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募基金十大焦点

2014年01月03日 17:13  新浪财经 微博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1、资格放开,群雄决逐公募

  2013年2月18日,证监会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公募基金行业正式向其他合格资产管理机构敞开大门,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以及股权投资机构等有望“尝鲜”。

  这也意味着,目前公募基金能做的产品,保险、券商、阳光私募或都能参与,甚至能利用自身特点,发行不同的创新产品,未来公募基金业务中的各个环节,都将直面来自其他机构的挑战。事实上无论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还是阳光私募,在多年的运作当中都积累了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尽管公募领域面临的具体环境不同,但这三类机构不容小视,随着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公募基金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变化,这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2、债市打黑,净化投资环境

  2013年4月,万家基金“80后”投资总监邹昱被查点燃了债市“地雷”。随后一场由监管层发起的监管风暴广泛影响了市场,债市黑金逐渐浮出水面,不少大佬纷纷落马,债市也随之迈入熊途。

  对于股票基金黑幕尚存记忆的投资者发现,债市的一些潜规则同样令人咋舌。经过近年爆发式增长,债市在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发债主体复杂化的过程中,滋生出很多 “灰色地带”,其种种不合规的交易手法,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比如为了追求高杠杆进而获得超越同行的收益,一些投资者往往游走于监管红线之外,为增加投资杠杆而操作的“代持养券”,变相放大杠杆,以及禁止直接参与债券交易的丙类账户之谜等。对此,监管部门进行了大力的彻查,这些措施对债券市场带来阵痛。但从长远发展来说,目前中国债市无论是从体量还是从产品的多样性角度来说和欧美还有差距。提前清查潜在的风险点,无疑为以后债市的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余额宝横空出世,天弘基金母凭子贵

  2013年6月,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微博]合作推出“余额宝”。借助电商平台的高流量和较高的收益,“余额宝”受到市场追捧。截止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挂钩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达1853.42亿元,不仅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更是国内首支达到千亿规模的基金。借此,天弘基金规模一跌超过嘉实,成为仅次于华夏基金[微博]的第二大基金公司。

  在“余额宝”推出前,T+0货币基金早已出现,却没有一支达到如此高度,这是因为此前的货币基金从未如“余额宝”一般,深入挖掘客户需求。而“余额宝”为消费者提供了一款集储蓄、投资、支付于一身的产品,为支付宝吸引了用户和流量,增加了用户黏性。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申赎规模可较准确预测,便于基金管理者进行投资,提高基金收益率。天弘基金和支付宝的成功合作,达到了多方共赢的效果,提供了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典范。

  4、互联网基金野蛮生长,“赔本赚吆喝”难持久

  “余额宝”的成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不但多家基金公司被吸引至淘宝开设网店,众多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百度[微博]、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相继推出了年化收益率高达8%的“百发”和11%的“添金计划”,以争夺用户和关注。

  互联网公司积极推出这些高收益产品,广告意味更为浓厚,在失去先发优势的情况下,高收益是吸引客户的最佳手段。不过这些年化收益率10%左右的高收益产品,基本都依靠补贴形成,其高收益难以持久。如果不把精力集中于挖掘客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上,一旦高收益不再,如何留住用户将考验各家公司。

  5、占据天时地利,子公司业务方兴未艾

  2012年11月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开始实施,2013年各大基金公司专项子公司便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

  相比之下,基金公司子公司做信托业务的门槛更低,监管相对宽松。因此,在基金公司子公司成立初期,多数基金公司都将目光瞄准了“类信托”业务,试图通过类信托业务在万亿资产中分得一杯羹。随着基金子公司队伍的迅速壮大,基金公司子公司类信托业务对信托公司的业务布局与市场产生影响,迅速抢占信托公司的市场份额与信托资产规模。基金子公司加入这一领域后,收益率普遍在9%以上,高者甚至达到11%。

  基金公司子公司凭借公募的平台,吸引了优秀人才加盟,其设计的产品投资范围更广,创新灵活,又有名额优势,资产规模短短一年已经突破1万亿。2014年子公司业务仍值得期待。

  6、提供绝对收益产品,公募进军对冲基金

  2013年11月7日,嘉实绝对收益策略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正式发行。至此国内首只对冲策略公募基金诞生。

  对于国内普通投资者来说,对冲基金似乎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从国内现有对冲基金分布看,多是由券商、私募及信托等推出,主要面向专户客户等高净值人群。其实,从风险收益的角度,对冲基金并不比传统的股票型基金风险更高,尤其是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通常来说下行风险是更可控的。嘉实绝对收益策略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主,通过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空头对冲股票多头来获取选股带来的超额收益,即所谓的阿尔法(Alpha)。由于持有大盘股指的空头,当市场整体出现大幅下跌时,期货部位反而会盈利。只要股票多头部位相对沪深300有更好的表现,基金就可以获利,这就是使得基金可以摆脱市场的影响,追求绝对收益。该基金未来业绩如何,仍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是作为国内首只对冲策略公募产品,为广大的投资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获取绝对收益的投资理财工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7、多空基金获准生证,散户对冲仍难

  2013年12月24日证监会终于发布了《多空分级基金产品注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给予了多空分级基金期待已久的“准生证”。本次发布的《指引》共14条,从基金和份额的定义、募集方式、设计原则、发起形式、杠杆定义及限制、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申赎买卖门槛、折算条款设计等方面,对多空分级基金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引。

  《指引》的推出终于给予了多空分级基金合法的出生条件。50万的买卖、申赎门槛,未能给予中小投资者一款“平民化”的做空或对冲工具;折算差额部分折算为母基金份额并自动赎回的设定,也不利于多空分级基金规模的扩大。虽然多空分级基金终于如愿取得了“准生证”,但监管层对于此类创新型产品的审慎态度,令这张“准生证”上充满了遗憾。

  8、个人持股破冰,助力长效激励

  2013年12月27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关于个人持有基金公司股权条件,国务院在下发的有关批复给予了明确。符合一定条件的专业人士可以持有基金管理公司5%以上的股权,可以担任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取消对股东组织形式的限制,也不再要求持续经营三个以上会计年度;提出对实际控制人的要求,防止不良机构和个人控制基金公司。

  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专业人士参与基金行业,有助于完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公募基金向财富管理机构全面升级转型。解除对个人持股基金公司的限制,充分肯定了人力资本在资产管理行业中所起的核心作用,股权激励也将对缓解基金人才流失起到重要作用。

  9、从业人员炒股解禁,监管着力实质

  2013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管理指引(试行)》。《指引》明确要求,基金从业人员本人、配偶、利害关系人的证券投资遵循长期投资理念,持有证券的最短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3个月,且不得在基金管理人规定的持有期限内卖出所持证券,特殊情况提前卖出须经基金管理人批准。此外,基金管理人要严格防范利益冲突,在与基金持有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遵循基金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

  《指引》是对新《基金法》放开公募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进行证券投资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这意味着监管更着眼于实质,同时,这也对监管提出了更加的要求。

  10、互认最后冲刺,两地基金联通

  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徐浩12月4日在香港表示,两地监管机构在纳入互认基金范围、管理人条件、互认审批程序、基金投资管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机制等六大方面取得了初步共识,互认框架进入“最后冲刺”。

  一旦互认基金成行内地居民就可以在香港市场购买基金。和境内的基金相比,香港市场的基金投资区域广泛,市场细分充分。基金管理公司多数都是全球知名公司,旗下产品线丰富,成立时间久,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在投资品种上,香港基金也领先于内地基金市场。除了传统基金之外,香港市场上还有资源、矿业等大宗商品基金,可投资于杠杆式金融工具的认股权证或衍生工具基金等。但是正由于品种众多,香港基金收益分化也是非常明显的,在投资过程中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同时香港基金的认购费率明显偏高,股票型基金申购费率在5%至6%之间不等。因此,互认基金一旦成行,投资者在面对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网民猜测习近平办公室红白3电话用途
  • 体育首尔FC队长加盟国安 恒大签青岛队长
  • 娱乐《橄榄树》曲作者李泰祥病逝 音乐人生
  • 财经多省人均GDP超1万美元:居民收入占4成
  • 科技诺基亚正式停止更新发布塞班应用
  • 博客梁咏琪:让人目瞪口呆的一段视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14岁男生不愿与妈分床睡 要永远在一起
  • 小赢妇:为什么要继续在股市制造土豪
  • 李光斗:巨人来华为什么会水土不服
  • 彭商强:十八年间的通胀究竟有多大
  • 钮文新:2014年中国股市的克星
  • FT中文网:中国经济放缓是好事
  • 姚树洁:林毅夫8%增长理论依据和不足
  • 叶檀:城镇化必破行政主导权
  • 孙立坚:经济治理模式的大国战略比较
  • 管清友:2014听经济冰山碎裂的声音
  • 姚树洁:审计署应该介入万科税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