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开闸施压创业板 公募拟抢筹券商股

2013年12月02日 08:00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施颖楠 葛佳

  暂停已逾一年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将重新开闸,A股今日将迎接“扩容恐惧症”考验,估值高企的创业板承压最重。基金经理们称,他们将把大量资金转向IPO重启的受益板块券商股。

  11月30日,证监会宣布,于去年11月暂停的IPO将重新启动,预计到明年1月,约有50家企业将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同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优先股将在中国起步。

  对此,中金公司分析师认为,IPO开闸和优先股诞生本质上都是股票供给增加,加上心理影响,上述消息对股市整体偏利空,创业板将首当其冲,由于同质性品种供给增多,且新股估值在种种限制下更大,创业板压力将更大。

  不过,IPO重企也有受益板块。某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称,券商今年总体业绩向好,如今又有IPO开闸、资产证券化扩张等多重消息面利好因素刺激,未来反弹动力很强。“我们从11月开始已经陆续在增配券商板块。”

  A股早盘下跌概率较大

  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加上当日发布的《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四个指导文件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出发,通过打击炒新、炒小、炒贵、炒壳的投机方式和增加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来鼓励价值投资。

  工银瑞信[微博]昨日对此表示,改革的时间点超出预期,改革力度也超出市场预期。其预计,现金分红指引和开展优先股试点对股票市场影响正面;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及借壳上市审核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对市场影响短期负面,尤其对高估值盈利增速不高的股票有巨大的冲击。

  事实上,IPO重启消息在A股市场一向被当做利空消息解读。自2012年11月2日浙江世宝IPO以来,A股市场IPO暂停已长达一年多时间,A股市场积聚了巨大的堰塞湖,融资压力不小。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仍有700多家企业在排队苦等IPO开闸,而目前“已过会但尚未发行”的企业共有83家,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约达600亿元。

  对于IPO重启是否会分流二级市场资金,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发行市场化后,目前已通过发审会的80余家企业并不会马上就全部发行完毕,已过会企业完成发行需要一定时间。首批50家企业也不会一次性发完,证监会表示将严格依法定条件和程序,成熟一家,核准一家,具体的发行时点取决于企业和承销机构的自主选择。

  但从前7次IPO重启的历史来看,新股恢复发行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跌多涨少。也因此,机构人士纷纷看淡大盘后续走势。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IPO重启造成大盘短期下跌调整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周一(12月2日)大盘下跌概率比较大。”招商证券[微博]投资顾问张鸿信认为,IPO重启使市场短期内形成观望、恐慌的情绪。

  国金证券分析师孙宏廷认为,在年底市场资金面本来就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重启IPO,尽管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消息能形成一定的对冲效应,但总体而言仍难免对市场形成负面冲击,因此,周一大盘或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绩差创业板股面临抛压

  IPO重启,创业板部分个股或将迎来一段“糟糕的时光”。

  即便是坚定看好成长股的公募基金经理,在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也认同,创业板短期内“不妙”。一位基金经理指出,今年成长股整体大涨的行情在明年将难以寻迹。“优质行业龙头、稀缺品种或低估值品种受影响不大,而业绩不好的公司将一泻千里,连‘壳资源’的价值都不复存在,小股票的估值会受到打压。”

  可见的是,中国证监会11月30日下发并自即日起实施《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明确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不允许在创业板借壳上市。

  孙宏廷担忧,机构或借机打压创业板个股。“毕竟一下子发50家,股价不会发得很高,那么这显然会对原有市场上的高估值个股形成利空,资金也会在股价冲高时,逢高兑现。”

  此次A股停发一年多以来,A股市场积聚了巨大的堰塞湖,融资压力依然不小。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仍有700多家企业在排队苦等IPO开闸,而目前“已过会但尚未发行”的企业共有83家,计划募集资金总额已经达到600亿元。其中创业板企业43家,总融资额接近107亿元。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微博]认为,本次IPO以创业板与中小板为主,而创业板确实泡沫很大,绩差的创业板个股未来被抛售的压力将较大,绩优的个股则稍好。因此未来一些偏爱成长股的小基金仍然会在创业板上做波段操作以获得利润,而大多数的大基金将会从蓝筹股中挖掘机会,特别是今年滞涨的白马股在年底或许有补涨的需求,另外白马股在近期抗调整的能力也较强,可适度配置。

  券商股或被拉抬

  “虽然周一大盘低开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由于优先股的消息和券商股等的相对利好,应该会成为反弹拉升的主力。”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券商股未来反弹的理由很充足,因为停了一年的投行业务终于有生意做了。

  海通证券昨日发表对券商股的研判称,本次IPO改革的主要变化包括:新股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至3个月、引入券商配售权制、提高网下配售比例优先基金、社保、鼓励企业以股债结合方式融资。

  海通证券认为,上述变化对券商行业的影响是:IPO重启大幅提升券商投行业绩,国金证券、招商证券等弹性会比较大;新机制充分恢复券商投行、研究、定价功能,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这将有利于中信证券

  上海某基金经理表示,“新股发行改革意见中,无论是审核端审核期的缩短、将企业内在价值交由市场判断,还是发行端减少拿批文的流程,延长可选择的发行时间,都明确了未来将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这意味着长期来看,券商储备的投行业务将得以消化,并且增量业务可期。”

  “事实上,近期券商股的利好因素正在集中释放”。广东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指出,无论是新三板扩容启动还是资产证券化范围扩大,给行业带来的都是中长期的利好。并且今年以来券商整体的成长性良好,成本控制得力,利润率上升,本身存在良好的业绩支撑。

  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19家上市证券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80亿元,同比上升23%。从单个公司角度看,19家券商的收入均为同比上升。净利润的整体上升幅度大于营业收入,19家券商共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上升幅度达到了35%。

  可见的是,三季度券商股并不受机构“待见”。Wind资讯统计显示,包括基金、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券商、全国社保基金、险资在内的五大机构三季度集体减仓券商股,持仓市值累计减少103亿元。

  某大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指出,“券商板块目前面临机不可失的好时光。”他认为,券商行业在股市转暖后,交易量上升推动经纪业务的回暖,同时创新业务在金融改革中逐渐发展,券商板块受益程度领先于银行等其他金融子行业。“我们在三季度的配置处于低配,经过11月已经逐渐接近标配。”

  优先股利好银行电力股?

  对于优先股发行,平安证券[微博]认为,优先股试点将明显缓解银行的一级资本压力,优先股和可减记债的合力推进将明显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资本工具的落地,从而极大程度上缓解银行在一级及附属资本方面的压力。

  但与此同时,平安证券提出,优先股将提升银行普通股ROE(净资产收益率),考虑到优先股的付息率明显高于现行银行的负债端平均融资成本。同时受制于监管对贷款规模以及社会融合的调控限制,银行普通股ROE的提升幅度可能因行而异。

  嘉实基金公司认为,优先股的利好更多在于其有助于减轻股票市场的融资压力,尤其对于低估值、大市值、负债率高、盈利能力较高、且现金盈利能力稳定(具备分红能力)的公司集中的银行、电力、建筑、交运类行业,优先股被应用的预期相对更高,由于可能会增厚EPS,将对这些行业构成一定程度利好。

  但中金公司并不认同优先股将利好银行股和电力股的观点。

  其认为,优先股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需求群体的问题,也就是谁会有意愿持有优先股。在“长钱”稀缺的市场环境下,只有保险、社保等是最明显的潜在需求群体,银行凭借银保合作关系,可能会吸引保险资金购买其优先股,但是考虑到债权计划等替代性产品的收益率水平较高,优先股的发行成本太低,一方面会对银行股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保险其他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可能是利空。

  对债市影响偏负面

  打新潜在收益增强

  对转债甚至整个债券市场而言,中金公司认为IPO和优先股的影响偏负面。

  其表示,IPO和优先股增加了权益资产的供给可能挤出保险公司对其他资产的配置,从而对转债甚至债券有一定的替代和挤出效应。

  在其看来,新增诸多约束机制下,打新回报的幅度和确定性可能会有所增强,进而对货基、债基等产生替代性,而公募基金打新存在优势,打新带来新的业绩贡献点,中长期有利于债基的业绩回升以及稳定。

  中金公司还担忧,IPO重启,打新资金活跃,分流资金的供给,在局部时点还会增加资金的需求,极端案例是2007年中石油申购曾引发回购利率飙升,2010年打新热潮也曾引发资金面频发波动,而目前交易所资金面状况更为脆弱,IPO冲击值得警惕。

  中金公司还提出,优先股的相关政策规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审企业,可申请先行发行公司债,鼓励企业以股债结合的方式融资”,这会增加债券的供给,而电力等企业如果大规模发行优先股(虽然可能性很小),一方面会增加了类债券品种的供给,另一方面也会加强其发债能力,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债券的供给。

  不过,中金公司提出,股权融资通道的开放和拓展,将改善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状况,有助于降低这些企业的偿债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我军战机紧急升空识别查证9批日美军机
  • 体育NBA-火箭客胜马刺 足协杯-人和2-0恒大
  • 娱乐王力宏娇妻曾是厚嘴辣妹 汤唯祝福
  • 财经16城楼市调控政策难敌房价18个月上涨
  • 科技新浪科技“因你而变”:新版首页上线
  • 博客马未都:几种最令人厌烦的电视广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马哲老师开课教学生如何谈恋爱
  • 张庭宾:比特币会成中国人财富黑洞吗
  • 易宪容:这次股改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 叶檀:中小投资者不再是被拔毛的猪
  • 马光远:IPO改革是股市最后的救赎
  • 西向东:有关防空识别区的剩余误区
  • 姚树洁:布莱尔谈三中改革的两点建议
  • 陶冬:欧行寻求新招 日币酝酿再贬
  • 管清友:新股阳光发行 大盘短空长多
  • 梁建章:中国的人均资源少不少
  • 刘远举:疯狂的产业园区建设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