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兴
持续半年之久的基金经理离职潮已经席卷了包括华夏、嘉实、交银施罗德、平安大华、万家、中银等大部分基金。而这也直接倒逼了基金员工持股的破冰。
前海开源基金股东会、董事会已于日前作出决议,拟将公司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加到2亿元,新增部分将由公司高管及投研核心团队认购。这也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明确规定股权激励及基金经理绩效激励的公司。“这不仅仅只是口头承诺,而是具备法律效力,从制度上确保上述政策落到实处。”前海开源基金总经理蔡颖表示。
除此之外,中欧基金[微博]及一些正在筹备中的基金公司也把目标放在了这里。
而随着基金法的修改,员工持股、投资渠道拓宽,基金经理频繁流动的现象也许将会得到改观。监管部门对员工持股行为则予以支持态度。
十年老将仅余三
11月30日,海富通基金公告,海富通中小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程岽因个人原因离职,原任股票分析师的宋争林接任成为新科基金经理。公开信息显示,程岽2006年7月加入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微博],担任基金经理接近三年半时间。
程岽的离职是基金行业十年来最为常见不过的一幕。据海通证券《中国基金业人才流动报告》统计显示,从1998年起截至2013年10月10日,全部1548名有过任职记录的基金经理,累计共有773位基金经理发生离职。(不包含在同公司内变更管理基金的情况)“年度离职基金经理突破100人,整体还在持续增长。”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高道德表示。
除了离职潮,基金经理任职期限超短也成为基金行业的一个新问题。海通证券数据显示,775名无离职经历且目前在职的基金经理中,49.81%的基金经理在职期限不足2年,在职期限在5年以上的只有15.74%,而在职期限在10年以上的仅三名,占比不足1%。
结合公开信息和基金业协会网站资料,目前在职且基金经理工作期限超过10年的只有尚志民、陈尚前和陈洪三人,可谓寥若晨星。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代宏坤[微博]博士2012年所做的一项专题报告显示,基金经理平均的从业年限(累积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仅为2.74年,约四分之一的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不满一年。
“近两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从而带动了证券投资基金的迅速发展,人才出现短缺导致流动加剧。在华尔街做研究员,3年内是不具备出具署名报告资格的,而在当前的中国基金行业,从业3年已经可以担当基金经理了。”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熊洁表示。
接近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的一位权威人士对此数据表示关注,并称中国基金业协会受证监会委托也在调研基金从业人员流动状况,并将择机出台基金行业从业人员规范。“证监会对这一问题也颇为重视,之前在制度设计上也做了一些考虑,如允许让有一定经验的基金经理多管理几只基金,但力度显然还不够。”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
基金经理如此,基金高管同样变动如走马灯。
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高道德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通过公开信息收集、电话访问等方式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起至2013年10月10日,基金公司高管公告离职的共计72次,其中总经理离职42次,董事长离职30次。
近日坊间传出,大成基金[微博]总经理王颢或将离职,前往股东人保资产担任新职。与大成基金同一大楼办公的博时基金[微博]今年刚刚更换了总裁,王颢或去职一说再度引发了行业关注。
“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王颢总还在公司正常上班。”大成基金相关负责人士表示。
对于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变更频繁,高道德认为可以通过推广实施股权激励来降低频率。
“新基金法在法律层面放开了主要股东门槛,放开了股权激励限制。股权激励能够将股东、高管、持有人利益统一起来,利好持有人的同时,有助于激励基金公司高管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基金公司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人是公司的核心资产。”韬睿惠悦公司中国资本市场咨询负责人陆晓隽表示,韬睿惠悦公司也做了跟海通证券类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大致相同。“而且我们发现,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资深基金经理人员占比在上升。”
员工持股破冰
对于改善基金经理高流动性的现状,各家基金公司各出奇招。
易方达基金[微博]是业界公认的员工流动率较低的公司之一。该公司董事长叶俊英认为,易方达团队的稳定缘于其独到的团队建设,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全体认同的企业文化、公司自行培养人才的机制、以绩效为基础的中长期考核机制、动态的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灵活的用人机制以及给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
易方达一位员工戏称,“叶总对基金经理的个人关怀是出了名的,基金经理单身的话他会一直想着帮你介绍对象。”
再如近年来引进外部基金经理不少、规模提升较快的招商基金。
为了实现人尽其才,招商基金采用基金经理工作坊的方式来巩固资深基金经理。招商基金副总经理吕一凡指出,“每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带团队运作,包括内部人员管理、考核、奖金分配等。解决优秀基金经理的上升通道问题,同时把更多资源向优秀基金经理倾斜。”“只要你有好的Idea、可行的项目计划、合格的从业资历,背个包就可以来我这儿上班。分成这些都可以谈,只要你能够创造价值。”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行业重视到基金经理流动过频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后,确实也有少数基金经理回流,如嘉实基金的邹唯,景顺长城基金的杨兵兵等。
2012年年初,邹唯选择离开嘉实基金,加盟中信产业。一年后,邹唯却悄然回归。
对于如何解决基金经理高流动性问题,海通证券高道德认为,可以改善激励机制,采取如薪酬激励加延期发放的方式,推进股权激励和自持基金等方式,这也是美国先锋基金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等海外机构采取的方式。
中国基金业协会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新基金法为我国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打开了空间。监管部门是支持基金公司员工持股,但这个取决于股东的安排。法无禁止则可以尝试。”
据记者了解,此事已经事实上破冰。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已于近日作出决议,拟将公司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加到2亿元,新增部分将由公司高管及投研核心团队认购。目前前海开源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发起人协议、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等正式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公司高管及投研核心团队股权激励及基金经理绩效激励的公司。
源于前海开源的股权激励政策和灵活的考核激励制度的吸引,基金业大佬王宏远基本确定加盟前海开源。原长盛基金[微博]公募基金经理丁骏、原长盛基金专户投资经理罗大林也已于近日入职前海开源。“这不仅仅只是口头承诺,而是具备法律效力,从制度上确保上述政策落到实处。”前海开源基金总经理蔡颖表示。
上海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中欧基金同样把突破口放在了股权激励。中欧基金的“员工持股”计划面向公司的核心员工,在员工持股的激励下,银华基金副总经理陆文俊已经加盟中欧担任专户投资总监。
而一些筹备中的基金公司也把目标放在了这里。正在筹备一家信托系基金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最大的优势除了崭新的业务模式外,对核心人才进行股权激励是吸引人才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