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机构开展公募业务条件再降 专家称投研强者将胜出

2013年02月18日 22:29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证监会加快放开资管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步伐,蛇年首个正式工作日,证监会发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以下称《暂行规定》),进一步放松了券商、保险、阳光私募等资管机构开展公募业务的资格条件,并放开了PE、创投机构开展公募业务。

  资管开展公募业务条件进一步放松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发布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放松了资管机构开展公募业务的资格条件。

  对于证券公司,保留了两个条件: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或者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低于20亿元;最近12个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删去了征求意见稿中的两个条件:最近1个季度末净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最近1年中国证监会分类评价级别在B类以上。

  对于保险公司,保留了一个条件: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增加了一个条件:最近12个月偿付能力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并删去了“最近1个季度末净资产不低于5亿元”的条件表述。

  对于阳光私募基金,降低了资产管理规模的要求。将征求意见稿中“最近3年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年均不低于30亿元”降低为20亿元。并规范了关于阳光私募基金公司出资的表述。

  《暂行规定》增加了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可以申请开展基金管理业务的规定。

  基金业将面临竞争 投研强者将胜出

  该《暂行规定》将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资格条件的进一步放宽将会冲击现有基金业格局。”华泰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评价中心首席分析师王群航[微博]认为,“但是最终还是要靠业绩说话,业绩是立足之本。”

  保险资管体量较大,在资本市场上的力量不容小觑,一些业内人士担忧保险资管抢食基金版图。

  王群航认为,基金公司和保险资管比拼公募基金业务,难言胜负。“首先,保险资管管理的资产主要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对权益类基金的管理并无太多经验,保险资管的权益类基金从产生到发展壮大都需要时间;其次,保险资管管理资产相对稳定,与开放式基金的管理有别。”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微博]也表示,“相对来说基金公司在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中投资研究的专业能力最强,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高风险的股票投资与海外投资领域,基金公司优势较为明显与突出。”

  机构投资者增加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虽然资管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对现有基金业格局会产生冲击,但就基金业整体来说,随着券商、保险、阳光私募等资管机构的基金产品的发行成立,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将会更加壮大。机构投资者比重增加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专家:基金将居于财富管理业核心地位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现有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证券管理机构实际上是按照基金的规范与标准在运作,其业务实质就是非公募业务,现在只是“翻牌”而已。新基金法实质上起到了我国资产管理法的角色地位,视野足够大,预计基金将在财富管理行业中居于核心地位。”

  银行和信托公司未获准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原因

  财富管理行业中,券商、保险、基金公司、阳光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都获准开展公募基金业务,而规模较大的银行和信托则被排除在外。为什么证监会对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证券管理机构开放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但对信托公司和银行未开放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胡立峰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与基金产品的主要区别有是否保证本金、是否保证收益、投资组合是不是独立运作、投资人亏损了赔还是不赔等。信托产品由于实质性的保证本金与收益以及“刚性兑付”兜底,其性质就偏离基金了。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是理财业务,并不是资管业务,也不是基金产品,而是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产物,是存款的替代。”(张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务院要求2020年落实职工带薪休假
  • 体育中超反赌-泰达申花罚6分 剥夺申花冠军
  • 娱乐韩国艺人朴施厚被人举报涉嫌强奸(图)
  • 财经茅台五粮液因实施价格垄断被罚4.49亿
  • 科技 中国超美国成全球最大智能设备市场
  • 博客庄则栋最后的日子(图) 溥仪性生活问题
  • 读书高瞻远瞩:邓小平给中国领导人十大忠告
  • 教育单科最低95清华姐妹花学霸炼成记(图)
  • 育儿美国小学作业:发现丈夫不忠怎么办(图)
  • 雷永军:企业该怎么打价格战
  • 聂庆平:资本市场对外资开放的三个命题
  • 张五常:各国各地小费规矩有什么不同
  • 李罗力:2013中国改革四大当务之急
  • 洪平凡:竞争性贬值能否带来国家竞争力
  • 徐斌:农地私有化改革无真正阻力
  • 张明:莫斯科G20无新意
  • 朱宁:大众感知的房价为何与统计数据不同
  • 郑风田:一号文件如何助推农村发展活力
  • 朱平:四大技术变革推动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