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群雄逐鹿全资管:借力子公司基金能否突围

2012年11月26日 01:52  上海证券报 微博

  基金业子公司时代,比预期来得更早一些!基金公司多元化发展就此展开。

  这意味着基金管理公司向资产管理公司加速转型,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参与更激烈的竞争。

  随着近期多项政策落地,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进入一个群雄鏖战的时代,商业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公司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悉数参与其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公司获批成立子公司是行业的一大进步,为基金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公司开辟了道路。然而,基金子公司即将进入的领域并不是一片亟待垦荒的肥沃土壤,尤其是PE和信托市场,已经成为充分竞争的“红海”。

  未来需要面对的是,大资管混业背景下空前激烈的分业竞争,基金公司能否借力子公司,在群雄逐鹿全资管的时代突围?

  大型基金公司的野心其实并不止步于投资类的子公司,他们想构建的除专项资产子公司外,还有第三方销售子公司、专业的运营子公司、养老金子公司、多元的另类投资等等,全能型国际化财富管理集团,是其终极目标。

  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基金公司一窝蜂地涌向设立子公司,那么,未来呢?或许如业内一位资深基金分析师所言,只有少数机构能够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从而构建成大型金融投资集团,多数公司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生存。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又是一场盛宴!

  基金业子公司时代来得比预期更早一些!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仅仅实施半个月,境内首批公募基金专项子公司就已经正式获批,其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了业内的预期!

  11月16日,嘉实、工银瑞信[微博]、平安大华三家基金公司收到了证监会的批复。

  更多的公司也在蠢蠢欲动。除方正富邦、天弘等几家基金公司已在首批上报材料外,还有更多的公司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子公司的筹备,其中包括华夏、易方达、华安、广发、大成、博时、招商、诺安等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即便是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和新公司,对于设立子公司也兴趣十足。

  一时间,公募基金似乎又在赶赴一场盛宴!

  吸引这些公募基金的是,专项子公司将被允许开展专项理财业务,主要是将基金公司的投资范围拓展到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实体资产新领域。

  “基金公司获批成立子公司是行业的一大进步,为基金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公司开辟了道路。”海富通基金总经理田仁灿对记者表示,“通过设立子公司,基金公司可以开展和传统的公募基金业务不太相同的业务,扩大了基金公司的业务范围。”

  “无论是从打造资产管理人的目标考虑,还是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我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和思考。”田仁灿认为,既然涉及战略,就必须深思熟虑,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嘉实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嘉实资本的设立,代表着基金公司的投资领域将从传统的二级市场延伸到一级市场。同时也标志着基金管理公司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的加速转型,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参与竞争。

  对于小公司而言,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子公司筹备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相对于公募基金的激烈竞争而言,子公司还刚刚起步,或许我们还能拼出一席之地。

  但并不是所有人对于公募基金设立子公司都叫好!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微博]对记者表示,销售类的子公司的并不看好,而对于投资类的子公司则要区别看待。“一些大牌的老基金公司由于具备人才和资源的优势,具有可行性,但对于新公司和一些小基金公司而言,预期会比较艰难。在其看来,目前投资类的子公司所做的均是‘副业’,对于母公司的利润贡献度较为有限。”

  业内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也表示,发展空间打开了是好事,但如何取舍则需要考虑自身能力的大小。在其看来,子公司即将进入的领域并不是一片亟待垦荒的肥沃土壤,有其事PE和信托市场,已经成为充分竞争“红海”。

  混业前战谋定位

  将投资范围拓展到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实体资产新领域!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涉足全新的领域,需要跨越的不是一小步!

  这涉及新的管理模式、风险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定位发展方向。正如业内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所言,子公司定位是什么,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多久能赚钱,对母公司利润的贡献度有多大,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筹备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本打算11月下旬提交材料,但目前进展远远没有预期中快,主要是因为定位和发展方向都还在考虑中。

  在谈及日后子公司的定位,田仁灿表示,“我们的原则是,子公司业务必须要与公司核心业务紧密相关,是我们核心竞争力、核心技能的延伸;其次是必须要有合适的管理运作团队。”

  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作为第一批获批的基金公司子公司,该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子公司将会依托股东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通过与平安集团子公司间的交叉合作,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上述人士表示,未来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块,包括传统证券投资业务和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据其透露,传统证券投资业务架构主要借鉴原有证券投资类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而专项资产业务则主要参照信托的运营模式,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开展专项业务。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储备的专户产品除了包括传统证券投资的专户产品外,还有投资于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的专户产品。

  嘉实资本则表示,将拓展非二级市场投资管理能力,包括逐步参与资产证券化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私募股权等特定领域及细分市场竞争。据了解,嘉实已在特定客户管理业务方面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和布局,并将于近期向市场推出一系列投资产品。

  对于业务发展定位,嘉实资本表示,其业务发展将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通过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有效的差异化服务。“一方面帮助发展中的企业扩大规模、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较于上述公司而言,部分小型公司“跨界”的步伐则会缓慢一些。“不会很快开展类信托业务,主要还是会把一些专户类业务‘嫁接’到子公司上。而PE投资,目前还没有打算参与。”上海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子公司筹备负责人也表示,“投资PE之后如何退出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准备等待看看行业里别的公司有没有一些更好的运作模式,然后再考虑是否要涉及PE这块业务。此外,PE对于人才、资金的要求与目前公募基金的储备差异不小,更难的则是寻找好的项目,这块公募基金并不具备很好的优势。”

  沪上一位专户业务部总监也认为,目前来看,PE拼抢项目已经成为“红海”,大量资金在一级市场竞争,导致投资成本增加,盈利空间被压缩,因此在这项业务上进行比拼有一定挑战。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目前基金公司子公司所能开展的,市场容量超万亿的其实就是两类业务,一个是类信托业务,另一个是私募股权投资(PE)业务,而PE业务并非一朝一夕能成,需要长期的投资经验和客户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仅有三家子公司获批,但已经至少有上百亿的类信托业务已经找到正在筹备中的基金公司子公司,其中既有简单的票据理财产品业务,也有“一对多”贷款理财产品业务。

  据悉,在类信托业务中,基金公司子公司所能依靠的主要有两种资源,一类是基金公司长期运营中的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资源,另一类是来自股东方的协同资源效应,特别是来自银行方面的资源协同,银行系统中拥有大批准备发行信托类产品的项目,同时也有大批票据业务需要通过类信托发行理财产品来转移到表外。

  讳莫如深的股权激励

  首批获批成立的三家基金公司境内子公司,均为基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有意思的是,在谈及是否会涉及股权激励,多家筹备中的子公司讳莫如深。

  事实上,根据规定,基金业首次放开了业内期盼已久的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明确写出,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对外公开披露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参股子公司、在子公司兼任职务或者领薪的情况,并在基金管理公司年度报告、监察稽核年度报告中详细说明。

  而一年前,这条通道还没打开。去年华夏基金[微博]酝酿成立销售子公司“华夏人”实行高管持股被曝光而最终流产。

  据了解,当时,舆论矛头一致指向利益输送,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大量的销售收入计入子公司,而子公司的部分成本转嫁给母公司,如此增厚子公司的利润之后,管理层可以通过分红或者其他方式曲线解决股权激励的问题。

  此前市场传言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子公司会尝试核心员工持股,但记者致电求证时,得到的答复则是公司尚未上报材料,核心员工是否持股还未定。

  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则对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为平安大华基金[微博]全资控股,根据公司的安排,子公司尚未做出员工持股的安排。

  不过,上述人士表示,未来将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进行统筹,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这个打算。

  在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眼中,“大公司忙着搞子公司,是希望弄股权激励,而小公司忙着搞子公司,是希望能增添业绩表。”

  正如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子公司筹备负责人所言,基金子公司的核心人员,特别是高管,一般是从母公司高管抽调出,相较而言,在和股东方争取股权激励时,大公司的高管更具备谈判的勇气和资历,而小公司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要争取股权激励,会相对更困难。

  据了解,嘉实等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均将由母公司委派。目前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由工银瑞信董事总经理郭特华兼任专项子公司董事长,工银瑞信董事副总经理库三七兼任专项子公司总经理。

  而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为平安大华基金公司总经理李克难。平安大华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罗春风担任这家子公司的总经理。

  业内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出于公司稳定性的考虑,未来会考虑对核心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但在其看来,就对员工的激励而言,股权激励未必就比当期抽成更有效果。股权激励更重要的是长期而言,对稳定公司的结构有好处。

  “大跃进”的发展隐忧

  设立子公司,俨然成为近期各基金公司的一大重心。业内一位资深基金分析师认为,可以预期的是,明年会有各种子公司“冒”出来。

  在其看来,未来会出现各种类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这些变化必将成为基金公司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重要转折点。

  大型基金公司的“野心”并不仅仅在设立投资类的子公司上。如嘉实基金除了已经获批的嘉实资本子公司外,其销售子公司目前也在申请第三方基金销售资格,业内人士预期其销售资格有望在年底前获批。

  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此前也明确表示,该公司将着力构建全能型国际化财富管理集团。目前,南方基金下设3个分公司和香港子公司,拥有基金业的全部业务牌照。随着法律监管对基金公司业务限制的逐步放开,南方基金将力争赢得财富管理行业的众多业务牌照,着力构建符合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要求的公司组织架构,在母公司旗下设立公募子公司、专项资产子公司、第三方销售子公司、养老金子公司等,全面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最终成为拥有较多专业化子公司、业务牌照齐全、资产管理能力突出、客户满意度高的全能型国际化财富管理集团。

  不过,基金子公司如果真的出现业内预期的“大跃进”,难免存在一些隐忧。“金融业从混业走向分业,现在又开始走向混业。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现过综合性的基金,既能投资证券,也能投资房产、实业,一度发生了较大风险,最终被清理整顿。”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所质疑的,如何防范子公司与基金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这或许将是接下来更重要更棘手的问题。

  王群航对记者表示,其担忧的是,未来,名目繁多的专项一对多子公司将现身,那些看似与公募基金公司无关联的子公司,是否会成为更多的“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公开的私募”呢?

  根据暂行办法,目前基金公司设立子公司可进行PE投资,而PE投资所涉及的利益纠葛最为繁杂。王群航所质疑的是:未来当这些企业IPO上市时,相关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公募资金是否会大力接盘呢?或者IPO上市后,相关基金公司利用公募进行托盘?

  他进一步表示,不知管理层是否对基金公司这些专项PE子公司未来的交易账户有明确的指定要求?目前来看子公司基本是基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或许唯有规定通过母公司的中央交易室进行交易,才可以略微防范未来潜在的反向交易的风险。

  对于子公司发展前景,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总经理认为,公募基金在原有的传统业务很难有所突破,但目前商业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管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基本已经进入全面“混战”的前夜,公募基金靠子公司是否真能扭转困局,目前还很难断定。在其看来,基金子公司的新业务能否与基金公司核心业务协调发展,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据称重庆不雅视频女子曾被王立军拘1个月
  • 体育CBA-麦蒂34+9遭断球绝杀 F1-维泰尔夺冠
  • 娱乐刘青云桂纶镁金马封帝后 专题 视频集
  • 财经酒鬼酒塑化剂门后复牌跌停 未提是否召回
  • 科技中关村首例强迫交易案:商户获刑2年半
  • 博客单士兵:祝贺一个逃离科研的博士
  • 读书文史观天下:揭秘1942河南大饥荒
  • 教育大学女生携iphone应聘遭拒 国考题答案
  • 育儿男童幼儿园内生殖器被撕裂调查无果
  • 朱文:关于高端白酒的冷思考
  • 张卫星:中外文化差异导致不同股市
  • 罗天昊:中国改革的九大方向
  • 姜广策:投资向何处去
  • 郭世邦:证券公司为何穷途末路
  • 童大焕:不敢做房奴的人可能终生受穷
  • 赵伟:有趣的空间经济学
  • 扬韬:白菜价 两头苦
  • 陶冬:欧巨头谋妥协 日政客出狂招
  • 罗善强:投资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