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说过的2014年基金业那些事儿

2014年12月29日 11:26  证券日报  收藏本文     

  直言业内隐患 提醒投资风险 揭示牛市基因

  ■本报记者 赵学毅 

  2014年转瞬即逝,站在年尾,基金圈里的人都感慨万千。这一年,有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有风险袭来的阵阵酸痛,也有短期难以改变的行业困局。《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力所能及做了3件事儿:直言业内隐患,提醒投资风险,揭示牛市基因。蓦然回首,我们瞥见基金业的精彩片段,如果串起来,就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大电影。 

  直言业内隐患

  “人才荒”是基金行业第一大难题,也是基金行业健康发展的拦路虎。《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立足当下放眼全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得到基金业协会、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的肯定和鼓励,为行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2月10日,《基金业新战法:产品发行快 人才储备忙》第一时间聚焦基金行业的最严峻最根本的问题。一方面,基金公司急于扩充规模,另一方面,人事调整紧锣密鼓。基金行业蓬勃发展背后隐藏的一份不安。

  基金业产品的扩张与人才不济一直是全年讨论的话题,本报关注这一问题的新闻稿件就有逾30篇,报道视角进一步拓展,既有整个资管行业的人才流动,也有具体基金公司的人才布局,既关注到人才离职去向,也关注到新鲜血液的活力,既探究人才流失的背后原因,也提议制度建设上完善和改进。

  重点新闻稿包括《原副总经理李志惠离职 博时基金[微博]旧痛未去新愁来》(4月21日)、《王亚伟离任后华夏基金[微博]18张新面孔》(4月21日)、《84家基金管理人两年聘任近500位新将》(4月21日)、《174位基金经理离职 仅15人坚守公募基金业》(5月19日)、《38家基金公司高管年内生变 35人走28人来》(5月26日)、《32位离任掌门人都去哪儿了?》(6月9日)、《基金公司高管变动开启“内循环”模式 “角色互换”乐此不疲》(9月15日)、《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新高 基金公司三大“新战法”求破题》(9月22日)、《七年不离不弃 晒晒基金业里的那些“许三多”》(10月20日)等。

  言论性稿件包括《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2月10日)、《激励手段多一点硬一点 才能留住基金经理》(4月28日)、《唯有体制创新才能留住人才》(5月19日)、《莫让人才培养“竹篮打水” 应呼吁提高基金经理转职门槛》(8月4日)、《人才培养亟需提上基金公司日程》(8月18日)、《基金业人才“荒而不慌”》(9月22日)、《基金业“老少配”群雄逐鹿》(12月1日)等等。

  中国基金业协会对本报这组报道表示肯定和赞赏。华夏、中邮、博时等基金公司也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相关问题提出各自见解。

  能够引起监管层关注的报道远远不止这些。本报基金新闻部报道《部分数据过期律师称基金公司互联网金融或宣传“过度”》刊发一周后,证监会[微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1月初明确表态,证监会已经对各类基金采取规范措施,要求基金公司及销售机构按照法规要求推介,充分披露收益特征和风险。《证监会规范基金互联网销售 数米基金公开承认违规》(1月6日)同样引起市场反响,数米基金相关人士也独家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并作出回应。

  提醒投资风险

  在资本市场,风险管理尤为重要。《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在不断寻找新闻、探究真相的同时,不忘第一时间对投资风险进行警示。

  余额宝[微博]诞生后,基金公司、电商、第三方销售机构、银行等都加入到“宝宝”大战中,相关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突破7%。各类金融机构为一时之胜负趋之若鹜地沉溺于此类游戏,而将救赎实体产业发展中国经济于不顾,其中蕴含的不是危机,又是什么?这场你来我往的盛宴曲终人散时,买单的不是投资人,还能是谁?尽管截至2月下旬“宝宝”产品收益仍居高不下,但本报率先提示风险,推出《“宝宝”们能为基金公司带来什么》(2月24日)专题,提醒投资者货币基金自身并不具有取得高收益的能量和基础,各类“宝宝”收益率势必下行。本期专题配发了3篇评论,《“宝宝”高收益表象的背后是什么》、《互联网金融“去基金化”藏风险 投资者教育应未雨绸缪》、《“宝粉”痴追余额宝也要存小心》。

  后续报道还包括《机构持货币基金比例下降 余额宝全凭散户捧场》(4月14日)、《老年人用“宝宝”需提高资金安全意识》(6月16日)、《产品定位与特征错位 一年8只短期理财基金转型》(11月3日)。

  今年“宝宝”们的走势恰好印证了本报的担心,3月份平均收益已经不足5%,6月初便有近三成宝宝收益率跌破4%,目前近乎集体不足4%,实现了收益的整体回归。本报为投资者提示风险方面,在众媒体中做出了榜样。

  此外,《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还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4月中旬开始,本报对基金重仓绩差股进行跟踪报道,也对赌重组的基金进行曝光。《旗下4只主动股基押注两只*ST股 华富基金择股胆子最大》(4月21日)、《华润系医药股重组搁浅 长城系3只基金押宝失算》(5月12日)、《终止重组上市公司同比增近七成 基金豪赌重组如嗜血刀尖》(12月22日)、《A股“五熊”集体梦碎重组 30只重仓基金浮亏8.8亿元》(12月22日)等。每篇文章均在证券市场砸起浪花,及时让投资者看到身边隐藏的风险。

  下半年,基金遭遇大盘风格转换,本报第一时间提示创业板、绩差股风险以及相关基金的持有风险。比如,《基金“咬”定创业板股不放松 4只股基7月份深跌逾8%》(7月28日)、《9只创业板股中报预计首亏 汇添富等两公司均有5只基金“中枪”》(7月28日)、《牵“牛”又踩“熊” 基金上半年增持创业板遇考验》(9月1日)、《成长股的估值困惑》(9月15日)、《调仓:基金经理“用脚”丈量创业板的转型与成长》(10月27日)、《退市枪响 5只基金“躺枪”4只预亏股》(11月24日)等等。

  揭示牛市基因

  2014年的证券市场,上半场是宽幅震荡,下半场则是强势上攻。期间,主题投资“你方唱罢我登场”,投资机会也是转瞬即逝。《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通过打造一篇篇精品,力求让投资者捕捉到机会。

  3月份伊始,本报开始关注主题投资。3月17日刊发《民生加银:城镇化主题投资至少延续十年》,直到眼下,这一主题投资仍是热点。被采访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近6个月回报率近20%。后续探寻主题投资机会的文章还有《基金重仓股两成“面生” 扎堆玩“电子”赶潮忙》(7月21日)、《掘金环保主题投资》(8月18日)、《股基TOP10策略曝光:下半年倚重电子信息》(9月1日)、《军工股持续两季度领涨 基金“持枪扛炮”三季度浮盈28.4亿元》(9月15日)、《股基发行回暖 “主题投资”做文章》(9月22日)、《选股“秋后算账” “扛枪带炮”基金成最大赢家》(10月13日)、《绩优基金四季度预判现分化 “主题投资”获一致好评》(10月13日)、《弃医药爱军工恋文化 基金四季度骑“慢牛”寻干货(11月3日)、《高铁外交利好铁路基建 重配基金有望长期获益》(11月3日)、《基金三季度“卖地产减装备”》(11月10日)、《围绕“改革”主线 十大主题基金各显神通》(12月8日)、《主题热点轮换快 18只“泛主题”基金左右逢源打通关》(12月15日)等。

  进入8月份,蓝筹股成为掘金的重点板块。本报相关文章包括《7月份165只基金重仓股现身大宗交易 主板股活跃度上升》(8月4日)、《转投蓝筹or坚守成长 摸底基金经理最新投资动向》(8月11日)、《“沪港通”效应发威 大宗交易蓝筹火》(11月24日)、《基金瞄准“风口”三维度选股》(12月1日)等。

  “沪港通”开车,本报同样不惜重墨探究投资机会,包括《直投港股不如“借基生蛋”》(9月15日)、《“沪港通”开车在即 5位绩优港股QDII基金经理来支招》(9月15日)、《“沪港通”正式通车 境内外基金“淘金”术曝光》(11月17日)等。

文章关键词: 基金余额宝沪港通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媒:令计划是山西腐败阵营中执牛耳者
  • 体育NBA-科比三双湖人胜 詹皇缺阵骑士连败
  • 娱乐林更新独家聊王思聪:不知道他女友
  • 财经中石油腐败案46人倒下 领导骨干被连锅端
  • 科技富士康挺进电动车背后隐现特斯拉
  • 博客胡歌:我和江疏影是在一起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考统考有望只考一天 仅考语数
  • 孔浩:A股2015年走向伟大时代
  • 叶檀:2015年能否成为注册制元年
  • 齐俊杰:公积金是穷人补贴准富人买房
  • 如松:中国希望人民币汇率崩掉吗
  • 郎咸平:谁操控油价让俄罗斯陷危机
  • 陶冬:中国服务业的崛起与大机会
  • 叶荣添:明年5000点见 疯狂买券商
  • 徐斌:国企与土地改革三心二意
  • 许一力:86万亿养老隐形债务从何而来
  • 李大霄:2015年是一个真实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