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周毅:国外量化技术有可能在国内有效应用

2013年11月15日 17:18  新浪财经 微博
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毅 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毅

  2013年11月15日,由香山财富论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将共同举办的“量化投资实践应用高层研修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为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毅发言实录。

  主持人:周毅先生,因为我们知道银华基金在中国最早做成功的分析基金,你认为自从这个出来以后,你认为银华基金在这个产品上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它有没有什么更多跟我们分享的经验呢?

  周毅:关于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实践,我自己的切身经验,因为我是09年底回国的,我在国外是做期权信用衍生品。刚回国的时候面临一个问题,怎么应用这些量化技术到国内,实事求是的说很难应用,因为国内没有衍生品,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用处。当时我为什么会想到分级基金,我觉得在国外积累的能力在中国能不能用,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一是国内市场允许你用什么,比如说监管机构,比方说银华基金的老板允许我用什么。第二个是国内的投资人需要什么东西,当时我研究了一下市场,我发现国内的投资人和美国的投资人有很大区别,美国投资人在讨论投资的时候风险和汇报并重。而国内的投资人更加看重贵报,对风险相对忽视,市场有明显的两极化需求。有一部分投资人他需要保证收益,你只要保证收益比银行的存款利息高他就愿意投,他需要安全。还有另外一部分,他认为自己可以抓住趋势,他需要杠杆,他需要放大投资回报,因为他对汇报非常看重。

  我既然看到这两种需求,如果用分级这种形式,同时满足这两类投资人的需求可能就能满足,在得到证监会允许的情况下这个产品会成功。你跟卖方做互换都有对手方的信用风险问题,他们对这种方式不认可。公募基金能不能用股票抵押向银行借钱,当时这个方案也否认了。我们借着分级基金的外衣实行内部杠杆这个,如果在这上面做分级杠杆效应能达到最大的发挥。如果我是50、50分的话可以做简单的初始杠杆为两倍的基金,国外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了解国内的市场需求,以及公司允许你干的范围。

  2010年我们第一只基金发行到现在,银华基金的分级基金总规模到了320亿,现在我们做的对冲绝对收益的规模大概是10亿,所以从这个实力也可以倒过来印证这三者结合,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都能结合的话,国外的量化技术还是有可能在国内得到比较有效的应用,谢谢。

  你认为国内未来量化产品的创新思路是什么,我们未来有什么样好的路可以走。

  周毅:实际上说到创新完全不敢当,很多东西过了一下国界就成为创新,创新最简单的东西就是跨界,不管是你是跨国界或者是行业,我回国之前在美国工作了11年,其中有7年是在卖方,4年是在买方,在买方主要是用工具,第一步打掉风险,第二步是在杠杆放大。我用各种衍生工具把我分析出来的风险不想要的打掉,回国以后我自己的体系是卖方搬回来,因为卖方设计衍生品,我的设计调整风险和回报的属性,把它调整成投资人要的,也就是说从卖方跨到买方变成创新了,所以这个可能是创新思路。

  至于买方的经验,实际上我在银华这边是2011年才开始创建对冲基金这边的团队。因为之前没有工具,没有股指期货,基本的工具都没有。再一个是刚回国的时候没有得到基本的信任,后来赚到了钱,我们2011年开始创建对冲基金的团队,创建的时候我的思路是鉴于当时的条件,从基本面、量化、交易几块都放起来。因为对冲的工具比较有限,我希望α的来源比较多一些,但是总的来讲我实际运作的下幅比例大约是2,风险的一倍是回报,今年的区间大约是10到30的区间。

  但是我面临的问题,我觉得衍生工具比较少,很多风险我看到不想要,但是无法回避。比如说创业板和中小板我不想要的风险,我没有任何办法来做。我对冲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杠杆,对冲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如果对冲是目的的话,我买沪深300风险是零就可以了,我对冲掉是想留下一部分想放大,这个放大很困难。今年我报了分级的专户,是想利用A级低成本杠杆来放大,结果出了事我们也不敢做了。所以我觉得在买方的应用和创新方面,无论是打掉风险,还是杠杆放大,目前都有困难。我感觉如果我这边做到20已经很吃力了,如果没有规模的话,这个团队是是养不起的,这块我也比较困惑,我觉得可能得等或者就是靠卖方这边的盈利来支持,等到工具更多或者更适合把这块规模做大的时候,先培养团队,这是我对未来创新的一点体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部分城市尝试“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
  • 体育NBA书豪21分火箭胜 小AI绝杀勇士胜雷霆
  • 娱乐刘德华否认太太怀孕四个月 称多谢关心
  • 财经专家:养老双轨制并轨职工或还是吃亏
  • 科技思科等公司因棱镜门在华遭抵制
  • 博客日本皇后为何不同意跟天皇合葬(图)
  • 读书"绝命书"曝光:怕死的江青为何自杀
  • 教育在港留学生生存现状调查 新浪教育盛典
  • 谢百三:党代会后的股市分歧依然很大
  • 郑风田:安徽新土改试点的四点价值
  • 永新人:独生子女的父母靠谁养老
  • 叶檀:拆分中石油 阻断油荒气荒
  • 齐格:记者是档子什么活
  • 江濡山:国企改革到底难在哪里
  • 张炎夏:上海自贸区的来龙去脉
  • 张明:互联网金融行业几大潜在风险
  • 水皮:2020年从2013年开始
  • 易鹏:三中全会重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