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03:39 中国基金报

从理财小白到投资大拿只需一步!基金经理、基金达人、炒股高手陪你同台同时投资基金,还有15万大奖等你拿。比一比,瞧一瞧,谁更胜一筹?【我要参赛】!

  原标题:2016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事件

  年初4天内2天遭熔断,

  熔断机制正式实施4个交易日便告暂停。

  在经历了2015年下半年史上罕见的连续千股跌停后,A股市场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熔断机制。然而,熔断机制并未防止住千股跌停的再现,反而在实施首个交易日就触发熔断,并伴随千股跌停,并且4天内就有2天触发熔断。

  今年首个交易日(1月4日)即触发5%、7%两次熔断,下午提前收盘,千股跌停;1月7日再度触发两次熔断,全天交易仅有十几分钟。当日晚上,经证监会批准,三大交易所暂停熔断机制,该制度正式实施4个交易日便宣告夭折。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年初A股暴跌,有诸如人民币贬值、天量解禁压力、注册制推出等因素,但熔断的“磁吸效应”也加剧了市场暴跌。

  今年3月,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推出熔断机制时,在征求意见范围内的共识度比较高,但推出以后,客观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制度运行的结果和推出这项制度的初衷基本背离,因此立即叫停了这个机制。未来几年,可以预见,中国的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未来几年中国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证监会换帅,

  全面监管成市场新常态。

  2016年2月20日,刘士余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成为市场的新常态,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被放到重要位置。

  刘士余上任后,注册制暂缓,上交所战新板搁置,市场逐渐走出恐慌,从2638点泥潭逐步走出,市场底部不断抬高。时至年底,基本稳定在3000点以上,最新收盘报收点位为3110.15点。市场走出低谷后,新股IPO近期也进入到每周一发的状态,贫困地区企业绿色通道IPO有序推进。

  今年9月份,被认为史上最严的重组新规发布,遏制短期投机炒壳的市场风气;与此同时,对于IPO造假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欣泰电气成为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第一股;博元投资也因重大信披违规遭强制退市。

  年末,部分险资在A股市场动作频频,短炒“割韭菜”,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斗争致使管理层集体出走等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刘士余严词批判部分资金“兴风作浪”。

  近日,证监会再度严词警告资管行业从业人员不要以身试法。据悉,证监会近期会同公安部联合部署开展“打击防范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这是证监会继部署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行动、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行动、市场操纵违法专项执法行动后,开展的第四批专项执法行动。

  万科股权之争结局渐趋明朗,

  现实意义重大。

  股权分散的万科从2015年开始受到险资关注。2015年7月10日,宝能系的前海人寿第一次举牌(持股达到5%)万科,拉开万科股权争夺战序幕。随后宝能系在短时间内4次举牌及收购万科股票,以20%的持股比例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同年12月7日,同样是保险资金代表的安邦也动用上百亿元资金举牌万科,持有比例约5%。以董事局主席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为了捍卫对公司的控制权,于2015年12月18日停牌筹划资产重组。停牌前,宝能系增持万科股票至24.29%,安邦也增持至6.18%。

  2016年6月,停牌大半年的万科公布重组预案:拟引入深圳地铁集团投资,若增发成功,深圳地铁将获得万科20.65%的股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但华润与宝能均发布公告声明反对万科重组预案,宝能系更是提案罢免万科王石、郁亮等12名董事,遭到万科董事会否决,多方陷入僵持。

  2016年7月,万科A股票复牌,股价连续大跌,市场开始担心宝能的杠杆资金是否面临平仓风险,出人意料的是,恒大不断通过二级市场购入万科A股,一跃成为万科第三大股东。而宝能系也在7月进行第五次举牌,以25.4%的持股比例稳居万科第一大股东;原第一大股东华润则以15.31%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二。公司管理层、宝能、华润、恒大等混战愈演愈烈,万科的股价也越来越高。

  进入12月后,随着监管部门对险资监管的加强,万科股权之争正迎来新的变化:恒大总裁夏海钧明确表示,恒大无意也不会成为万科的控股股东;宝能系则被指正在谋求退出;万科A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终止与深圳地铁集团重大资产重组。

  欣泰电气成首例因欺诈发行退市,

  也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

  2016年7月7日,欣泰电气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欣泰电气因欺诈上市成为创业板退市第一股,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且在退市后不能重新上市。其保荐商兴业证券给予警告并罚没5738万元。8月23日,欣泰电气股票终止上市,进入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欣泰电气退市,意味着监管层将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也意味着A股的退市通道今后将更为畅通。对于那些游走在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而言,它们或许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早在2009年9月,欣泰电气首次提交IPO申报材料,但因“所并购资产持续盈利能力不足”等原因被否。2011年6月,欣泰电气更换保荐机构为兴业证券,以载有虚假数据的招股说明书再度冲关,并于2014年3月成功登陆A股,募集资金2亿多元。

  2015年5月,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现场检查办法》,辽宁证监局对辖区内的欣泰电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发现,这家公司可能存在财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中国证监会迅即立案调查,最终坐实了欣泰电气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遗漏。2015年11月27日,欣泰电气公告承认财务造假,从2011年到2014年,持续四年,六期财务报告,每期虚构收回应收账款从7000多万元到近2亿元不等。

  人民币加入SDR,

  跻身国际储备货币俱乐部。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并列的第五种SDR篮子货币,并以10.92%的权重位列第三。这是IMF历史上首次将一个新兴经济体货币作为储备货币,也是人民币数十年来争取国际公信力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人民币从此跻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可自由使用货币”俱乐部。

  SDR又称“纸黄金”,是IMF在1969年创设的一种辅助国际储备资产,是IMF赋予成员国可以自由兑换国际储备货币的一种特殊权利,仅限在IMF成员国官方部门使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掌握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权将使一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对商品的定价权大大加强。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加入SDR,短期内可增强世界对人民币、中国金融市场和中国经济的信心,促使各国官方机构在其储备构成中考虑增加人民币比重;长期来看,还有助于加快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人民币的加入还将使SDR货币篮子更客观地反映世界贸易和金融体系中主要货币的地位和重要性。

  险资疯狂扫货二级市场股票,

  部分遭监管层敲打。

  由前海人寿引爆的“宝万之争”,成为2016年资本市场的热门大戏。宝能、恒大、安邦等保险公司疯狂扫货二级市场低估值高股息股票,将近年来险资入主上市公司的戏码推向高潮。

  7月起,以恒大系为代表的资金“扫货”万科A、廊坊发展,引发了A股市场对“恒大概念股”的追捧。随后,恒大人寿三季度末在梅雁吉祥栋梁新材等股票上,精准的买而不举增持到4.95%,引发市场追捧,却又无须锁定6个月,在股价受到追捧后,恒大人寿果断卖出,快进快出短炒“割韭菜”的行为,受到市场非议。恒大人寿的行为受到保监会约谈,并明确表态不支持险资短炒。

  宝能系除了举牌万科,还举牌了另外7家A股公司和1家港股上市公司,其中南玻A与宝能之间的较量已持续了两年,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的不断增持、5次举牌以及定增,成为南玻A的第一大股东,并进而引发南玻这家老牌知名制造企业的高管团队集体出走。此外,格力电器在定增收购方案受挫后也受到宝能系的追击:短短8个交易日里,宝能系持有格力电器的比例上升至4.13%,一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格力电器则马上停牌应对,最终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前海人寿承诺不再增持并将择机退出。

  除了宝能、恒大的凶猛举牌外,其它险资也不甘示弱:安邦二度举牌中国建筑,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吉林敖东,国华人寿四度举牌天宸股份等。每一次险资的介入必然伴随着股价的剧烈波动,甚至对有些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构成影响,使得一些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人人自危”,惊呼提防“门口的野蛮人”。

  12月初,监管层对险资进行了“敲打”,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受到处罚,在举牌股的跳水引领下A股也震荡下跌,风光的举牌股开始走入调整阶段,不少举牌资金甚至出现了浮亏。

  深港通落地,

  内地香港互联互通机制再向前一步。

  2016年12月5日,经过两年多筹备的深港通终于落地。深港通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来投资港股,同样,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深股通投资深圳市场股票。相比沪港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中小市值香港市场股票,更加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内地香港两地资本市场再添一座桥梁,互联互通机制又向前迈进一步。

  而深港通以来,深港通下深股通交易额远大于港股通的“北热南冷”现象,显示出深港通在标的股设计方面的吸引力。结合已经成功运行两年的沪港通情况来看,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不仅初步实现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吸引资金流入,带动理性投资,提高国内证券市场开放和服务水平,同时也让国际投资者更加清晰A股市场开放的决心和路径,提升了海外市场对A股的关注度,加深他们对中国企业的认识。

  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

  一路逼向“7关口”。

  2016年人民币的快速贬值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特别是12月以来,人民币的走势一路向“7关口”逼近,截至12月23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价为6.9431,而人民币汇率年内贬值幅度达7.81%。

  其中在12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更触及八年半新低的6.9592元,离岸人民币兑美元12月16日触及纪录低位6.9686元。自2015年美联储开启加息进程以来,人民币贬值压力骤增,而去年“811”汇改也为人民币贬值提供了窗口。尽管年初人民币曾一度小幅走强,但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之下,人民币走强的势头很快被逆转。

  美联储在12月决议加息25个基点,终于为2016年的们货币政策画上一个句号,并暗示2017年加息三次,这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因素之一。知名经济学家樊纲强调,当前人民币汇率走低是受到了美元走强的影响,不应被简单解读为人民币单向贬值。此外,中国央行对人民币贬值容忍度提高、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全球黑天鹅频出,也是导致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原因。

  不过,对A股而言,人民币贬值的恐慌影响正在退潮。因为人民币加速贬值,在去年8月和今年年初,市场出现两轮股灾,被认为与人民币贬值有着显著关系。不过,此后人民币的加速贬值,并未再引发A股的恐慌和大跌。

  债券市场开启踩踏式调整,

  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债券市场经历了三年的牛市行情,终于在今年年底迎来了大风暴。

  从2016年全年来看,债券虽然起起落落,牛市仍然是主旋律。10年国债由年初的2.9%最低到过2.6%,10年国开债利率也曾跌破3%创下多年新低,然而,这一切在10月24日戛然而止——当日10年期国债期货大跌0.32%,开启了延续至今的踩踏式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去杠杆、人民币贬值、年底资金面紧张等多因素叠加导致了本轮调整,后市虽然偏乐观依然要谨慎而行。但为何调整姿势这么难看,多方通过债市加杠杆博取高收益的行为被认为是根本原因。

  今年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委外加杠杆进入债市的讨论之声不绝于耳,让从业者一度癫狂。那些之前忙着“买买买”的声音,如今当收益率不断飙升、债券价格暴跌之后已经不知去向。事实上,早在三季度,很多人已经指出当前债市与2015年股灾之前的股市何其相似,包括投资者高涨的情绪、高杠杆买入、提升投资风险偏好等,但很多人舍不得“下车”,用“资产荒”、“宏观经济下行”等找理由。事实证明,债市的调整只是迟到,并未缺席。

  债市大调整也让债券机构经历一场大地震。国海证券的“萝卜章”事件大大挫伤市场信心,对非银机构的冲击尤大,也进一步加剧了债市的动荡。不得不说,这又给所有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堂风险教育课。

  商品大涨,

  资金持续涌入。

  今年大宗商品无疑是大类资产里的明星,在房地产新政、两会召开、供给侧改革深入等一系列利好叠加下,今年的商品走出了近五年来持续时间最长、攀升幅度最高的一波涨幅。

  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文华商品亚洲指数今年以来已经上涨35.80%,其中工业品表现尤为抢眼上涨54.79%,农产品则上涨14.65%。具体分品种来看,以煤焦钢产业链为代表的商品集体爆发,炼焦煤同比涨幅超100%,焦炭同比涨幅更是近乎200%,煤焦类商品价格直逼2013年年底水平;有机化工品聚合MDI、纯苯、以及钢铁类多数品种年度涨幅也均超80%。

  嗅觉灵敏的资金持续涌入商品期货市场掘金,以今年二季度和四季度最为明显,大量投机性资金的涌入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急涨急跌不时出现,尤以今年“双十一”夜盘最为明显。当日,经过前期的一波快速上涨,市场已经到了变盘拐点,但下跌之迅猛超出市场预料,白天多个品种继续疯涨,夜盘全盘皆墨,个别品种更是出现历史罕见的情形,直接从涨停到跌停。当晚期货市场一片哀嚎,爆仓频传。

  (房佩燕 刘明 何婧怡/整理)

责任编辑:张伟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