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3日01:40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晓辉

  “资产荒”成为2015年6月股灾至今一年来整个大资管领域最突出的挑战。

  近期,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日渐显著,股市和债市的大幅震荡使“资产荒”现象更加凸显,整个资管行业获取相对高收益、低风险优质资产的压力剧增。

  安信证券资产管理部投资总监尹占华在接受采访时着重强调,目前的资产荒并非真正意义的资产荒,更多是一种结构性错配,一边是资管机构掌握太多资金无处可投,一边则是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饥渴。“从投资银行的资产发行情况看,每年优质企业债券承销量和发行量都在增加,只不过价格太低,不能匹配理财发行的成本,于是最终出现的结果是质优价高的资产找不到,也就是资产配置荒。”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宋福宁日前称。

  天风证券财富管理总部副总经理华一表示,由于资产端缺乏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基础资产,倒逼资管机构降低产品收益。对于很多大的银行而言,即使业绩比较基准比之前降低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接受委外业务合作的产品踩上信用债违约的地雷,甚至有些银行开始要求投资管理机构主动降低信用债的投资比例,提高利率债部分投资比例,还有部分银行要求提高信用债的准入门槛,包括从AA级提高到AA+级,或者要求不能包括民营企业债券,或者“两高一剩”企业债券。

  普益标准研究员钟鸿锐表示,对于银行委外资金和受托投资机构而言,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在保证资产的收益的同时又保证其风险的可控性。银行理财和其他资管产品不同,目前我国内资行发行的面向一般客户的银行理财产品还从未出现过亏损,刚性兑付是行业的潜规则,银行通常会要求委外机构保证资金的绝对安全。而委外机构大多以券商资管和基金为主,这些机构往往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没有银行那么高。

  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固收部门负责人表示,散户偏爱业绩最好的产品,而机构更愿意衡量风险收益比,他们更关心的是收益是以承受多少风险为代价去获得的。委托资金会非常仔细地衡量机构如何获取收益,究竟是通过持有低评级债、加大信用风险的暴露来获得高收益,还是严格控制信用风险但辅以资产配置轮动来实现?在上述这两种收益来源中,机构往往倾向于选择承担风险较小的团队。

  正是因为作为大客户的银行风险把控更为严格,其对“踩雷”风险的零容忍,导致受托投资管理机构对基金经理的考核,也对“踩雷”零容忍。对此,尹占华表示,中高等级债券违约风险是会更低,但同样收益率也会很低。“踩雷”风险零容忍,导致债券市场出现“中低等级信用债收益率畸高,但无人问津,而中高等级信用债遭疯抢,收益率越来越低”的情形。尹占华认为,对目前的信用债投资而言,最好的策略是分散投资,这样即便有个券出现违约,但整体收益率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对于如何改变资产荒现状,尹占华更倾向于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指标能有所改变,比如可以从整体收益以及整体风险收益平衡能力去考核。

  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再斌日前也表示,其很赞成“资产荒是不存在的,资产荒是观念荒”的看法。他认为,资产荒的出现恰恰是因为产品端转型和创新不足,只有产品和策略的创新才能引申出资产的拓展。资产荒下,第一可以往权益投资转;第二可以在市场上不断采购资产,通过策略的组合,来获得新增的资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银行反映不良贷款不能打马虎眼

商业银行能否真实反映不良贷款,事关重大,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操守”,更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博得社会广泛信任和获得源源不断社会资源。商业银行应要认真对待此事,把它纳入重要经营管理及风险管控目标,将不良贷款真实性全部展现给社会和全体股东,以消除各...

银行应摒弃庸俗短视的信贷文化

银行“收杀自有银行“收杀的苦衷。面对企业诚信的堕落,面对信用环境的恶化,银行“收杀的确充满了太多的无奈。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理直气壮“雨天收杀的理由,不是我们可以不分企业实际情况盲目抽贷、压贷的遁词。

中国开放型经济仍存坚实基础

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贸易、消费和投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最坚实的基矗要看到中国走出去的基储优势和机遇,要心中有数,而不能因经济下行而失去信心。

重出江湖的索罗斯在赌什么?

索罗斯买入黄金和抛售股票,可能只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全球风险降至,请着手应对。至于索罗斯在赌什么,我想,他很难离开自己的老本行,只有国家债务和货币市场酝酿出来的波动,才是难以阻止的,索罗斯赌的,可能依然是更多国家的命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