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除非监管层硬性要求我们发展公募业务,否则我们目前只是抱观望的态度,先看看,即使以后发公募产品,我们也会重在展开错位竞争,和公募基金搞同质化竞争没啥意思,这也不是我们的强项。”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就券商资管来说,目前的集合理财产品和定向产品都是和公募基金相异化的业务,券商虽然在渠道销售上比起公募基金有优势,而且投研能力整体上也不输于公募基金,但如果是发公募产品的话,券商的一系列配套系统都必须重建或新建,这对于券商来说不是小的挑战。而且发行的公募业务到底在券商的收入中能占有多大的比例,目前也是未知数。
“如果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的话,我们还不如不做。”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北京一家券商资管部的总经理认为,放开公募业务对于券商来说肯定是利好,“但路还很长,公募业务不是谁想做就能够做的,主要是资源不够。”这位人士表示,他所在的这家券商目前正“紧密锣鼓地准备公募业务”,“券商有销售渠道、产品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但关键是能否把产品销售出去。而产品能否销售出去,一是要靠市场配合,如行情好一些;二是需要人才储备和强大的后台、客服保障能力。“产品能否卖得出去,这是券商开展公募业务的第一关,而这第一关就会把很多公司难住。”这位券商资管部总经理表示。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资管部的内部人士表示,开展公募业务可以拓宽券商的资产管理领域,客户范围的扩大也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大资管”业务的平台基础,收入来源会进一步扩大,依照当前公募基金的管理办法,客户投资的最低门槛为1000元,而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客户资金门槛一般都为5万元或10万元,这将大大拓宽券商资管的客户来源,有利于券商盈利模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如果公募业务一旦完全放开,我们应该会第一批申请资格。”上述券商资管部内部人士还表示,由于业务开展需要一定数量获得基金从业资格的投研人员,大型券商明显在人才储备上占有优势。至于产品类型,应该会有权益类的为主,毕竟券商在权益类的产品运作上有丰富经验,只是具体的产品设计还需仔细斟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