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28日讯 在本周之前,公募和私募基金一直在为“隔壁”的投资者摇头叹息,不料祸从天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也终于被“失联”和“跑路”梦靥缠身。
本周,基金业协会公示了12家私募机构。公告称,根据基金业协会核查有关情况的需要,协会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预留的电话、电子邮件及短信方式均无法与上述12家公司取得联系,且上述公司未在限定时间内回复相关情况说明,限12家公司于公告发出后5个工作日内与协会联系,并回复相关情况说明,逾期则认定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该批12家“失联(异常)”的私募机构中,一些私募正是去年兑付危机频出的有限合伙企业,比如其中的中元宝盛(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位投资者去年购买的中元宝盛的一年期产品至今未兑付,而中元宝盛相关负责人也已经无法取得联系。
而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似,这12家失联私募的投资者无法兑付,维权无门。即便投资者找到中介机构并得到承诺退还本金,中介机构也一推再推,合适能拿回本金依然是未知数。
部分失联私募再次给投资者上了一课,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依然不能为私募机构背书,投资者在选择私募机构时仍需提高警惕。
一轮股市震荡过后,市场上的各类风险集体暴露。近期信用债领域的违约“风声”频传,使得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收紧。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不少产能过剩的传统周期性行业频频暴露风险,令信用违约事件时有爆发。其中山水水泥SCP违约事件持续发酵,信用债市场波动明显加大。事实上,年内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而部分债权基金的业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募基金神经也保持高度紧张,纷纷表示将加大对个券资质审核尽调的力度以规避风险。
各类基金业绩持续波动,直接带动基金赎回潮,市场中“僵尸基金”大规模泛滥。本周,国联安基金[微博]旗下的一只发起式基金国联安中债信用债指基发布公告或清盘,这也成为历史上首只发起式基金发布清盘预警的信号。
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有0.34亿元,早已跌破2亿元清盘线,此外,该基金近两年收益涨幅为21.04%,跑输同类基金平均30.05%的平均业绩水平。
虽然发起式基金成立的门槛很低,基金公司股东、高管、基金经理等自掏腰包认购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即可成立,但证监会[微博]对发起式基金的“清盘红线”却是硬指标,《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发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而这也不是今年第一只清盘的基金,随着基金数量逐年增加, 也造成基金规模严重两极分化,一些“僵尸基金”无奈清盘。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5只公募基金终止合同。
在这也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依旧未放松新基金发行的节奏,近三个月以来,伴随着市场回暖,新基金发行步伐迅速加快。相关数据显示,上周新成立基金29只,为近三个月以来周成立基金的最高值,单周募资基金规模合计477.73亿元,11月新发基金已达56只。其中打新基金占比超过七成,受益于IPO重启,打新基金发行异常活跃。
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包括在发基金在内,目前市场上基金数量已超过3000只,公募基金规模增长速度远远更不是基金数量的增长,且基金赎回潮从未缓解,未来“僵尸基金”必然进一步泛滥,“僵尸基金”清盘潮也将汹涌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