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3天暴挫162点背后:机构自称刀枪入库落袋为安

2013年12月24日 06: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宁夏 深圳报道

  12月20日,银行股尾盘遭遇大单砸盘,让整个资本市场为之震惊。

  这天收盘前3分钟,建设银行(601939.SH)股价突然大幅跳水,收市时跌幅仍有6.16%;中信银行(601998.SH)尾市收盘前同样被砸至跌停板,收市下跌8.67%。此外,中国银行(601988.SH)、招商银行(6000036.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普遍出现3%左右的跌幅。

  “12月20日,QFII调整50指数成份股,需要将建行和中行调出持仓。他们原以为这两只股票很好卖,但没想到执行了一天交易还没卖完,最后三分钟索性直接剁下去,结果导致股价暴跌。” 平安资管一位投资经理介绍。

  12月22日,上交所官方微博亦表示,因境外指数机构以沪深市场为取样范围所编制的指数成分股和权重分布调整,12月20日个别QFII跟踪指数进行调仓,导致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伊利股份等相关股票尾盘异动。

  QFII调仓导致银行股暴跌,是年末机构行为的一个缩影。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保险、财务公司、私募、券商自营以及资管等机构都有年终结算或分红压力,他们在12月需要减持部分股票兑现利润。

  留在场内的机构资金亦开始调仓,集中流向医药板块避险。不同资金年底结算或调仓的行为,无形中形成一股抛售潮。12月5日至23日,上证指数在13个交易日暴跌162点,累计跌幅达到7.20%。

  结算驱动的抛售潮

  对绝对收益类型的机构而言,12月是每年的收官节点。他们的心思不在于从市场再赚取一笔收益,而是在最佳的时点将收益落袋为安。

  “私募到年底要算账分钱,12月就会把有盈利的股票卖掉。”上海策通投资执行董事吴米佳管理着十几亿规模的资金。11月中旬开始,他就着手降低股票仓位。到12月17日,股票仓位只有30%左右。

  “一些已经赚钱的、短期涨幅又有限的股票,就先卖出回笼资金。如果还拿着这些股票,公募年终考核会卖股票,就会把股价带下去,影响自己的账面收益。”吴米佳坦承,“年底结算因素会驱动自己卖股票。”

  年终抛筹码回笼资金,是私募基金、财务公司等进入12月时的普遍情绪。而因年终结算需要回笼资金的机构,还有券商自营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将股票放在可供出售账户的自营资金,需要在年底卖掉股票兑现利润。”招商证券[微博](600999.SH)证券投资部人士介绍,券商自营资金分为普通账户和可供出售账户两种。其中,可供出售账户的股票在卖出前均以成本计价。因此,有些券商需要在年底卖出股票才能在账面体现利润。

  保险公司到年底同样存在实现会计利润的需求。

  “保险5元买的股票,涨到10元,卖出股票才能在会计上体现利润。比如,分红险、寿险、普通险、产险等会计账户,因为会计利润都会卖股票。”一位曾在太保资产管理公司担任中层的人士介绍,保险公司不会清仓股票,只是选择浮盈较多的股票出售。

  不过,保险兑现利润没有具体的时点,他们会结合市场情况来决定抛售时机。“如果判断市场会大涨,就等到12月下旬才卖;但今年12月初就调整,在月初就开始卖。”前述原太保人士介绍。

  有些保险资管的投资经理还会因为年终考核因素而清掉股票账户。

  “保险账户考核绝对收益,有些账户前11个月达到考核及格线,就会提前清仓等待过年。”平安资管一位投资经理介绍,每年12月市场都比较低迷,投资经理担心持有股票会在调整中受伤,造成年底考核不及格,所以干脆清仓保收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这些绝对收益机构年终卖出股票,并不代表其不看好市场,更多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年底机构都要考核,大家都比较谨慎,有利润的股票先兑现,可买可不买的品种都先不买,无形中就形成一股抛售潮,导致市场比较低迷。”吴米佳直言,自己在12月无心恋战,但等到1月又会重新进场。

  扎堆医药防御过冬

  基于一批绝对收益机构年底撤离,一群留在场内的机构则采取防御策略过冬。

  “我现在的心态就是过冬,将资金分配刚需的、偏防御的行业,比如医药。”办公地址位于招商银行大厦的一家基金公司投资经理在12月初将仓位由传媒、电子切换成医药股。

  “医药股估值比较合理,年底买医药感觉比较安全。”这位投资经理管理的专户中有40%都是医药股,其中重仓股是三诺生物(300298.SZ)和尚荣医疗(002551.SZ)。

  平安资管一位投资经理亦将医药股的持仓比例由10%提高至30%。他看好的理由是医药股经历三季度调整后,很多品种估值已经便宜,2014年增长相对比较确定。

  不过,这位平安投资经理强调,选择医药作为避风港是综合权衡后的选择。

  “军工和国企等跟改革预期吻合的股票,股价已经高高在上,但短期看不到业绩和订单,你不敢追进去;估值趴在地板上的周期股,跟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现在经济出现向下走的迹象,也没有勇气买。”前述平安投资经理表示。

  公募基金在资产配置上同样偏向医药股。

  “市场仍处于预期和股价需要重新匹配的阶段。家电、汽车等业绩增长较稳健的蓝筹股估值有望向上修正。”大摩华鑫一位基金经理称,结合基本面和估值看,重点看好长期稳定增长的医药龙头企业和食品饮料品牌龙头。

  将持仓品种向医药集中是11月下旬以来的新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某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14只偏股型基金中,有7只基金在11月底增持了医药股。其中前五大持仓的医药股有香雪制药(300147.SZ)、京新药业(002020.SZ)、益佰制药(600594.SH)。

  与机构资金流向医药相佐证的是,12月2日至18日,上证指数暴跌百点期间,一些医药股逆势走强,如贵州百灵(002424.SZ)和莱茵生物(002166.SZ)同期涨幅分别为18.23%和15.25%。

  而在选择医药股的背后,主要因素均是年终资金压力。

  “年底资金比较紧张,交易所和银行间利率都扯得比较高,这会使流入股市的资金受到牵制。”招商证券资管部一位投资经理调侃,机构扎堆医药,也是希望抱团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巡视组在人民大学发现数个问题
  • 体育英超-神灯中框枪手平切尔西失榜首 视频
  • 娱乐李亚鹏回应质疑:没敛财 反捐赠240万
  • 财经官员自曝双规央企高管时曾遭黑社会阻拦
  • 科技中移动4G版iPhone明年1月17日上市
  • 博客错发准生证只能流产? 贺岁片等不到高潮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广州一高校检出超10例艾滋病多为男同
  • 水皮:央行何苦亡羊补牢
  • 封起:中国股市令人哭笑不得
  • 赵伟:2014世界经济四个不确定
  • 张庭宾:中国人盖的楼能当饭吃吗?
  • 陈虎:再次钱荒背后更大问题是什么
  • 叶檀:美退出QE与中国房价没什么关系
  • 梁建章:人口是膨胀还是萎缩
  • 江濡山:地方债背后有三大危情
  • 姚树洁:李东生落马再显反腐真刀真枪
  • 谢百三:新股改革为何越改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