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海外资金为何抽身而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13:41 《理财周刊》

  贺宛男

  日前,关于一家专门投资中国A股的海外基金“从天上掉到地下”的报道,颇令人瞩目。

  《上海证券》报日前报道称,在港交所挂牌的i股A50基金,是少数海外投资者可以无条件投资的A股指数基金,因此也被视为海外投资者追捧A股市场的风向标。今年年初基金挂牌时,海外资金蜂拥而入,交易价格一度超越其单位净值的27%,这意味着当时的海外资金愿意以127%的价格,购买A股市场最大的50家成分股,基金规模也在两个月内翻了一番。但如今上市才6个来月,基金价格已跌破单位净值,有研究报告称,这表明A股估值对海外资金已不再有吸引力。

  有意思的是,5月上旬成为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在此以前,i股A50基金的交易价格和上证指数同步上扬;此后,尽管指数和基金净值还有所上升,但i股A50基金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A股市场对海外基金为何不再有吸引力?这里固然有随着股价上涨、很多股票已不再便宜的原因,但就算在1700点时,平均市盈率也不过23-24倍,上证50和上证180的市盈率更低,这对一个新兴市场来说绝对谈不上高估。随便举两个例子:中国银行A股上市以来跌得鼻清脸肿,不到一个月跌去近两成,目前已跌到3.30元一线,相比H股3.40港元约有6%的折价;而目前正在询价的中国国航,其A股发行价为2.75~2.95元,也比3港元左右的H股市价要低。同一家公司,同为全流通,动辄几百倍超额认购的A股市场,出价却比H股市场要低,这就不仅仅是估值问题了。

  在笔者看来,海外资金之所以在5月上旬提前行动抽身而去,关键还在大规模的扩容破坏了市场应有的供需平衡,因为5月上旬正是新老划断、新股和再融资开闸之时。证监会在此期间接连发布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和新股发行的各项管理办法,接着,以G申能增发和中工国际招股为标志,于5月下旬拉开了IPO和再融资的大幕。就此一发而不可收,两个多月来已有21家公司刊登招股书,预计募集资金将超过500亿元;若以此速度,今年接下来的5个月内,还将发股募资1000亿元――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工行A股上市就是二、三百亿,兴业银行100亿,至于中小企业,一些指定媒体已经喊出了“上市只争朝夕”的口号。在再融资方面,迄今约120家公司发布了公开增发、定向增发以及发行可转债等公告,若全部实施,募集资金也将超过1500亿元。

  从历史上看,A股市场IPO募资超过1000亿元的仅2000年、2001年,其中2000年募资约1600亿元,2001年约1100亿元。这两年正是大牛市,也正是大扩容加上国有股市价减持等错误决策,使大牛转而演变为长达5年的大熊。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今年才半年多时间,募资规模就将超过1500亿元,加上再融资很可能达3000亿元,这样的一日数股,只争朝夕,莫非也想把刚刚启动的牛市翻转过去不成?

  有关方面可以动用行政手段,股票可以如竹筒倒豆子般地发个不停,中签率也依然会很低很低,但是,与一级市场超额认购数百倍的表面繁荣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二级市场的有气无力和节节败退,甚至一级市场自身获利也越来越低。迄今已上市的12家新股,除保利地产大秦铁路横店东磁外,其他9家均已跌破首日开盘价,就是最好的证明;而说不定到国航上市时,还会重演跌破发行价的历史呢。

  笔者在半个月前曾撰文提醒投资人,有关方面已经把发股融资当作股市必须承受的重中之重,市场不应该再抱有幻想。再一看海外资金看得比我们还清楚,在5月上旬新老划断刚刚启动时,就同上证指数分道扬镳“拜拜”了,这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只要重中之重的决策不变,这市场就很难雨过天晴。

  查阅更多精彩

理财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