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十连赎缩水194亿 工具化产品失宠券商险资

2013年03月27日 02: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新江

  3月22日和23日,由中国基金业协会举办的公募基金业务培训班“开堂授课”,据消息人士透露,包括1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20家券商参与培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更多。

  多路机构冲向公募行业的集结号似已吹响。由于新基金法松绑在即,保险、券商和私募只待6月1日之后杀入公募行业,新的竞争格局即将形成。

  “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公募基金旗下ETF、量化基金和分级基金等工具类产品。”在此之前,北京某私募基金人士指出,包括保险和券商在内,不少都是这一类产品的主要持有人,在这些机构获得公募业务牌照之后,相关投资将可以通过自有平台实现。

  实际上,受到主动型股基赚钱效应不佳影响,多数基金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工具化产品的开发之上,但各路机构混业背景之下,这一发展模式或最先面临大考。

  公募工具化产品大考

  “险资、券商的资金做指数投资,以后为什么要放到基金公司,还要缴纳一笔不菲的管理费?”日前,北京一家知名阳光私募基金高管接受采访时指出。

  目前仅ETF规模超过1000亿份,这也使得未来一旦出现险资大面积撤离,对于公募行业的规模冲击不容小觑。

  “相比而言,华夏、嘉实和南方等大型基金公司在ETF产品设计上处于领先地位,相比而言,普通指数类LOF可替代性更强。”3月26日,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指出。

  上述私募人士预测,6月1日之后,伴随着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旗下公募基金渐次开闸,两类机构可能将放弃目前与公募基金的合作,转向由自有平台搭建相关产品平台。除了ETF之外,包括一般指数型基金、量化基金、分级基金在内,其他机构均可以通过自行搭建而对目前的公募产品进行替代。

  按照消息人士的说法,目前人保、国寿、泰康、新华、平安、太保和太平等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均在筹备公募业务。以50ETF为例,国寿、太平和新华等保险公司系资金,占据了其前十大持有人的几乎全部席位。一旦开闸,撤离潮恐难以避免。

  与此同时,券商资金同样有撤离公募工具化产品的趋势。目前,包括券商自有资金投资、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等,多绕道公募基金工具化产品进行投资。此前包括中信证券(600030.SH)和银河证券等均曾推出专门投向国内基金市场的FOF产品。

  机构投资人的取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多数工具化命运,由于工具化产品利用数量化模型进行投资,规模的异动将造成更高的操作成本。因此,工具化产品更依赖基金的规模效应。

  与此同时,各类机构对于公募人才的挖角也进入高峰期。

  3月25日,上海金融猎头公司APFchina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某知名保险公司正在招聘公募基金投研人士。在此之前,北京某合资基金公司人士也透露,中国人保集团传出消息高价挖角公募人才。

  同一天,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受访时指出,公募基金公司在运作工具化产品上的产品开发、投研能力和平台优势仍然会更有影响力,对于其它机构资金仍然会有较强的的吸引力。

  但在渠道资源和薪酬模式上,这些优势延续的时间也成为最大未知数。

  散户影响力回归

  从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热推的产品来看,包括偏股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基金公司普遍设置二级市场交易模式,便利机构投资人的流动性需求,以及套利操作。

  与此同时,东吴基金[微博]、德邦基金等不少公司推出分级债基,这一类产品此前也是机构热衷的产品类型;另外,多家基金公司在跨市场ETF的推出上同样不遗余力。

  但是昔日的朋友都将变成竞争对手。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指出,在未来混业竞争背景下,散户投资人将是各路机构竞争的主要客户。

  日前,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微博]五只行业ETF热销,发行规模达到44亿元,其中普通投资人就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根据渠道人士提供的数据,基金户均认购规模不足9万份,与以往ETF基金以机构持有人为主的格局颇为不同。

  除了债券型产品和FOF,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三家公司年后发行的产品中纳入股票型产品,这意味着机构在权益类投资的竞争已经提前。

  日前ETF遭遇连续净赎回,也成为机构投资风险转变的一个小小花絮。

  按照沪深交易所的数据,ETF已经连续十周净赎回份额达到194.31亿份,其中大型基金公司中包括嘉实基金、华安基金[微博]和南方基金在内旗下多只ETF遭遇净赎回明显。

  由于距离6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实施尚有时日,目前这一类资金赎回后,由持有人自行运作的可能性不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多家基金公司受访时称,对于目前资金赎回的去向并不明朗。

  “保险资金近期异动比较明显,不少险资进行了赎回操作。”3月25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

  与此同时,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指出,该公司ETF保险资金赎回并非特别明显,近日曾有出现险资大额申购情况。公司内部认为整体赎回和近期投资人对市场预判偏冷,以及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价”出现套利机会有关。

  “RQFII客户目前持股则要稳定得多,近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上述北京大型基金公司人士指出。作为市场风险标,险资与RQFII的异样表现更耐市场人士寻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夫妇出访服装皆系国产品牌
  • 体育世预-佩德罗绝杀西班牙1-0法国 英格兰平
  • 娱乐李咏斥出走央视流言:我是要名要利的人吗
  • 财经中央禁酒令致消费低迷引发改委担忧
  • 科技浙江拟立法监督通话时长和手机上网流量
  • 博客日本网络上走红的大尺度毕业照(图)
  • 读书历史好书榜第二期:<梅兰芳回忆录>居首
  • 教育博导用4国语言登征婚广告 学生称震惊
  • 育儿男童哭闹被幼师用指甲挖出20道伤痕(图)
  • 罗天昊:金砖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对手
  • 徐斌:中国楼市泡沫破灭三大前提条件
  • 陈功:中国官场的浮世绘
  • Kingsley:新行长与塞浦路斯银行存户悲剧
  • 陶冬:弱日元常态化 日本房价必涨
  • 黄鸣:如何防止尚德悲剧重演
  • 刘军洛:塞浦路斯储蓄危机将怎样发展
  • 郑风田:拿走农民30万亿的困局如何破解
  • 张五常:公司无界 市价有界
  • 周其仁:土地不准流转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