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基金陈勇胜:坚守20年 见证基金业光荣与梦想

国泰基金陈勇胜:坚守20年 见证基金业光荣与梦想
2018年03月05日 08:09 中国基金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公募基金矢志耕耘砥砺奋进。如今每2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基民,我们正在寻找与基金有故事的你。【基金20年:牢记使命 扬帆资管新时代】【公募20年:行业掌舵者寄语》】

  对话陈勇胜:“我们的目标是做成一家百年老店”

  国泰基金董事长陈勇胜:坚守20年,见证基金业光荣与梦想

  中国基金报记者 应尤佳

  国泰基金董事长陈勇胜是为数不多20年来还坚守基金行业的“老人”,从最初创建国泰基金开始,他一直坚守在基金公司的岗位上,这在业内高管中极为少见。

  1997年12月,在上海外滩的国泰证券总部办公室里,一道关乎陈勇胜一生的选择题突然摆到他面前———组织上让他筹建一家规范的基金公司。那时,陈勇胜已在建设银行总行工作了10年,并已经历了一次全新的事业转型———在1992年跟着建行的同事们一起创建了国泰证券。最终,他决定再一次“冒险”,进入这个名叫“基金”的新行业。

  一个行业的诞生

  “当时,中国证监会决定成立境内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但是,基金公司到底应该如何设立?对境内证券行业来说,不尽知晓。”陈勇胜说,证监会为此组织各大证券公司到广东东莞培训,授课老师都来自香港和台湾。

  在培训完成后不久,陈勇胜就接到通知,组织上让他马上筹备基金公司。从1997年冬天开始,他们就进入了忙碌的筹备期。

  陈勇胜介绍,当时筹备基金公司的券商很多,不少券商都提交了方案,最后,证监会选择了国泰和南方两家。“当时国泰的批文是一号文,南方的批文是二号文,都是首批,而从基金公司的成立时间来看,国泰是1998年3月5日成立的,而南方是3月6日,两者只差了一天。”

  “回想这20年,我们一直都低调行事,包括公司开业那天,没有鲜花,没有喝彩,没有闪光灯。”陈勇胜说,“我们就是在‘趟路子’,谁也不知道这个行业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会发生哪些故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那个时候的陈勇胜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创造历史,属于基金行业的历史。

  被当成股票炒的基金

  1998年3月27日,国内首批两只封闭式基金———南方基金的基金开元和国泰基金的基金金泰同日成立。

  陈勇胜对首只封闭式基金金泰的上市记忆犹新。他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只基金表达的是“国泰基金、金色年华”的意思。

  1998年4月7日,这两只基金同日上市,发行价格为1.01元。发行的时候就像发新股似的,由于申购太多,还得摇号,而且中签率非常低。

  两只基金一上市就遭遇暴炒。当天基金金泰的开盘价就达到1.58元,溢价58%。随后,基金金泰继续“无理由”上涨,一个月不到就涨到2.43元。

  “那时,大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基金,把它当做类似股票的投资产品。”陈勇胜说,由于基金发行价格看上去特别便宜,一个基金单位只要1元钱,所以投资者把基金当成了股票去炒。后来人们才发现,基金和股票是完全不同的投资产品。而这样的“暴炒”必然导致下跌。

  说到此处,陈勇胜有些唏嘘,他对记者说,幸好后来基金金泰的净值不断得到提升,这些当初被套牢的投资者,只要坚持持有,都还能有不错的收益。

  “当初发行第一批封闭式基金时,是资本市场的大事儿,境外媒体都来采访,也有海外机构和我讨论。海外机构认为,封闭式基金在国外的比例很低,并不是主流品种。”他说。

  当时陈勇胜认为国内的基金行业还只是一个刚出襁褓的孩子,必须一步步稳扎稳打地摸索,先易后难。当时很多专家预言,国内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需要5年的时间,但最后只用了3年。“其实这也是整个中国基金业发展的缩影,我们基金业的发展一直很快。”

  谈到基金金泰,陈勇胜饱含深情。他不止一次对记者说,他有一个遗憾,那个时候他们决定封闭期为15年,因为感到15年已经很长了,却没想到15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等到封闭期到期的时候,他感到很舍不得。

  “应该封闭20年,”他说,“这是历史性的,但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我们是在写历史。”

  足足58项规章制度

  规范基金运作

  那时整个行业都刚刚起步,究竟该怎么做好一家基金公司无先例可循,但基金在金融行业中值得称道的是,在建立之初,中国证监会就对基金公司做了规范约束,规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这使得基金行业一直是一个规范、透明的行业。”陈勇胜说。

  “在行业创立之初,规矩先行,这是基金行业很特殊的地方。证监会基金部对基金行业的发展是有战略眼光的,这个就造成了基金公司是最规矩的。”陈勇胜表示,“我们刚成立的时候的就制定了足足58项规章制度。“

  陈勇胜向记者介绍,国泰在业内第一家使用了门禁系统,在交易室内启用从国外引进的电话语音、视频监控和交易行为自动记录等功能,基金经理在交易时间要上交手机集中报备等,“没想到后来这些规矩就成了全行业都采用的规范了”。

  陈勇胜认为,在过去20年中,国泰基金从未出过“老鼠仓”案,规范的制度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基金业发展仍需反思

  2000年,媒体关于“基金黑幕”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整个行业面对着铺天盖地的质疑,其实,绝大部分基金公司还是很规矩的,‘基金黑幕’只是少数。”陈勇胜说,当然,过去20年里,基金行业有许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金都是“靠天吃饭”的,市场不好时,投资者就很难赚钱。

  陈勇胜认为,公募基金是代客理财的机构,和一般的企业不同。一般企业可以说将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公募基金不行。公募基金一定要把持有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发行基金的规模,不希望超过百亿,50亿左右比较好。当年国泰发行第一只基金———基金金泰的时候,认购规模是上千亿的,但是最终基金的运作还是要看基金能够给持有人带来多少回报。”

  此外,他还认为,基金行业很有朝气,很多精英都在进入这个行业,但他担忧的是,有长期管理经验,经过牛熊市考验的基金经理并不多,很多基金经理经验积累不足。“现在的新上任的基金经理从业经历越来越短,经验积累不够,令人忧虑。”

  值得从业者骄傲的20年

  站在基金行业20周年的时间点上,陈勇胜说,回首这20年,一切就像还是发生在昨天。他觉得,公募基金过去20年发展,值得每一位行业从业者感到骄傲。“基金业诞生在伟大的时代,那是中国资本市场迈入新阶段的时刻,机构投资者刚刚兴起。”

  陈勇胜说,过去20年间,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基金管理人也从幕后走到了幕前,他们的一举一动受到市场的关注,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树立了专业投资管理和现代理财文化的标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方面贡献力量,而他们也注定在遍布宝藏与荆棘的道路上前行。

  对话陈勇胜:“我们的目标是做成一家百年老店”

  中国基金报记者应尤佳

  作为为数不多20年来都一直坚守基金行业的“老人”,陈勇胜是个喜欢新鲜事物的人,他还被朋友戏称是“哪个行业时髦就去做哪个”。

  1977年,陈勇胜顺利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学的是经济学专业。毕业后,陈勇胜被分配到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从事世界银行项目评估和境外融资业务,一干就是10年。

  1992年10月,陈勇胜调任国泰证券,分管国际业务部;1997年12月,筹建国泰基金,1998年3月从国泰证券总经理助理调任国泰基金总经理,成为中国基金业第一位总经理;从1999年10月开始,担任国泰基金董事长。

  10年银行业,6年证券业,以及20年基金业,陈勇胜的老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哪个行业时髦你就去做哪个行业。”

  陈勇胜对记者说:“那个时候组织上让我干什么,我就去干什么,我觉得这些‘转行’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到了基金行业之后,现在我不想再‘转’了,我就想把这份工作做好。”

  从无到有建构一家全新的基金公司,难度可想而知。当记者问起这些困难的时候,陈勇胜却轻描淡写地说,一切都很顺利,没遇到什么困难。他想了想又说,也许因为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有困难就想办法去克服,而不是去记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提到在银行做国际业务时碰到的一件小事。他说,曾有一位日本客人约他整点见面,因为交通畅通,对方提前了半个小时到,但没有通知陈勇胜,而是一直等到约定时间的前五分钟才联系。事后,陈勇胜问道,既然早到了,为什么不马上联系?对方说,提前打搅是不礼貌的。这件小事给陈勇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守时已成为他基本的行为规范之一。

  做了多年的基金公司董事长,如何处理与总经理的关系呢?要知道,这可是不少基金公司高管都面临的问题,但在陈勇胜这儿就很变得很简单:履行应尽的职责,做到分工不分家,互相补位。

  回首这20年,陈勇胜说:“国泰基金从成立到现在20年间没有重大违规,因为我们认为,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稳健为本,规范运作,才可能活得长久。我们的目标是做成一家百年老店。”

  陈勇胜说:“在国泰基金20年打拼下来,这家公司就像自家的小孩,生出来了,养大了,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尽管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中国的公募基金业还是一个朝阳行业,还处在发展阶段,未来还需要更多年轻人继续走下去。

  中国基金报:国泰基金事业部制现在的发展情况如何?

  陈勇胜:2014年3月,国泰基金领行业风气之先,率先探索投研事业部机制。经过几年的摸索,目前已经初具成效,这也是过去四年公司内部机制调整方面的重要转折点。

  过去几年,事业部制是国泰基金近几年发展的一张名片,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事业部机制。与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是,国泰基金事业部负责人都是由公司内部培养。国泰基金希望通过内部传承的投研文化和底蕴,与事业部机制创新融为一体。

  事业部制不单单是释放投研人员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推动人员从单一关注业绩向关注客户最终收益和体验扩展。在机制上,主要通过存量、增量的科学设计,鼓励投研人员关注产品设计源头、营销时点、目标受众和售前售后的沟通等完整的过程。

  虽然成立已经20年,但国泰基金始终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员工平均年龄33岁,充满朝气和活力。过去20年,我也见证了一大批年轻人迅速成长,成为行业不同领域的业务骨干。我为他们感到欣喜的同时,也要求每一个人有一种“空杯”的心态,要像海绵一样孜孜不倦地吸收和学习,这样才能始终跟上市场和行业发展的步伐,最后形成合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20年走来,中国基金行业风云跌宕,如何看待现在严监管趋势下的行业发展?

  陈勇胜:中国基金业行至当下,正在迎来正本清源、回归本源的新历程。监管部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强调行业回归本源,也就是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行业初心。这样的本源和初心是基金行业应有之义和核心坚守,同样也是国泰基金一直以来坚守如初的核心信条。

  中国基金行业当前的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以其资金参与筹建公募基金,就直接说明了行业的魅力所在,可以说,中国基金行业仍然是朝阳行业,行业的前景、容量正在静候更多的专业机构和专业资本加以发掘。一些行业内的瑕疵和不规范,犹如行业“成长的烦恼”,终将在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等之下正本清源。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看待近年来市场出现了机构化发展趋势?

  陈勇胜:公募基金经过20年的发展,所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机构、居民资产配置需求逐步增加,投资品种不断丰富,市场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公募基金正在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相继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资管新规的出台引领大资管行业走向规范统一发展的道路,对于始终坚持规范发展的公募基金而言是挑战更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大资管的发展,客户日益呈现机构化特征,与银行、保险等机构间的合作也从传统的代销、托管、委托等,逐步向更高阶段、更深层次发展,这将为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公募基金下一个10年的发展有何寄语?国泰基金的发展愿景是怎样?

  陈勇胜:对于公募基金未来10年的发展,我们始终充满信心。站在新一轮发展起点上,公募基金要寻求突破,真正成为普惠金融的典范,仍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未来,身处高速发展的公募资管行业,国泰基金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紧扣投资者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发挥公募基金配置资产的专业优势,为老百姓提供多元化、组合性的投资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树立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理念,牢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根本要义,坚持诚信守约、稳健经营的行业安身立命之本;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体系,主动承担起回报投资者的责任,引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文化。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