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李旭利案折射公募激励机制不足

2013年05月24日 02:32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诚诚 ○编辑 于勇

  昨日,李旭利案二审正式开庭,新的变数牵动业界人心。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李旭利案,业内人士各持己见,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不过共识在于,案件背后折射了公募行业激励机制不足。

  “李旭利二审了,如果维持原判,你觉得值得同情吗?”

  “如果工资是100万,老鼠仓可以赚1000万,换做你能不能抵得住诱惑?”

  在采访李旭利案的过程中,私下里业内人士多会用这句话反问记者。言下之意是,这个问题不是“是非对错”这么简单。

  事实上,根据对这句话的回答,行业内人士对李旭利案基本分为两大阵营:一类人士认为,按照此前案件提供的证据,李旭利利用职务之便,做老鼠仓中饱私囊,的确触犯了法律,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另一类人士则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还太年轻,制度建设尚不完善,他只是这个特殊阶段的“牺牲品”。

  作为第一类观点的代表,某证监局系统人士对记者表示,李旭利的老鼠仓行为确实伴随其职业生涯始终,之所以是以做建行、工行老鼠仓立案,是因为操纵其他股票的证据“很难找”。

  相反意见则认为,“如果目前的游戏规则会使得更多的人犯错,那需要改变的可能就是游戏规则本身”。

  在身陷囹圄之前,李旭利的个人履历堪称完美:草根出身,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一步步走到行业精英的位置。虽然最终结果还不得而知,但他的曲折经历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抛开李旭利个人“为人高调”、“树大招风”等坊间闲谈,最值得思考的是,当行业暗箱操作盛行,制度是该“堵”,还是“疏”。

  在采访中,业内对李旭利案虽各有立场,但基金业“制度缺陷”,更具体地说,“公募基金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成为业界共识。

  沪上某券商自营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公募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激励机制不到位,这体现在基金经理不能自己买卖股票,以及基金高管不能持股。

  “私募为什么没有听说有谁做老鼠仓?因为他们只要把所管理的产品做好,就会有相应的回报。公募的问题关键是激励不到位。”

  记者了解到,在国外,通过合规报备基金经理是可以买股票的。此外,高管通过持股与公司共进退也更为普遍。

  6月1日,新《基金法》即将实施。在此前的修订草案中,对基金从业人员及其亲属证券投资进行了重新规定,预示着基金公司人员炒股或将“松绑”。此外,新《基金法》对基金公司未来的股权结构、基金公司高管股权激励也进行了疏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金正恩特使:愿接受中方建议同各方对话
  • 体育NBA-詹皇3双 热火加时绝杀步行者 视频
  • 娱乐张歆艺杨树鹏确认已领证 曝病榻前求婚
  • 财经北京单日卖地35亿 政府控房价决心遭质疑
  • 科技深圳市交委:打车软件不成熟影响监管
  • 博客李承鹏:公布赈灾账目 天体营里的女人们
  • 读书市委管家权力博弈:秘书长大结局
  • 教育毕业后平均薪酬低致一流高中生不愿学医
  • 育儿海关总署辟谣:奶粉限邮令是假消息
  • 李光斗:第一季度广告数据透露的秘密
  • 罗天昊:卖不卖出海口?考考朝鲜朋友
  • 叶檀:中国应停止大学扩招
  • 黄小鹏:安倍的第三支箭能射多远
  • 李光斗:中国特色的交接班模式(组图)
  • 冉学东:新型城镇化舆论或将淡化
  • 商寅泉:楼市最好的调控是不调控
  • 谢作诗:固定汇率真的不合时宜了吗
  • 陶冬:中国的统计数据很神奇
  • 安邦智库:美国国债市场风险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