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压力大 多只基金批文到期前集中发行

去库存压力大 多只基金批文到期前集中发行
2018年02月12日 01:30 中国基金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公募基金矢志耕耘砥砺奋进。如今每2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基民,我们正在寻找与基金有故事的你。【基金20年:牢记使命 扬帆资管新时代】【公募20年:行业掌舵者寄语》】

 

  年初以来,共有48家基金公司发行了88只基金,发行最多的为广发基金和中欧基金,各达5只。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沪生 刘芬

  年前拥挤的不仅是春运的火车,还有银行渠道代销基金的档期。多家基金公司向中国基金报记者反馈,年前不再打算发新基金了,渠道拥挤很难保证基金发行的最终规模。

  不少公司选择了年后发行新基金。但随着基金公司去库存的压力增加,无论是年前还是年后,基金发行的压力始终无法得到缓解。

  多只基金去库存发行

  记者统计发现,年初以来,共有48家基金公司发行了88只基金,发行最多的为广发基金和中欧基金,各达5只,银河基金、华夏基金、海富通基金、富国基金和创金合信基金均有3只以上的基金发行。

  基金密集发行的背后,始终是挥之不去的去库存压力,有业内人士透露,春节前发行产品较多的公司一定程度上都是在去库存。

  据记者查验,沪上某基金公司发行的2只产品获批时间皆为2017年8月,至今已接近6个月时间,在批文到期前终于决定发行。华南一大型公募基金同样也在近期发行了量化基金,而该基金是在2017年8月获批。

  而沪上某中型公募基金更是一口气发行三只基金,一只消费类基金、一只量化基金、一只指数产品。其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发行都是去库存,一只产品是超期延发,另两只都是产品批文快到期,必须发行。记者随后在证监会相关网站查询到,上述超期发行的产品早在2015年8月就拿到批文了,经历了2年多的时间才真正发行。

  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沪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坦言,虽然监管层为缓解基金公司去库存的压力,对超期未募集基金做出安排,允许基金管理人自行选择是否延期募集,基金公司可以选择作废批文或将募集期延长,但大多数基金公司在此之外仍积压了较多的批文。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超期未募集基金是会影响到公司后续申报产品的流程,所以大多数基金公司都会选择在产品即将到期前发行。”据上述人士透露,公司将有数只同系列的混合型基金逐渐到期,可能在年后集中发行。

  记者发现,已有10数只基金提前披露招募书,将于2月底或3月初进行产品发行。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指出,基金发行的情况取决于产品获批的时间和银行的档期,一般而言,过年前后发行并非较好的选择,因为不仅渠道配合力度较小,投资者也无心真正选择申购。“如果不是去库存的原因,基金公司发行一定会选择更好的档期和时间。”

  上述产品部人士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基金去库存的压力始终存在,基金公司在不断的申报获批和到期发行中艰难地维持平衡。

  去库存压力频现

  当然,为了去库存,基金公司已经尝试了不少的方法。最直观的是对迷你基金清盘,这在2017年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全年清盘数量达到100只。

  据悉,监管层规定如果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超过10只,将被暂停申报新基金;同类型“迷你基金”超过3只,会被暂停申报同类型基金产品,

  而基金公司加速清盘迷你基金,这似乎也是一种“去库存”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募集失败的案例在2018年或许会再次出现。上述沪上基金公司人士直言,委外定制产品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基金发行,不少基金公司以委外作为出发点申报的产品在获批后不再得到机构的认可,募集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据悉,已有个别基金公司坦言,今年将会对基金募集失败更报以平常心对待,整个行业募集失败的现象可能会更加常态化。

  上述产品部人士指出,归根结底,去库存的核心在于对产品申报的合理把控,避免过多同质化产品的出现,“从源头控制住批文的积压,才真正有办法脱离去库存。”

责任编辑:王萌

基金 基金公司 去库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