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价值观崩塌:规模是管出来还是卖出来的

2014年01月03日 09:46  大众证券报 微博

  根据2013年的基金数据统计,在去年年初还是反面教材的天弘基金成为了全年最大的黑马。年底时,天弘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行业第二。对于资产管理界的人们来说,天弘基金的逆袭并不只是行业座次的一次简单调整,行业中传统的价值观体系正在遭到动摇。

  从反面教材到行业第二

  去年年初时,天弘基金还是行业内的反面教材。记者清楚地记得,去年一月份时还写过一篇关于基金2012年四季报的报道。据2012年四季报的披露数据,全市场70家基金公司中,有69家公司在2012年四季度中实现了盈利,只有一家基金公司出现了亏损那就是天弘基金。该公司旗下基金在2012年四季度亏损1.599亿元,成为全行业惟一在四季度亏损的公司。

  然而仅仅一年的时间,天就变了。根据最新统计的2013年数据,截至2013年末,凭借天弘增利1853亿元的规模(在全球货基中排名第22位),天弘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1944亿元,超越1787亿元的嘉实基金,荣登行业第二。华夏基金[微博]以2308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继续保持领先。

  天弘的崛起是依赖阿里。2013年6月13日,天弘基金和支付宝[微博]合作推出的余额宝上线,到6月底总规模为42.44亿元,但下半年以后,余额宝规模开始爆炸式增长。2013年11月14日,余额宝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基金业首只千亿基金,到12月底,余额宝规模暴涨至1853.42亿元。今年10月底基金业协会组织的一场活动中,天弘基金产品总监李骏说:“今年我们就会达到千亿的规模,未来万亿也不会成为天花板。”如今千亿早已实现,余额宝已经走在了冲向万亿的道路上。

  而当新贵雄起时,传统的贵族正在衰落。大型基金公司阵营出现分化,博时基金[微博]、易方达基金[微博]等巨头规模大幅缩水,排名大幅下滑。一位老牌基金的从业者在微信的朋友圈中这样写道:“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仍不免心酸。”

  基金真的是管出来的嘛?

  天弘基金的巨大成功,并不只是一家公司上位了那么简单。他带来的,其实是对基金业传统价值观的一次挑战。“一个基金公司,不是依靠投研能力,而是依靠渠道成为全国第一,我觉得是资产管理界的耻辱。”一位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这样在网上评论。而他的话,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在过去,华夏基金前掌门人范勇宏的一句话曾被人认为是基金业的真谛。他说:“基金是‘管’出来的,不是‘卖’出来的。”由于华夏基金在行业内占据了牢不可破的老大地位,范勇宏的这句话也被人奉为圭臬。在范勇宏看来,在力争取得长期良好业绩的前提下,实现自身规模的合理增长,才是基金业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增长”之路。资产管理行业安身立命之本就是“诚信”二字。他还说:“如果不认真分析市场,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什么基金好卖就发行什么基金。短时间内看,规模是迅速扩大了,但业绩却不一定理想,特别是在市场高点发基金,一次能发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结果呢,往往以投资人亏损告终,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不顾自身的管理能力,盲目的扩大规模,最后导致业绩下滑,失去了投资人的信任,最终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华夏基金也的确践行了范勇宏这番思想和理念。2007年大牛市期间,基金大比例分红、拆分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时间基金总规模突飞猛进,然而华夏基金却主动暂停了旗下大部分股票方向基金的申购。

  许多大基金公司的理念也与范勇宏很接近。兴业全球基金总经理杨东曾表示,兴业全球基金一直坚持精品策略,以深耕细作,细水长流的方式经营和维护自身品牌,在发展上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公司的美誉度比知名度更重要,二是存量客户比增量客户更重要,在此原则的指导下集中精力做好业绩和服务,与持有人建立互信关系。“好的基金公司及其产品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光靠昙花一现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基金公司来说,需要长期坚持有效的理念,只有历经长期投资考验的基金公司才将最终在长跑中胜出。”他说。

  然而,这些传统的价值理念,在天弘基金这里被彻底颠覆。作为一个2012年四季度时还全行业业绩垫底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和业绩优良扯不上什么关系,就算在货基里面,天弘的成绩也不是最好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基金公司,仅仅因为抱紧了阿里巴巴[微博]的大腿,就一飞冲天。天弘基金的员工确实非常努力,但其他基金公司的员工也是一年忙到晚。此情此景,让人生出了这样的疑惑:基金真的是管出来的嘛?

  反驳者们:天弘说明不了问题

  天弘基金的逆袭已经成为事实,并给人们带来了强力的冲击。而在这冲击之下,业界人士主要有两类反应:一类是反驳,一类是向互联网金融的方向挣扎。

  反驳者们说,天弘的成功需要客观分析,仔细琢磨,切莫盲目跟风。他们觉得天弘只是偶然和个案,不能说明问题。

  “我不反对互联网基金。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个情况:是某只基金的一基独大,还是全行业都做大了?或者,退一步,其它的货基都做大了?面对这只是一个个案,我建议大家要冷静,要仔细分析阿里余额宝这个个案成功的原因,要认真剖析其它基金没有做大的原因。我们不要因为阿里余额宝的一基独大而一叶障目,盲目地以为互联网金融就此繁荣起来了。在连第二例都找不到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冷静一点为好。”基金研究者王群航[微博]这样说。

  在去年底的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上,台州银行董事施大龙表示,大多数的货币市场基金所筹集到的资金80%左右都转成了各个银行的同业存款,根本没有流到实体经济,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融资成本的提升,其实有害于实体经济。“现在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这种互联网的理财产品的形式都是通过货币市场资金过来的。这个形式有风险的,不是存款,也没有提供存款保险制度。第二,你投的债项有可能是要损失掉的。所以现在我们市面上很热闹,看上去给人的印象是银行存款一样的可靠,便利性又那么强,但是受益又那么高。所以我觉得我们业界对货币市场资金的风险教育的问题要加以重视,不然的话我觉得对投资人是不负责任的问题。”

  挣扎者们:奔向互联网

  更多的人在用实际行动向互联网金融靠拢。去年11月1日,17家基金公司淘宝旗舰店集体开张,引发了互联网金融的新热潮。尽管淘宝店的营收颇为惨淡,仅国泰、华夏、富国等少数几家公司成交量较大外,但是基金公司奔向互联网的热情依然浓烈。

  “我们原先就预计过,刚开始的收入不会高,所以谈不上失望。”某广东地区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大众证券报》记者。“从公司来说,往淘宝上的投入并没使用过多的新增资源,成本并不高。而且开始的培育期业绩差一点很正常,公司会继续坚持推进互联网金融。”

  “淘宝店的未来会比余额宝好得多!”某基金相关人士满怀信心地表示。“余额宝的空间是有上限的,把支付宝的额度转化完之后,就没有多少空间了。虽然说余额宝会增加支付宝的存量资金规模,但这个增加效应不是没有止境的。但淘宝店不一样,我们直面的是整个淘宝的客流。只要运作得好,产品管理到位,未来的市场空间是没有天花板的。”

  近几年来,互联网以席卷天下之势对各行各业形成冲击。零售、传媒等行业首当其冲,并在去年把火烧到了基金行业。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没有人知道互联网革命会把各行各业带向何方,也没有人知道金融业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知道,在这个变革中,人们只能挣扎着向前跑。 

  记者 陶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网民猜测习近平办公室红白3电话用途
  • 体育首尔FC队长加盟国安 恒大签青岛队长
  • 娱乐《橄榄树》曲作者李泰祥病逝 音乐人生
  • 财经多省人均GDP超1万美元:居民收入占4成
  • 科技诺基亚正式停止更新发布塞班应用
  • 博客梁咏琪:让人目瞪口呆的一段视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研究生报考人数36年间增长167倍
  • 李光斗:巨人来华为什么会水土不服
  • 彭商强:十八年间的通胀究竟有多大
  • 钮文新:2014年中国股市的克星
  • FT中文网:中国经济放缓是好事
  • 姚树洁:林毅夫8%增长理论依据和不足
  • 叶檀:城镇化必破行政主导权
  • 孙立坚:经济治理模式的大国战略比较
  • 管清友:2014听经济冰山碎裂的声音
  • 姚树洁:审计署应该介入万科税案
  • 叶檀:2014年开启权威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