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银行股掠食记:恐惧与贪婪的游戏
正应了一句俗语“外来的和尚会念经”,QFII在A股市场中屡屡精准操作,让不少本土机构相形见绌。在今年三季度末市场情绪极度低迷之时,QFII大举买入银行板块乃至蓝筹群体,并在近期指数大涨乐观情绪高涨时反手卖出,一买一卖之间已将丰厚利润收入囊中。
本报记者 申鹏
“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买进,在别人贪婪的时候卖出”,知易行难。在金融市场中,情绪与行为是“正反馈”,少有投资者能超脱之外。准确利用市场情绪固然已臻化境,能够制造市场情绪则更胜一筹。QFII在A股市场中的巨大话语权与其较低的资金规模不相匹配,是一类能够制造市场情绪的投资机构。正应了一句俗语“外来的和尚会念经”,QFII在A股市场中屡屡精准操作,让不少本土机构相形见绌。在今年三季度末市场情绪极度低迷之时,QFII大举买入银行板块乃至蓝筹群体,并在近期指数大涨乐观情绪高涨时反手卖出,一买一卖之间已将丰厚利润收入囊中。
不可否认,尽管资金规模有限,但QFII在价值判断、信息掌握及市场影响力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这里我们通过近期QFII在以银行为代表的蓝筹股上的一系列操作,简单梳理其从布局到收网的过程,看其如何玩转这个恐惧与贪婪的游戏。
唱空制造恐慌并买入
8月底至9月初,多家外资投行纷纷发布报告,调降中资银行股评级,这之中包括国际知名大行瑞信、美银美林等,首先在香港市场上制造了中资银行股的抛售潮。当时,A股市场中弥漫着经济增速下滑的悲观情绪,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也较为严重,看空论调迅速被市场买账,致使银行板块一度出现恐慌性下跌。
在此期间,国内研究机构对于银行股的态度也明显趋于冷淡。浏览8月31日-9月5日间内资券商银行业的研究报告标题,可以发现其中负面标题比例大约为20%左右,明显高于此前数月的比例。
不过,就在银行股承压大跌的同时,却有外资机构边唱空边逆市买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在9月5日民生银行H股及A股均大跌之日,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分别增持民生银行110万、33.57万股H股好仓;6日摩根士丹利继续增持民生银行266.78万股H股好仓,至9月6日,摩根士丹利持有民生银行H股占该行已发行H股股份比例为6.8%。
A股市场上,尽管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QFII在当时的大跌中买入银行股,但从此后的交易信息以及监管机构的数据来看,QFII的确在这一期间大举抄底包括银行股在内的A股蓝筹股。中国证监会下属的投资者保护局日前证实,QFII今年8月份以来持续大幅增仓买入蓝筹股,其中10月这一个月QFII对沪深300成份股中沪市股票的净买入额是今年前7个月总额的40多倍。
从银行板块乃至蓝筹品种9月以来的走势来看,外资唱空、市场恐慌、QFII买入之时,正是这些股票的见底之日。
对倒引发市场关注
QFII对于银行股的操作真正吸引到全市场的关注始于10月中旬。当时业内知名“QFII大本营”之一的海通证券国际部频繁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上。该席位交易的品种主要为银行股及其他权重蓝筹股。统计显示,10月15日以来,海通国际部作为买方成交的大宗交易共有64笔,合计成交金额15.68亿元,其中24笔的交易标的为银行股,成交金额5.68亿元。
除交易金额巨大外,市场更为关注的是,这些大宗交易均为平价交易,即成交价与股票当日收盘价一分不差,而且卖出方均为申银万国[微博]证券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同样是QFII扎堆的席位。
当时,市场对此给出过两种解读:一个是QFII“抄底”,第二个是QFII更换经纪人。不过,这两种说法均有解释不通的“盲点”。抄底说无法解释的是,为何这些大宗交易的买卖双方如此“默契”,每每在收盘后短短30分钟内决定成交价格(否则无法做到平价);更换经纪人说无法解释的是,为何不使用转托管等更加便捷的方式,而且反复交易,甚至同一只股票出现多次交易。
“我们事后诸葛亮地看,这些大宗交易最终的效果是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有券商人士猜测道,“也许这才是QFII此阶段频繁大宗交易的真正目的”。
从股价走势来看,这一阶段银行股正处于第一波上涨之后的横盘整理期,对倒似乎在为之后大涨酝酿情绪。
卖出在他人贪婪之时
在投资者情绪普遍悲观的时候,沪综指于12月4日迎来1949点“解放底”,过去3周累计反弹近10%,靠的正是以银行股为代表的权重蓝筹。
以城商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力,银行板块展开快速上攻。在12月的前两周内,北京银行上涨23.06%,南京银行上涨20.13%,兴业银行上涨20.06%。16只银行股中有11只跑赢大盘。显然,这次QFII又抄到了底。
银行股大涨过程中,内资机构作出巨大贡献。有市场传闻称,12月13日某大型内资保险公司紧急申购基金,总规模达数十亿元,次日沪综指大涨4.32%,申万银行指数单日升幅高达5.23%。一位接近基金的人士称,“当天都在买银行股”。
市场看多情绪也迅速升温。18日某内资大型券商银行业研究员发布研究报告看多银行股,该报告指出看好银行股的三大理由,并称银行股“未来一年内20%的上升空间是可以预期的”。统计12月5日以来的银行业研究报告发现,几乎全部报告的标题均为正面,这与9月初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就在投资者情绪转为乐观,并期待市场继续上涨的时候。QFII却反手抛售银行股,交易所信息显示,12月17日、18日和20日,著名QFII席位——中金公司北京建外大街营业部通过大宗交易平台持续抛出工商银行,合计达1亿股,成交金额超过4亿元。21日银行板块出现调整,成为当日拖累指数的重要力量。
谁是零和博弈输家
在剧烈市场波动中,很大一部分是零和博弈,有人赢,自然有人输。
从大宗交易QFII的对手席位信息看,与海通国际部为交易对手的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也是业内公认的QFII席位,不过从交易默契度来看,这两个席位可能联系紧密。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在10月作为买方参与的蓝筹股大宗交易中,其对手包括瑞银证券上海花园石桥路证券营业部、高华证券北京金融街(行情 股吧 买卖点)营业部等。
总体来看,QFII席位之间的交易更为频繁,这在蓝筹股上尤其如此。不过,在近期中金建外抛出工行的交易中,买方为银河证券北京建国路证券营业部。
有市场人士指出,从9月初银行股大跌后见底的情况看,外资唱空后抄底的策略很可能是针对有排名压力的基金,与险资、社保等其他本土投资机构相比,基金更容易在市场下跌中作出止损动作,因此最可能成为这场游戏的输家。而上市公司三季度的股东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一看法,统计显示,不考虑新进及退出的情况,三季度基金在银行板块上总体为减仓,总量为1.63亿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