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只股基成立半年规模缩水逾八成

2014年01月03日 07:53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隋文靖 

  WIND数据显示,去年成立且可比的367只次新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资产规模为4648.7亿元,较其成立时的募资总额缩水786.82亿元,缩水率为14.48%。其中,49只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平均缩水24.09%,仅9只规模实现增长。

  具体看来,广发新经济成立时募资金额为8.22亿元,截至去年年底,规模增至11.12亿元,增长比例为35.37%,是去年规模增速最快的次新股基。而情况相反的是东吴内需增长等4只偏股型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资产净值规模较其成立时均出现大幅缩水,缩水比例均超过八成。

  逾八成次新基金“瘦身”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整理数据显示,按照2013年成立的367只新基金(剔除成立以来已发生份额折算的11只基金)截至去年年底的单位净值及份额数据推算,这367只基金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资产净值规模为4648.7亿元,而其成立时的募资总额为5435.52亿元,即成立至今规模累计缩水786.82亿元,缩水率为14.48%。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去年次新基金与往年的巨量缩水窘境相比,瘦身幅度骤降,但规模缩水的基金数量仍占绝大多数。整理数据显示,可比367只基金中,截至去年年底的规模与其成立时相比,共有297只缩水,占比超八成,为80.93%。

  需要指出的是,天弘基金于去年二季度末推出的与余额宝业务对接的天弘增利宝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资产净值规模已突破1800亿元,达1853.42亿元,较其成立时的规模(2.01亿元)暴增1851.41亿元,增长率高达921.10%,是可比367只次新基金中,规模增速最为迅猛的一只。

  除天弘增利宝基金外,汇添富现金宝、广发天天红等9只基金,截至去年年底的规模较成立时,也均实现100%以上的增长。

  4只股基缩水超八成

  去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中,去年年底的资产净值规模与成立时相比实现增长的有70只,而其中的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仅有9只,占比为12.86%。

  WIND数据显示,去年共计成立49只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资产净值规模为383.55亿元,而其成立时的规模共计为505.27亿元。即去年成立的49只股票型基金在成立不满1年的时间里,规模累计缩水121.72亿元,缩水率为24.09%,高于全部可比次新基金缩水比例近10个百分点。

  整理数据显示,成立于去年2月6日的广发新经济基金,成立时募资8.22亿元,8个月后,该只基金规模增至12月底的11.12亿元,增长比例为35.37%,是规模在去年增速最快的次新股基。

  与广发新经济基金的境况相反,中银消费主题、泰信现代化服务业、东吴内需增长和财通可持续发展主题4只基金均成立于去年上半年,而成立半年后,上述4只基金规模均大幅缩水,缩水比例均超过八成。

  农银汇理行业领先

  业绩规模双降

  虽然大多数次新股票型基金规模在成立后遭遇大比例净赎回,但从回报率角度来看,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WIND数据显示,49只成立于去年的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自成立起净值增长率均值为3.19%,其中有34只基金取得正收益。

  具体看来,成立以来规模增长领先的广发新经济基金,截至去年年底,自成立日起回报率为32%,位列49只股票型基金之首。

  而成立于去年6月底的农银汇理行业领先基金,截至去年年底,成立以来的半年时间内,净值累计下跌7.26%,在49只偏股型基金中垫底。同时,该只基金规模与成立时相比下降3.35亿元,缩水比例为38.8%。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网民猜测习近平办公室红白3电话用途
  • 体育首尔FC队长加盟国安 恒大签青岛队长
  • 娱乐《橄榄树》曲作者李泰祥病逝 音乐人生
  • 财经多省人均GDP超1万美元:居民收入占4成
  • 科技诺基亚正式停止更新发布塞班应用
  • 博客梁咏琪:让人目瞪口呆的一段视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研究生报考人数36年间增长167倍
  • 李光斗:巨人来华为什么会水土不服
  • 彭商强:十八年间的通胀究竟有多大
  • 钮文新:2014年中国股市的克星
  • FT中文网:中国经济放缓是好事
  • 姚树洁:林毅夫8%增长理论依据和不足
  • 叶檀:城镇化必破行政主导权
  • 孙立坚:经济治理模式的大国战略比较
  • 管清友:2014听经济冰山碎裂的声音
  • 姚树洁:审计署应该介入万科税案
  • 叶檀:2014年开启权威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