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石油需求减少促进低油价周期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6:04 财经时报

  当石油进口国经济出现增长放缓甚至衰退迹象的时候,对石油需求的减少几乎不可避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最近跌破70美元关口,出现震荡下滑趋势。目前,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迹象,对美国经济放缓的预期业已形成,理论上的低油价周期可能已经来临。

  国际原油市场实际上存在着高油价和低油价的周期转换。按照克鲁格曼的说法,“如果一个国家不想在一次突然的价格上涨中花光所有的现金,以下三件事他必须做一件:在本国从事真正的石油开采投资,这也意味着回报会逐渐减少;国外投资;或者通过当前不开采石油、缩减石油供给量,进行投资”。而之所以不能在国外投资,乃是因为其投资风险太大。

  因此,在高油价的时候,石油生产国只能减少甚至停止开采以维持石油收入的稳定增加。这就进一步推高了油价。但高油价持续时间过长,就必然引起石油进口国经济的衰退乃至世界经济的萧条,需求就会大幅度减少。

  面对需求的减少,石油出口国必须通过增加开采,减少投资来使得油价下跌以重新吸引需求。

  同时,为了维持稳定的石油收入,又必须不断增加生产来弥补因为价格下跌而导致的收入减少。

  于是,低油价周期就出现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克莱默和伊斯法哈里所说的多重均衡,即给定一个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和一个陡峭的需求曲线,在低价格和高价格时期都会有稳定的均衡。

  只不过这个分析工具被大多数经济学家遗忘了。而克鲁格曼借此预言了2000年至今的高油价周期,甚至他预言亚洲金融危机的工具也是这个多重均衡模型。

  如果观察以美元实际

汇率计算的油价,就会发现其持续上涨时间从来没有超过10年,即便是两次石油危机时期的名义价格,其上涨也只有10年。但是,油价的持续下跌却有可能超过10年,甚至更长。

  为什么?其实很简单,从国际能源格局的角度来说,石油进口国总体的“权力”,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的影响力,是远远大于石油出口国的。特别是当石油进口国经济出现增长放缓甚至衰退迹象的时候,对石油需求的减少几乎不可避免。

  在笔者写作此文的过程中,一些机构已经预测明年

国际油价将会出现下滑。比如,荷兰国际机构预期美国
原油价格
在今年第四季度将达到71美元/桶,较上一季度的76美元/桶走低。该投行预期美国明年原油价格平均达到62美元/桶,较今年下滑11%。

  这些预期主要建立在中东地缘政治担忧下滑,美国供应担忧放缓,以及美国经济滑坡影响原油需求等因素综合作用。

  笔者相信,中国最近的宏观调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将大大的增加原油需求下降的预期,这将使得低油价周期更快临近。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仅代表个人观点 管清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