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玉米市场深加工行业发展对期货价格的影响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00:28 大连商品交易所
玉米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可以作为食用的粮食,也是很好的工业加工原料。工业玉米消费属于玉米产业中的朝阳行业,是玉米总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玉米加工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很多应用。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出来的玉米加工产品多达几十类,主要有饲料、淀粉、淀粉糖、酒精、玉米油、淀粉塑料、玉米食品及其它深加工产品。在美国,淀粉、甜味剂和乙醇占据玉米加工产业的95%,近年来中国的情况虽不尽相同,国内玉米加工上只开发了二、三十个品种,但是对上述三个品种的开发也呈加速之势。 玉米的加工程度决定着玉米的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越大。在玉米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是一个瓶颈因素,由于加工技术水平低而导致玉米的初加工方式收益很有限,然而精深加工的效益较高。国际上玉米可被精加工成为2000多种产品,尤其是其深加工产品——各中氨基酸等高科技产品,其增值程度是其原料产品价值的成百倍,有的可达上千倍。 深加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将使未来玉米的总需求量刚性增长,无疑会对玉米期货价格的未来走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玉米工业发展现状 2004/05年度世界玉米产量为7.08亿吨,2005/06年度世界玉米产量为6.63亿吨,而中国的玉米产量2004/2005年度为1.28亿吨,2005/06年度玉米产量为1.27亿吨,分别约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8.1%和19.16%,仅次于美国。 玉米的主要工业用途是饲料消费,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玉米直接用作口粮的只占三分之一;除了将玉米直接用于饲料生产和消耗外,有许多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也用玉米作为原料。如饲料中重要的添加剂——赖氨酸主要是以玉米淀粉为生产原料,调味剂——味精的主要生产原料也是玉米淀粉、医药原料维生素C的生产也是于玉米淀粉为原料 美国玉米深加工分析 在发达国家,玉米深加工已形成较大的规模,欧、美、日在世界玉米加工和生产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美国以其是世界上玉米加工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成为其中的典范。目前美国在玉米深加工上主要集中在甜味剂、乙醇和淀粉等领域,三者相加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5%。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石油为能源和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制取各种有机化合物的路线,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兴起,这一路线正面临空前的挑战。 美国1999-2004年玉米应用情况(1000蒲式耳)
中国玉米深加工分析 我国玉米资源丰富,2006年已达1.4亿吨,占世界第二位,玉米的增产为发展玉米深加工提供了物质基础。 中国玉米加工工业起步较晚,深加工更是比较落后,80%以上的玉米以原粮状态直接上市或经过初级加工进入消费。20世纪80年代玉米工业消费只有几十万吨,到90年代以后才进入高速成长期,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近几年来,美国玉米消耗量不断上升,每年深加工消耗量约5000万吨,人均消耗玉米88公斤,欧盟和日本人均消耗玉米也在20公斤以上,而中国人均消耗玉米只有7.1公斤。 国内玉米行业消费情况
我国玉米深加工基本以加工成淀粉为主,近几年国内淀粉产量增长很快。据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的统计,2001年国内淀粉的产量达到568万吨,其中玉米淀粉占90%,而1997年淀粉产量只有28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9%。 玉米深加工另一个重要的产品是淀粉糖,淀粉糖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日常消费食糖的有益补充。进入2000年以来,淀粉糖的发展形势看好,攀升很快。淀粉糖行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制约瓶颈。淀粉糖具有能全年生产、副产品利用价值高等优点,产品主要用于一些必需淀粉糖的特色食品。 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在汽油中的添加比例为10%。国内燃料乙醇大部分由玉米制成。国内投产的燃料乙醇项目都是国家重点投资兴建的,包括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和河南天冠等四家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年转化玉米约为332万吨。全国已经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河南五个省全面推广乙醇汽油。此外,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也在27个地、市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上述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汽油需求量较大,预计2006年乙醇汽油对玉米的需求量可能成倍增加。随着原油价格的长期高企,全球替代性能源开发及生产的呼声也空前高涨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将玉米加工成乙醇,作为替代燃料的作用正逐渐增强,这方面的玉米将不断增强。 国内正在利用玉米深加工生产精细化工产品,替代石油生产化工醇、有机酸等产品,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将有利于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葡萄糖转化生产酒精,酒精脱水可以得到乙烯(重要化工产品),以此为原料可以生产塑料、纤维、橡胶、树脂等产品,葡萄糖经过微生物作用可以生产许多有机酸、溶剂、维生素等产品,目前我国的糖醇生产,可以说已经涉入替代石油生产化工醇的领域,据有关资料报道,石油化工醇成本为7000元,而玉米化工醇仅为4300元,更重要的是玉米为可再生资源,有助于实现循环经济。 玉米深加工的未来趋势 (1)燃料乙醇应用技术发展 对于燃料乙醇的消费环节,美国、巴西等国已经成功开发出即可使用纯汽油或纯乙醇及二者任意比例配成的混合燃料的灵活燃料汽车(FFV),目前巴西已有超过200万辆这种汽车在路上行驶。发展FFV汽车是汽车应用燃料乙醇技术的一个方向。另外,燃料乙醇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大燃料乙醇的应用范围。 (2)淀粉糖发展空间广阔 中国淀粉糖产量只有200万吨,只及食糖消费量的20%。而中国的食糖消费人均水平不到7公斤,低于世界消费水平的20公斤,也低于亚洲地区平均10公斤的水平,这与美国2.6亿人口消费1600多万吨糖、人均70公斤水平不能相比。因此,国内的淀粉糖的生产和利用有着广阔空间。 (3)玉米深加工在多领域都具有增长潜力 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很多应用,今后随着这些产业的增长,对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玉米作为粮食产品,营养价值丰富,对人体又无毒无害,以之为基础深加工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医药原料、化工原料较之化学合成的各种产品更加符合未来的消费趋势。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与保健意识的增强,未来对营养与环保的各种玉米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会逐渐看涨,许多产品会成为传统的化学合成产品的理想替代品,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玉米油是一种营养保健食用植物油,富含亚油酸与维生素E,营养价值高于花生油,近几年国外发展很快。美国精加工协会最近指出,只要中国消费者能够完全认识到食用玉米油的保健作用,那么中国食用玉米油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导致需求增加,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1)全球供求关系趋紧 随着玉米各类加工需求的增加,全球玉米消费稳步增长,相对而言产量的增加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总体上看,全球玉米期末库存消费比不断下降,目前已降至13%,远低于18%的安全水平。从而形成了全球玉米供求关系的紧平衡格局。 (2)局部市场的变化,中国会否从玉米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 随着人口增长、畜牧业高速度增长和玉米深加工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玉米也将出现长期供应不足。据美国农业部2005年9月公布的最新月度供需报告,2005/06年度中国玉米的期末库存消费比为19.85%,接近18%的安全警戒线。据有关数据预测,2010年中国玉米的缺口将达2300万吨。另根据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分析,2005/2006年度与上一年度供需数据对比显示,中国玉米消费量由13150万吨增加250万吨至13400万吨,增幅1.9%,玉米库存量则由3640万吨大幅缩减980万吨至2660万吨,减幅达26.9%.到2007年,工业加工用玉米需求量将增加到1886万吨,国内玉米总消费量将达到13940万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察处对2005/06年度市场供需平衡作出评价:年度供需缺口达355万吨,这个缺口需要动用库存来弥补。2006年国内玉米深加工生产能力有所提高,玉米工业消费量将持续增加,因此下一年度玉米供求极有可能继续出现缺口。据了解2006-2010年是中国玉米深加工在建项目投产高峰时期,据统计,目前用于深加工的消费量已经达1620万吨,预计到2010年中国玉米工业加工消费能力有可能突破4000万吨。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玉米整体供应将面临长期不足,中国从一个玉米生产位于第二且供过于求的玉米大国,进而发展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不久的将来中国很可能从玉米出口国转为玉米净进口国。 大连玉米期货价格走势图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玉米深加工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作用已经在国内外期货市场的价格上得到体现。随着其产能规模的扩大,将越来越对未来玉米供求格局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其对玉米期货价格的长远利多将逐渐得到体现。 大连商品交易所 期货学院学员 丁海江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