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对期货价格的影响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01:13 大连商品交易所

  近几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玉米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对市场价格的主导力量也在不断增强。2000年,我国用于深加工的玉米总量为1380万吨,2005年为约2500万吨,今年1-6月份深加工消耗玉米量已经达到1560万吨,深加工消费情况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饲料行业。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状况

  玉米深加工是以玉米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发酵工程等工艺技术对玉米进行深度的加工。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食用酒精、燃料乙醇、化工醇等数千个品种,我国能够生产的玉米深加工产品达数百种。2004年以来,用玉米生产化工醇使玉米深加工的产品层次加深,使玉米深加工产品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如今,国内玉米深加工在不断创新,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

  近年来,我国玉米工业消费增长迅速,玉米加工能力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03/2004年度,我国玉米工业消费1400万吨,2004. /2005年度1800万吨,2005/2006年度预计为2000万吨左右。

  根据相关部门资料,2005年我国玉米淀粉消费玉米量约为1110万吨,占工业玉米消费量的53%。2005年我国玉米酒精和燃料乙醇两项共消费玉米量890万吨,占玉米工业消费的44.5%。其中,燃料乙醇为332万吨,占玉米工业消费的15.8%。

  二、当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特点

  1.玉米深加工转化能力迅速提高。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增长迅速,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特别是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山东等玉米主产区,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二是新建和拟建的深加工企业不断涌现。以吉林为例,2001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为280万吨,2005年已经达到600万吨左右,4年的时间,扩大了一倍多。到2006年底,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吉林省政府相关部门预计,到2015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将达到1600万吨,接近吉林省的玉米产量。有关部门预计,2006年我国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将达到2350万吨,深加工数量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8%左右。

   2 .产品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由于玉米化工醇的成功开发,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现已形成五大品系。一是淀粉及其衍生物系列,主要有变性淀粉、淀粉糖、赖氨酸、麦芽糊精等;二是酒精系列产品;三是饲料系列,主要有浓缩饲料、蛋白饲料、全价复混饲料等;四是食品系列,主要有速冻玉米、玉米特强粉、

方便食品等;五是可以替代石油的化工醇系列。过去,在玉米深加工产品中,饲料、淀粉所占比重较大,随着科技研发能力的创新,玉米生化制品、燃料乙醇和食用酒精加工玉米所占比重不断扩大。特别是玉米化工醇的投产和应用,使玉米深加工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生产1吨化工醇,需要消耗石油8吨,如用玉米取代石油,仅消耗玉米1.76吨。玉米化工醇生产使玉米深加工科技含量提高,石油化工醇能够生产的产品,玉米化工醇同样能生产出来。在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玉米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的属性更加突出,其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将非常广阔。

  3 .燃料乙醇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扩大。

  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在汽油中的添加比例为10%。国内燃料乙醇大部分由玉米制成,玉米工业用量的规模性增长已成为趋势。国内投产的燃料乙醇项目都是国家重点投资兴建的,包括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和河南天冠等四家燃料乙醇加工企业,年转化玉米约为332万吨。全国已经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河南五个省全面推广乙醇汽油。此外,湖北、山东、河北和江苏四省也在27个地、市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上述地区经济相对发达,汽油需要量较大,预计2006年乙醇汽油对玉米的需求量可能成倍增加。燃料乙醇企业一般都享受国家政策扶持,国家给予乙醇生产企业的补贴平均为1600元/吨。根据测算,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在4000元/吨左右,市场销售价格约为3200元/吨,如果没有国家政策补贴,每生产一吨燃料乙醇将亏损近800元。尽管由于石油价格上涨,乙醇汽油价格出现上涨,但是,仍不能弥补生产带来的亏损,乙醇生产企业仍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4.玉米工业消费量在玉米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相关资料显示,2003/2004年度,我国玉米工业消费1400万吨,约占当年玉米消费总量的12%;2004/2005年度1800万吨,约占当年玉米总消费量的13.8%;2005/2006年度预计为2000万吨左右,占当年玉米总消费量的14.9%。吉林和山东两省居全国玉米工业消费的前两位。目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占全省玉米产量的1/3以上,大于饲料加工消耗玉米数量,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山东省玉米工业消费主要集中在西王集团、山东诸城兴贸、菱花味精和鲁洲集团等几个大型深加工企业,2005年工业转化玉米能力420万吨,占山东玉米总产量的27.3%。

  5.玉米深加工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

  玉米深加工企业多分布在玉米产区,新建的深加工企业多数建在新兴的工业园区,既享受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又具有规模效应。例如,长春大成姚家工业城就建在长春地区,预计将在2006年初开始投产,将新增玉米消费能力200万吨,到2009年底前,长春姚家玉米工业园将全部建成,玉米消费能力将增至300万吨。山东诸成兴贸玉米开发公司下属有五个玉米开发公司,分别建在山东和黑龙江两省的玉米产区。西王集团现有玉米加工能力90万吨,年内要增加到150万吨。

  三、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1.玉米深加工企业影响产区玉米收购价格。

  玉米深加工企业一般建在主产区和粮源集散地,依托产区优势,常年收购玉米。另外,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产品销售状况好,对原料玉米收购价格往往高出贸易企业0.02~0.05元/500克,因此,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影响着产区玉米收购价格。近年来,粮食收储和贸易企业普遍反映粮源竞争激烈,玉米收购成本提高,受深加工企业影响较大。例如,长春大成集团、吉林燃料乙醇、华润生化等企业玉米收购价格普遍高于或等于当地其他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一般情况下,玉米深加工企业要保持常年生产,就必须保持常年收购,为此,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的收购价格成为从事玉米贸易和研究市场的重要参考。

  2.根据玉米能源属性和资源特性,市场将对玉米价值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对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玉米深加工业正处于发展进程中,玉米的原有属性正在发展变化,特别是燃料乙醇和玉米化工醇的生产和开发,使玉米成为可再生能源和替代石油的再生工业原料。今年,我国玉米工业需求继续大幅增加,引起玉米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玉米价格的波动幅度增大。玉米能源属性和资源属性的特征将使市场对玉米价值进行重新定位。玉米价值重新定位需要一个确认过程,因此,玉米价格的波动在所难免。

  3、根据深加工行业发展速度,玉米粮源竞争将更加激烈。在东北玉米主产区,新建和扩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建设项目不断涌现,大有“一哄而上”的势头。由于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玉米工业需求的增加,玉米粮源竞争非常激烈,产区能够调出的玉米数量将会减少,玉米价格将随着玉米粮源的竞争激烈程度发生变化。

  4、随着深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玉米市场整体上将进入净进口阶段。目前已有个别企业尝试进口玉米,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由原来单纯输出转为输出输入双向参与全球玉米流通,并对全球玉米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预计未来3-5年内,我国玉米仍会有少量出口,但出口的数量必将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玉米出口227万吨,仅为去年同期的46%。从目前情况看,后期受成本影响,玉米出口量将比去年大幅减少,难以达到预计的500万吨,甚至不及去年861万吨的三分之一。就近期而言,估计中国玉米难以实现大量出口。

大连商品交易所 期货学院学员 过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