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欲参与公司治理 公募做董事成难题

2014年09月16日 14:39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董事们代表各大股东的利益,但公募基金推荐的董事,他的利益点在哪里?如何在董事会发挥作用?这将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新课题。

  文章来源:企业观察报  作者:潘跃新

  嘉实元和封闭式混合型发起式基金已获证监会[微博]核准。该基金是市场上首只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公募基金,将参股重组后的中石化[微博]销售公司。这是公募基金首次获准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也是继上月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微博](下称“汇添富基金”)欲向瑞康医药董事会提名董事后,公募基金再次掀起的关注。公募基金在股权结构中正在发挥更大作用,而其对公司治理参与的利弊,依然未知。

  上月,汇添富基金在8亿元现金参与瑞康医药定增后,有意向瑞康医药董事会提名董事。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正在努力摆脱单纯的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定位,转变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和监督者。

  基金公司欲参与治理

  公募基金向自己投资的上市公司派驻董事,最名噪一时的是2012年5月25日的格力董事事件。当日,格力召开董事会选举董事。会议临近结束时,律师公布结果:耶鲁大学基金会和鹏华基金联名推举的冯继勇获得22.68亿票,占出席会议所有股东所持表决权的113.66%,仅次于董明珠126.05%的得票率,冯继勇高票当选,而珠海国资委[微博]推荐的周少强落选。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冯继勇以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身份进入董事会,他的当选,意味着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逐步摆脱原有的财务投资者的形象,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参与公司治理,使董事会有了多方声音。

  继格力董事会添基金公司代表后,2013年10月,上海家化收到机构投资者易方达基金[微博]、汇添富基金和华商基金[微博]来函,其中一条是推荐曲建宁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这是控股上海家化的平安信托提名谢文坚为董事候选人后不久,这三家重仓持有上海家化的基金公司做出的一个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的举动。尽管当时外界对基金公司推举的人员能否对董事会产生平衡作用持有质疑,但基金公司希望参与公司治理的端倪已经十分明显。

  今年5月,华商基金酝酿派驻董事进入恒生电子,此事仍在与上市公司的沟通中。今年7月,瑞康医药公告了公司的定向增发预案,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股东张仁华认购了4亿元,而汇添富基金大举认购了8亿元。折算下来,公司实际控制人张仁华最终对应认购股份1979.2万股,而汇添富基金的资产管理计划的认购数量最终为3958.4万股。汇添富该资产管理计划将会成为第三大股东。

  在瑞康医药的增发预案中,有一项明确条款:同意在认购协议生效后,在条件成熟时,汇添富可以向董事会提名一名董事。与之前推荐董事不同,这可能会成为基金公司首个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案例。

  与独董职责不重叠

  基金公司推荐人员进董事会引发了公司治理方面的讨论:一方面,有的人认为公募基金向上市公司推荐董事,是资本市场的进步之举;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公募基金推荐的董事在董事会话语权和知情权之间如何把握,是否会形成为自身利益发言和泄露内幕信息,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基金公司等投资机构参与董事会参与股东权利在海外市场中并不少见,但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尚属新生事物。

  按照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董事推荐的权利源于公司股东的股权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股东们的协商和公司章程的约定,从各股东中推荐出相应数量的董事,形成公司董事会。所以上市公司的董事构成大致如此:40%至50%是大股东方面的董事,20%至30%是其他股东和经营层董事,30%至40%是独立董事。

  这些董事的构成以及自身的定位都十分明确,并不会产生角色错乱。股东推荐的董事能否在股东会表决中获得通过,要依据公司董事的名额数结合推荐股东自有股权数量和联合其他股东来实现,并结合公司采用表决的制度而成。

  虽然公募基金并非实质意义的上市公司股东,因为公募基金的钱来自社会公众,而作为社会公众的小股东的董事席位,已经由独立董事们代表了。但公募基金是社会公众的“代表”股东,在上市公司股东名录上依然是上市公司的合法股东,所以应当拥有股东推荐董事的提名权。

  但如此一来也有一种疑问:公募基金董事的职责是否与独立董事重叠?按照法律规定,上市公司安排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席位代表社会公众股东,似乎和公募基金的股东权来源相重叠,但这毕竟还没有出现上市公司或某一家上市公司除大股东以外的股东全部被公募基金持有的状态。如果未来出现社会公众不再自行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全部由公募基金来购买的情况时,则有必要来讨论独立董事和公募基金董事股东权来源的重叠问题。相信这种情况出现时,自然会有相应的法律、条例来加以调整。但至少现在,公募基金作为上市公司的合法股东,享有推荐董事的权利毋庸置疑。

  如何发挥专业作用

  董事会虽然作为上市公司的决策机构,从理论上而言董事们都必须共同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但由于董事们毕竟来自各方股东的推荐,一定会有各自的立场。比如独立董事的底线是监督大股东的决策,如果有损害小股东利益的意见就必须站出来制止。但公募基金推荐的董事,他的利益点在哪里?如果他关注公司股价,各公募基金由于各自持有公司股票的多少和对行业理解的不同,对某一公司股票涨跌都有可能获得收益,公募基金的董事如何来确定某项董事会决议的好坏?

  由于对公募基金董事的出发点和利益点的质疑,也使公众对他们如何在董事会中发挥作用尤为关注。公募基金董事如何在董事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摆正位置。来自公募基金的董事成为上市公司董事会一员后,要清楚自己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决策者之一,只有真正从上市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来建言献策,才能体现公募基金董事的价值。

  发挥专长。作为公募基金的董事,在行业研究、市值管理、资本运作等上市公司所需的专业方面有别于其他董事的特长,这些专业特长也是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所需的。因此,在做董事期间,应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择情在董事会上与其他董事分享。

  善于沟通。公募基金董事在董事分类中属于“异类”,可能在董事会上形不成合作的力量,这就需要和其他类型的董事,特别是独立董事群体做好沟通交流,以便使自己的观点意见更容易被董事会接受。

  与其他董事相比,公募基金董事的优势就是对上市公司股价涨跌的判断。可以在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与同类企业的分析、同类项目的分析、公司并购目标的选择这些方面给公司董事会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公募基金董事在公司董事会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地位。抛开复杂的股东和基金的因素不谈,单就在公募基金圈里摸爬滚打十多年经历的专业人士而言,如果能够成为某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他在资本圈里的专业知识,他对上市公司行业的研究,他对上市公司并购整合的信息、对上市公司股价涨跌的因素判断能力倒是上市公司董事会难能可贵的一种资源。

文章关键词: 公司治理独立董事基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全国假日办运行14年后撤销
  • 体育亚运-国奥全场遭围攻0-3朝鲜 女足平日本
  • 娱乐王全安嫖娼被抓 妻张雨绮:共同承担
  • 财经中铝总经理孙兆学涉严重违法被查(图)
  • 科技人物 | 尚雯婕跨界做电商背后
  • 博客黄佟佟:周星驰到底抠门到什么程度?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美日语老师:学生逃其他课去蹭课(图)
  • 苏鑫:房地产请别再当怨妇了
  • 刘光宇:任志强改口 地产真的要变了
  • 郎咸平:李嘉诚排兵布阵告诉我们什么
  • 张庭宾:阿里上市或成美国阶段顶
  • 叶檀:高铁新城成鬼城?
  • 陈思进:何不倒剪高盛一次羊毛?
  • 天天说钱:三个楼市多头司令突然倒戈
  • 花木兰:拿美元会不会是接最后一棒?
  • 杨德龙:A股赚钱效应吸引资金抢筹
  • 钮文新:央行必须承担经济失速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