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01:00 中国基金报

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原标题:新规发威倒逼转型 券商资管投行化趋势明显

  中国基金报记者 何婧怡

  资管新规之下,券商资管的产品发行节奏明显受到影响,加之市场低迷,重重压力下,券商资管开始探索新的方向,诸如资产证券化(以下简称ABS)的“投行”式业务发展势头正猛。

  新规发威产品发行

  仍未回暖

  资管新规发布已三月有余,在“新八条底线”的严格限制下,近几个月资管产品的备案数和成立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券商资管产品是“重灾区”,目前来看,还没有看到明显起色。

  根据中基协公示的数据统计,截至上周五,10月份备案的券商资管产品仅有25只,而9月份备案98只,8月份和7月份分别有119只和149只,相比前6个月月均164只的水平存在不小差距。另外,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券商资管10月份发行产品165只,9月份发行产品228只,相比前6个月月均发行431只产品,缩水相当厉害。

  一位券商资管人士表示,资管新规对券商资管的限制非常严格,公司做了不少产品的调整,比如合同条款都要重新修改颇为费时,且在新规中一些条款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模糊性,近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细化的产品备案管理要求,才有所明确。

  另外,来自监管层的检查、核查一直持续。“今年明显感觉到监管趋严,前面基本一两个月就要查一次。我们在内部强化要求,提高对合规的重视。目前根据新规我们也已改得差不多,预计后面产品发行的节奏可以恢复,也要看后面核查的说法。”上海一位券商资管内部人士透露。

  据了解,很多券商资管计划属于银行通道业务,新规限制通道去杠杆,对券商资管产品的发行造成很大影响。事实上,行业整体对“去通道”、提高主动管理能力早有共识,但并不是每家机构都有这个能力。

  “按照监管部门要求,产品规模跟资本金直接挂钩,发行通道产品面临很大压力,未来大型公司应该不会主动发通道产品,小公司依然会对通道业务快速增加规模比较依赖。”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总经理刘亦千认为。

  国金证券资管相关负责人认为,“去通道”大势之下,券商资管业务将逐步回归资产管理的本原,探寻差异化、专业化发展路径。各家券商将依靠自身现有资源禀赋,发展个性化的资产管理业务。

  发力ABS

  投行化趋势愈加明显

  一扇门关了,势必要打开个新窗口。目前成为资管行业普遍追逐对象的非ABS莫属。

  一家原本依靠通道业务获得较大规模增长的券商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正在谋求转型,目前来看已是不得不做。“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很好的新方向,加上政策支持,我们正在积极准备一些项目,未来肯定会当成重点业务来发展。”

  而行业排名靠前的券商资管不论是出于产品多元化的考虑,还是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也对ABS加大布局力度。中基协数据显示,管理规模较大的几家券商资管也纷纷在ABS业务上靠前。从披露的行业前20强月度管理规模来看,近几个月20强整体的规模增速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广发资管资产支持证券部负责人刘焕礼认为,从宏观层面上看,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既可激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能提供创新投资产品,有利于实现资本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发行人可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开拓新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投资者可通过配置信用评级较高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资产配置多元化。因此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资产证券化可助力实现多方共赢。对于券商资管而言,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业务品种,它既有鲜明的投行业务属性,又有切实的资产管理业务属性。

  此外,一些原本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券商资管也在探索私募投行业务,大力扩张直接融资比重。未来在企业融资、并购等方面,券商资管也有望产生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

  “诸如ABS等业务,是券商资管楔入投行业务的重要阵地,券商资管在此类业务上也具有业务资源优势。当前背景下,券商资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成为资金和资产的对接者,尤其是寻找优质资产。资管整体投行化的趋势是明显的,也是一个逐步前行的过程。”财通证券资管总经理助理周志远表示。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