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成新宠 公私募近期密集调研

2013年12月09日 11:18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姚波

  智能手机热之后,三星[微博]、索尼、谷歌[微博]等纷纷推出可穿戴设备,A股市场上一批新兴电子概念股遭市场热炒。证券时报记者发现,公募基金和私募大佬近期对相关概念股进行了密集调研。不过,从调研结果及市场人士分析来看,可穿戴设备市场短期还没有形成气候。

  可穿戴概念龙头股奋达科技自9月以来飙涨186.49%。从调研记录看,国泰基金[微博]于11月19日,大成基金[微博]、鼎诺投资、经慧投资等公司于11月25日前往奋达科技园调研,就公司无线电声产品以及业绩增长情况进行了解,而机构投资者此前对该股投资较少。

  向智能手表提供芯片的北京君正也获得机构关注。上周三,南方基金以及私募泽熙投资、程瑞投资前往调研,就北京君正提供的智能手表芯片面向客户、智能手表市场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解。

  丹邦科技近期受到广发、博时、南方、大成、国投瑞银等9家基金公司,以及广东新价值、上海汇利、深圳中金蓝海、深圳展博、景泰利丰等13家私募公司的集体调研。

  此外,泽熙投资近期调研了中颖电子。10月底,宝盈、南方、嘉实、华夏、建信等基金公司以及星石投资、鼎峰资产等调研了同方国芯

  虽然机构热情很高,但从公开信息看,多数公司从可穿戴设备获得的收入很少,甚至还没有任何收入。

  北京君正在调研中反馈,目前智能手表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看到特别炫和有黏性的应用。奋达科技近期发布公告称,公司可穿戴设备产品尚未形成收入,目前,可穿戴电子产品领域从业者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另外,公司可穿戴电子是否符合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及消费偏好具有不确定性,公司产品市场拓展面临一定风险。

  光大证券表示,长远看可穿戴设备百亿规模可期,但目前仍然处于行业导入期。目前各企业竞争格局分散,短期尚难出现地方龙头企业,大众市场仍需要引导消费,可穿戴设备行业产业链也还不成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金正恩姑父张成泽被解职开除出党
  • 体育CBA广东不敌新疆 英超阿森纳1-1埃弗顿
  • 娱乐李某案同案律师:在车上已发生性行为
  • 财经央企中铝去年巨亏82亿职工兼职开黑车
  • 科技阿里巴巴22亿元投资海尔拓展物流
  • 博客重判强奸遏制官员淫邪 年关至8招防贼术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教育部拟定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
  • 小艳红:香港白领的苦逼生活
  • 孙大午:非法是民企头上剑
  • 罗天昊:中国难产曼德拉 呼唤吴登盛
  • 洪平凡: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挑战
  • 叶檀:新型城镇化 地价还会涨
  • 方泉:看不懂的股票就是妖股吗
  • 姚树洁:毒霾等于GDP负增长
  • 徐斌:农地未私有化的后果
  • 陈伍胜:雾霾现象已比80年代初好很多
  • JohnRoss:保护中国环境需要更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