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三季报大幕开启 投资总监力挺传统行业

2013年10月23日 01:48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宋双

  10月22日,基金三季报大幕开启。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以国泰、博时为代表的投资总监明确表示力挺传统行业,“不悲观”、“估值修正”成为首批基金季报的关键词。不过对于赚钱效应凸显的新兴产业个股,基金并未完全否定其投资价值,力求继续寻找具有合理成长预期以及估值合理的个股。

  传统行业或出现修正行情/

  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与大盘股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走势分化严重,如何权衡成长与估值考验着基金的投资智慧。

  10月以来,传媒股出现暴跌。国泰投资总监黄焱在国泰价值三季报中表示,“以传媒股为代表的创业板股票隐含了对未来不切实际的预期,预计四季度调整的概率较大,IPO开闸有可能成为转折契机,因此我们将继续持有金融地产等低估值股票。同时看好转型过程中的环保、替代能源等新兴产业,商业贸易等部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这些产业都是未来配置的目标。”国泰价值股票仓位为89.76%,重仓金融行业27.49%,前十大重仓股为平安银行中国太保新华医疗中国平安[微博]兴业银行特变电工招商银行东江环保上海机场国机汽车

  博时主题判断蓝筹股会作出修正,因此三季度末豪赌金融行业,重仓比例高达34.82%,前十大重仓股中金融行业个股包括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同时其股票仓位高达93%。博时主题的基金经理,同时也是博时股票投资部总经理的邓晓峰在三季报中表示,“中国经济正在按自己的轨迹平稳运行,没有大起大落。从蓝筹股估值水平上看,现有的价格水平说明市场认为经济崩溃就在眼前,但我们认为市场会作出修正”。

  同样看好传统行业修正行情的还有大成创新成长。其基金经理杨建勋在三季报中称,“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行业开始有所表现,如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传统商贸公司积极进入电商领域、商业银行优先股等事件,修正了市场对传统行业的悲观预期,使得三季度市场热点由新兴产业向传统行业扩散”。因此,大成创新成长在三季度适当提高了股票仓位水平,为82.82%。增持了非银行金融、银行、房地产、医药等行业,减持了家电、电子元器件等行业;其目前主要持仓的板块是金融地产、食品饮料、信息设备等。

  关注估值合理的成长股/

  工银瑞信[微博]红利股票型基金经理杨建勋判断,“四季度,实体经济仍处于稳增长调结构的阶段,预计实体经济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而且对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发展并不悲观,在此宏观经济背景下,传统行业的投资机会更多来自对于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同时更加看好传统行业内的创新型公司,许多传统行业创新的空间更大,但目前这类公司的估值普遍较低,可能存在超预期的可能。

  杨建勋称,下一季度的投资中将继续保持相对均衡的配置,权衡估值与成长,继续买入价值低估且稳定增长的蓝筹类股票和估值合理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的成长类股票。

  富国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同时也是富国天惠基金经理的朱少醒在三季报中称,“我们在三季度保持了较高的仓位。以较长期限来衡量,当前权益类资产相对固定收益资产依然有吸引力。中等增速的传统成长股估值合理,且增长的质量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能找到足够的优质成长股来获取长期回报。仅从风格资产配置来看,小盘风格因子的回报未来有回归的可能,我们更关注合理成长预期,并且估值合理的成长股”。

  富国天惠三季度末股票仓位为92.79%,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也重仓比例都超过16%。其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大商股份新湖中宝东阿阿胶招商地产[微博]伊利股份银座股份石基信息卫宁软件鱼跃医疗百视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梅西扳平巴萨1-1米兰 切尔西3-0
  • 娱乐赵忠祥谈高薪:看我工资单?央视非暴发户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房价上涨不能归于调控不力
  • 科技苹果发布iPad Air及视网膜屏iPad mini
  • 博客翟华:日本人羡慕中国人英语水平高
  • 读书忘年之恋:李宗仁娶少妻婚后甜蜜(图)
  • 教育萌汉子千元打造最潮男生宿舍 国考报名
  • 不执着:P2P网贷最短跑路史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
  • 周彦武:掠夺中产阶级的遗产税
  • 苏鑫:诺奖得主咋看中国房地产泡沫
  • 徐斌:未来你希望孩子移民哪个国家
  • 叶檀:房价上涨到令人绝望
  • 李迅雷:中国稳增长无助化解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