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1万亿私募资金下的故事 私募管理人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05:4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孔维纯 上海报道

  他在中保大厦办公,从窗口望去,对面就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调研、写报告、提出投资建议;他所在的公司有10余人,管理着大约3亿资金;他的多数同事和他一样天天超时工作,投资是他们的爱好,也是他们的事业……

  他是小钟,就职于上海一家私募基金。

  “现在做私募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从各种

证券投资机构出来的,另一类是从未在正规证券投资机构工作过的。我属于后一种。”小钟说,他本科学的是工科,硕士研究生读的是金融学,前一份工作是实业投资,出于对证券投资的热爱,他去年9月进入现在这家投资管理公司,在私募行业里还是个新人。

  之前有文章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种私募基金的规模已达1万亿元以上。小钟对此有点惊讶。“私募的规模,一般做到10个亿以上的很少,5亿的已经算不错了,很难想像,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全国居然有3000多个?”他同时也表示,今年以来,股市的春风催生了雨后春笋般生长的私募,“证券大厦里估计就有几十家。”

  小钟入行赶上了好时候。近两年来,私募基金已成为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形象也已经和“庄家”越走越远。尤其是在今年,通过发行信托计划的渠道,私募已经走向了半公开化。

  他所在的公司在今年2月份通过一家信托公司发行了一份“证券投资资金信托计划”。公司出资4000万元,信托公司募资8000万元,锁定规模。期限为2年,到期后产品终止。该计划设定8000万元部分的投资人为优先受益人,而私募基金为一般受益人。优先受益人的收益率被设定为4%。信托财产在满足优先受益人的优先权,以及扣除相关其他费用之后,一般受益人才对剩余部分享有权利。当信托资产发生亏损时,会先从一般受益人———即私募基金出资部分扣除,以保证优先受益人的利益。

  小钟介绍说,他们公司运作这份总额1.2亿元的信托计划,目前收益率已经达到90%。扣除支付给优先受益人4%的收益,再扣除给信托公司的托管费等相关费用,大约为总额的1.5%,剩下的收益就是私募的所得。这种盈利模式让私募在今年的牛市中赚了个盆满钵溢。“不过假如在熊市,这种杠杆放大的方式风险会倍增。”

  除了借道发行信托产品,私募的其它资金从何而来?“这个就说不清楚了。资金来源多种多样,但大部分是通过公司股东的渠道吧。”小钟说,由于客户与私募之间的委托

理财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所以这种委托关系只能是基于信任。“一般有两种委托方式,一种是对方把资金存入我们的账户,另一种是对方提供账户和密码,由我们来操作。对于第一种方式,我们管理起来更方便一些,而第二种方式,客户可能会觉得更放心一些。”

  提到私募,难免与公募基金相比。“盈利模式不同,但投资方法没有太大差别。”虽然没有公募基金残酷的排名压力,可是“我们行业内部也会排名的,互相打听。做得差,也会失去客户资源。”

  业内盛传,私募基金中有更多坚定的价值投资实践者,他们在追求长期可复制收益的同时,也追求投资的自由境界。小钟说,以目前国内股市的现状,像巴菲特那样一只

股票持有若干年,对私募基金经理而言还是有现实难度的,“除非是他们自己的资金。”

  有自己中意的工作内容,有足够的收益激励,年轻的小钟对他的“私募生活”,很满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