是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的比价,人民币升值后使美元相对发生贬值,这对于我国进口产品较为有利,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较多的商品,但对于我国出口而言,使得我国出口产品价格比显得过高,从而不利于产品的出口量的增长。美元贬值直接带来的是对铜价的影响。因此预计2007年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元依然疲软,将直接影响到铜进口价格。如果以美元计价的商品继续走高,那么国内铜价也将跟随上涨,因为中国还是需要进口大量铜来满足需求的增长,如果美元走低,国内铜价也有可能会下跌。投资者还要多关注这一细节的变化,以便及时应对。2005年1月2006年美元兑人民币走势见下图所示。

   市场展望:铜市需求迅速上升行情将先抑后扬

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图(来源:三隆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3、政策的影响

  2006年以来,由于我国铜资源相对短缺,供不应求,国家开始大力抑制铜产品出口,在将铜材的出口税率由零调至10%,于9月15日又取消了精炼铜、铜合金和铜及铜合金粉末的出口退税,11月1日还将铜、镍、电解铝等11项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关税税率再次上调到15%,这将使得企业对铜的消耗主要放在国内库存上,而随着库存的减少,如果供应速度缓慢,将很可能会引铜价的上涨。如果国内进口铜大量增加,国内炼铜业大范围扩充,又将会引起铜产量快速增长,供应加大,对铜价上涨又会带来不利影响。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