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作者 郝宁
2013年已进入倒计时,基金公司正为2012年度“规模竞赛”的最后冲刺全力加速。固定收益类产品此时成为各大基金公司手中的“杀手锏”,而在年末冲规模的关键时刻,分级债基A类份额却遭遇了悲催的赎回命运。
固定收益搅动年底规模战
今年由于股市行情的低迷,前十名基金公司中除华夏基金[微博]外,其余9家公司的座次每个月都有新的变化。目前,位于第二、三、四名的嘉实、易方达以及南方,彼此间的规模差距不足100亿,易方达与南方间的差距更是仅有14.98亿元。为了甩开对手,固定收益类产品则成为各大基金公司手中的核心武器。
证监会数据显示,上周有8只基金申请获批。其中,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揽了大半席位——易方达现金管理货币基金、农银汇理7天理财债券型基金、华安信用增强债券型基金……而时至年末,一批限购的货币基金也纷纷放宽了申购门槛。光大保德信货币基金和华宝兴业现金宝货币基金直接取消了大额申购限制,此前这两只基金单日申购额分别限制在500万元和5000万元以下。显然,这些基金有望成为年终最后一批开门迎客的基金,也将最终左右基金公司的规模排名。
“不排除基金公司有年底‘冲量’的意图。”上海证券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微博]说道,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年末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是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对规模排名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市场弱势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债基等通常是快速提升规模的手段,但规模冲刺“利器”之间的效力也是有所差别的。华泰证券分析师胡新辉表示,传统的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是很难短期内大规模提升资产总量的,而分级债基A份额收益率与其他短期理财产品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短期理财债基借助预期收益率等原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卖点还有些市场,但门槛不高,竞争也逐渐激烈。而货币基金目前的亮点在于所谓的T+0方面,未来还有不少的潜力,券商、基金公司日后在这方面的竞争也必然白热化。
分级债基A普遭大额赎回
这边是规模的激增,那边却是大额的赎回——这是最近打开申赎的分级债基A类份额的悲惨遭遇,即使连约定年化收益率高达4.5%的博时裕祥A也未能幸免。12月10日,博时裕祥A打开申赎出现4.89亿份的净赎回。值得注意的是,博时裕祥A的年化收益率为4.5%,在目前所有分级债基A份额中收益率最高。此前,鹏华丰泽A、富国天盈A、天弘丰利A、国联安双佳A、万家添利A等也纷纷遭遇大额赎回。
近期,不少分级债基A打开申赎,本想在年底靠低风险份额增加点规模,结果却事与愿违。在分析人士看来,年末资金面紧张和各路理财产品爆发,是造成A类份额净赎回的重要原因。此类分级债基A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为主,在年末银行揽存热情高涨的情况下,投资此类产品的资金容易被转移。而在经过连续降息后,A类份额收益率有所下降,难免在年末资金面紧张情况下被其他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挤压。此外,一些投资者看好明年上半年的股市,而A类份额有半年的锁定期,若碰上好行情不能及时赎回,则继续投资A类份额的机会成本比较大。
规模庞大难掩机制缺陷
基金公司如此拼杀规模,很大程度上源自不合理的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目前,国内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管理费,由于费率固定,管理资产规模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因素。管理资产规模大了,管理费上去了,基金公司才能招到更优秀的研究人员和投资管理人员,将基金业绩做得更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代宏坤指出,提取管理费目前还是基金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因此基金公司有扩大规模的动机。提升规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业绩驱动,另一种是销售驱动。归根到底,业绩还是基金公司提升管理资产规模的主要因素。
此外,基金的规模与初始的发行很有关系。一般来说,初始发行理想,基金运作期间可以保持较好的规模。初始发行不理想,即使后期业绩良好,也难以吸引大规模的新资金去申购。这导致了基金管理人更注重卖基金,更注重开始时候的一锤子买卖。因此,发行新基金相对于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基金公司在渠道方面的投入要大得多。胡新辉指出,以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为重需要业绩良好为前提,整体股市不景气,业绩良好的基金当然比较少。其次,大多数基金业绩也没有持续性,波动较大,难以说服客户。而新基金出生清白,没有以前差业绩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