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基金行情火爆 行业人才严重紧缺导致跳槽加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07:06 上海金融报

  2006年,可说是中国基金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年。全年共发行基金90只,首发总规模接近前五年总和,达到3947.31亿元。而在基金发行市场一片火爆的背后,基金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却再次凸现出来

  记者 吴玥

  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就有超过70只基金相继发布基金经理变更或调整公告,这一数据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逾30%。从变更的公司来看,多数为一些成立较早的老基金公司,如南方、易方达、华安、华夏等公司,连续3年,年年都有变更或调整基金经理的行为发生。

  人才严重紧缺

  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背后的实质是行业人才紧缺,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则是基金业过快膨胀的规模。

  自2005年底以来,由于市场的持续火爆,基金发行市场较以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年共新发基金90只,其中偏股型基金达68只,首发总规模为3152.70亿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742.89%。规模达到百亿元的屡见不鲜,嘉实策略增长基金更是以一天募集419亿份的记录,创造了国内乃至全球基金发行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此多的新发基金难免会引发基金业人才的大失血。中国银河

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群航认为,如果从基金经理变更数量与基金发行总数量的比值来看,那么,实际上基金经理变更的频率还是趋于稳定的。问题的关键是,基金业人才的培养速度跟不上基金业发展的速度,如何有效控制两者的协调发展,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内部人才顶替

  基金经理频繁变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基金经理的跳槽,即一个基金经理的跳槽会形成一个岗位的空缺。这一问题令不少基金公司高管头疼不已。

  为解决基金经理空缺的问题,不少基金公司采取了内部选拔、顶替离职的基金经理的机制,这也成为2006年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资料显示,2006年新任的基金经理中,有80%以上来自公司投研部的投资研究人员,其中一小部分是原来的基金经理助理,大多没有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国内职业基金经理人的匮乏问题还相当突出。

  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变更属于内部调整,比如长盛、万家、广发和南方等,其中南方基金还在去年3月中旬一次性对旗下8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进行了大轮换。

  增加人力成本

  从离职人员的去向来看,一部分担任公司新发基金的基金经理,更多的则是另觅高枝,流入一些股东背景更强的基金公司,有一部分人甚至跳槽至私募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如博时基金的肖华。而更高的职位和薪水,则是吸引基金经理离职的两大主因。

  某中资基金公司高管表示,某些基金经理在工作期间有了更好的去向,就随意终止聘用合同,公司也没办法约束这种行为。但基金经理频繁跳槽,对公司及其旗下的基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尽可能避免基金经理离职给基金造成的损失,公司往往要储备很多人才,可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业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人才供给需求不平衡,是导致这一行业浮躁气重、人员流动频繁的主要原因。如何处理好这一问题,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限制规则出台

  2006年11月,证监会出台了《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加以限制。

  《意见》规定,基金公司聘用短期内频繁变更工作岗位的投资管理人员,应当对其以往诚信记录、从业操守、执业道德进行尽职调查,并在签订聘用合同前报告中国证监会及相关派出机构。不得聘用从其他公司离任未满3个月的基金经理从事投资、研究、交易等相关业务。

  《意见》还规定,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未满1年的,公司不得变更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未满1年主动提出辞职的,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聘用合同竞业禁止有关规定。

  《意见》的出台,对2007年基金业人才的稳定,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在2007年证券市场依旧被看好的前提下,基金行业投资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仍将十分突出。限制基金经理频繁跳槽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培养更多的基金投资管理人才才是当务之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