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冷对炒股解禁:欢迎但不热衷

2014年01月02日 02:10  南方都市报 

  基金从业人员炒股,终于正式解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日前正式发布《基金从业人员证券投资管理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基金从业人员等,只要报备并持股3个月以后,就可参与炒股。

  对于《指引》,不少基金从业人员对此表示欢迎,这从制度上放开了基金从业人员炒股的口子。不过,部分基金经理不以为然,觉得担心触犯到合规问题,买到公司基金购买的股票,会解释不清,仍然会有瓜田李下的感觉,预计只有少数基金从业人员会参与。

  多数基金未解禁

  在新基金法颁布之前,基金从业人员被严令禁止参与证券市场投资,即使购买场内交易基金也不被允许。而在新基金法实施后,只要经过报备,基金经理等从业人员及家属均能炒股。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为此前实施细则没有公布,多数基金公司仍然维持原有“禁令”。

  “放开基金业内人员投资是行业的趋势,从基金监管来说也是一种进步。中国基金业也是向海外靠拢。”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总监对南都记者称,“现在各家公司的细则都还没有出来。不过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很多基金公司会参考香港和美国对基金的报备制度,很多的操作细节上的技巧可以参考。”

  她还表示,“就普通从业人员而言,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报备流程很麻烦,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去炒股。”另一基金公司风控部门人士也坦言,一方面舆论的压力很大,“现在说到基金经理炒股老百姓就联想到坐庄、老鼠仓”;另一方面以后放开禁令,后续的备案、监管程序必定非常复杂,“禁止炒股老鼠仓还是屡禁不绝,放开之后监管压力想必会更加提升”。

  深圳一家小型基金市场总监对南都记者表示,为了规避从业人员证券投资中的种种合规性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不少基金公司并不鼓励这一行为,甚至有公司可能会通过严格的规则,让从业人员及家属自动放弃炒股。

  业内观望情绪浓厚

  《指引》对基金从业人员的证券投资提出了基本要求,明确要求基金从业人员本人、配偶、利害关系人的证券投资遵循长期投资理念,持有证券的最短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3个月。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现在允许业内人员炒股,但是要求报备。一旦需要执行报备制度,就限制了很多人炒股的冲动。因为所有的投资都阳光化了。而且3个月以上的限制期限,在目前的市场上估计很难获得收益。估计很多业内人士会先观望。“以前没有限制的时候,其实有不少从业人员炒股。但是,很多人基本上都是亏的。有的人给别人理财比较理性,但是一旦给自己做的时候,投资就会变得很冲动。”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总监也表示,“这有点像一个悖论。如果基金经理炒股,投资业绩好于公募业绩,会被质疑不‘专注’工作;业绩差于公募,会被质疑连自己的股票都做不好,凭什么为老百姓理财会影响声誉。”

  “一些基金经理为避免麻烦,不会选择去炒股票。担心触犯到合规问题,买到自家公司基金购买的股票,会解释不清,仍然会有瓜田李下的感觉。“一家大型基金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基金经理会将资金都投入到自己公司所管理的基金中去”。

  应加强“大数据排查”力度

  放开业内人士炒股会否加剧老鼠仓的存在?多位业内人士觉得,放开炒股限制与老鼠仓没有必然的联系。

  证券市场的交易数据信息均在交易所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留存,而“大数据时代”的监管技术手段相较此前也有了相当的进步。

  “交易所通过大数据来查,只要有明显异常线索,就能很快查出来。其实这个对基金经理老鼠仓的震慑作用更大。”深圳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

  钱景财富C E O赵荣春对南都记者表示,这项新规能否理顺管理人受托管理和自身投资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观察。基金管理公司应该加强内控机制,在基金经理离任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计、规定同业再就职的隔离年限等严格的措施。同时证监会应加强“大数据排查”力度和处罚力度。基金公司、上市企业和监管部门应联合起来最大限度保障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采写:南都记者周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郑州书记乘地铁遇记者:担心迟到才坐地铁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吴京新年曝与谢楠婚讯:一辈子小心待你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新浪微博跨年峰值发送量提升55%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搞怪创意:用西瓜皮烧火锅(图)
  • 姚树洁:审计署应该介入万科税案
  • 叶檀:2014年开启权威市场经济
  • 海啸希望:世界经济危机将再次来袭
  • 水皮:六个包子引发的猜想
  • 张捷:2014年是挤水份的一年
  • 王东京:资源配置谁做主
  • 王小广:从习李新政看未来经济走势
  • 建章:诺奖经济学家为何反对计划生育
  • 姚树洁:2013年中外要闻盘点
  • 徐斌:中国地方债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