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公募境外淘金:RQFII成为赚钱样本

2012年12月31日 01:41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王艳伟

  从最早的QFII投顾业务,到此前推出的RQFII,再到近期面向基金公司在港机构下放的QFII牌照,一切都在释放同一个信号:境外市场已成为大中型基金公司新的竞争领地,或者说,基金公司将在传统境内基金之外再开拓一条新的生财之道。尽管基金公司早在数年前就已暗中展开竞争,但直到2012年,在监管层的推动下,这项竞争才显得越发白热化。出境“淘金”,已成为基金公司布局全球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一步。

  RQFII大赚

  2012年下半年A股市场几番探底,在港上市的RQFII-ETF却捷报频传,连番追加额度。在12月A股大涨以后,香港投资者对RQFII-ETF的投资热情更是大增,相关权证亦趁热推出。

  早在2008年,首批基金公司就率先“出境”,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意在向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迈进。然而,运营数年,各家基金公司的香港分支机构各显神通,分别都发行了公募或私募基金,却由于投资者认可度低、发行规模小,公司很难盈利。

  RQFII的推出改变了这一窘况。4只RQFII-ETF中,目前规模最大的是南方东英管理的南方A50,资产总值已近162亿元,华夏沪深300次之,为137.22亿元,易方达中证100和嘉实明晟A股规模分别为102.30亿元和22.78亿元。

  这4只ETF每年收取的管理费各不相同,不过最少如嘉实MSCI中国A股ETF也有0.60%,南方东英A50ETF则可收高达0.99%的管理费。由于ETF不在银行渠道发售,无需支付尾随佣金,基金公司只需向指数提供商支付少量指数使用费,因此管理费收入颇高。

  以上述资产净值计算,4只ETF各自可收取的年度管理费不是小数,嘉实MSCI中国A股ETF规模较小,费率也最低,每年可获1367万元管理费,易方达中证100A股ETF和华夏沪深300ETF则分别可获7775万元和9605万元管理费,规模最大且费率最高的南方东英A50ETF,每年管理费可达1.60亿元。仅这一项,就已经足以让内地一些成立不久的新基金公司艳羡。

  而RQFII阵营仍在扩容。国投瑞银、工银瑞信[微博]、上投摩根和广发等基金公司也在今年陆续获得相关业务资格。

  争食QFII投顾业务

  与过往年度相比,今年获准进入A股市场的QFII数量大大增加。11月份,证监会再批复9家外资机构的QFII资格,截至目前,QFII总数已有201家,年内获批的QFII达到66家。同时,外管局也批准了合计达到360.4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显然,无论是外资机构,还是内地监管层,都希望尽快并尽可能地吸引境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

  QFII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只有少部分会完全自主进行投资管理,绝大多数会寻找合适的投资顾问。与公募基金相比,QFII投顾业务投入更低,而且规模稳定,对基金公司而言是难得的优质业务。但是,垂涎这块蛋糕的公司也很多,狼多肉少,竞争较激烈。

  为了尽可能占得先机,2012年下半年公募密集赴境外“自我推销”。最初一批路演团队由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分别带队,随后几批都是基金公司自发路演。这显示出基金公司对这块新领地的重视。

  同时,已经成功走出去的基金公司如今又被作为境外投资机构引进来。近期,嘉实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均获得证监会批准QFII资格,这意味着,未来中资基金公司将以QFII身份重新杀回内地市场。

  尽管内地基金公司在内地市场拥有明显的投资优势,但在香港市场上,要与早就浸淫多年的其他外资QFII竞争无异于“虎口夺食”。某大型基金公司香港分公司总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已有比较长期和持续的业绩可供参考,相比之下,中资机构由于没有长期业绩可察,在境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反而不如外资机构。

  不过,有RQFII-ETF示范在先,中资机构QFII业务的前景仍令市场充满期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英报称中国欲联手沙特争夺原油定价权
  • 体育双少54分雷霆胜火箭 CBA麦蒂29+9青岛胜
  • 娱乐中歌榜唱响台湾 张靓颖李宇春成大赢家
  • 财经肯德基承认曾发现六和鸡药残超标
  • 科技新浪科技2012年终策划:见证
  • 博客新周刊:2012年最让人痛心的十件事
  • 读书揭秘:被日军掠夺的中国十大国宝(图)
  • 教育北京异地高考方案出台 住满六年可考高职
  • 育儿俄罗斯幼童零下25度雪地冲凉水(组图)
  • 罗天昊:俄印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对手
  • 孙立坚:2013年宏观政策会有哪些新变化
  • 陶冬:2013年全球市场展望
  • 陈思进:朋友卖掉纽约房子只够在上海租房
  • Kingsley:城镇化背后的金融语言
  • 谢百三:多数专家看好明年股市
  • 陈永昌: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红利
  • 姚树洁:中国应再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刘泳华:2012年十大最神奇品牌
  • 罗天昊:中国急需打破城市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