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良
许多基金经理会怀念曾经的蜜月时光:只要重仓了食品饮料或者医药板块,便能在A股低迷的市道中一枝独秀,业绩在同类中遥遥领先。而在观察者看来,这一段蜜月时光的投资模式就是“喝酒吃药”。
那确实是一段风光无比的逍遥时光:基金经理们勇于扎堆,众多投资者跟风涌入,而食品饮料和医药板块的诸多个股,则以稳定增长的业绩来回报他们。虽时不时地有业内人士质疑这两大板块个股的涨幅过高,但质疑声很快就被淹没在一片热情的追涨声中。但现在,一个意外令蜜月提前结束——众多“黑天鹅”骤然来袭,食品饮料和医药板块的个股越来越密集地爆出各种安全隐患,而众多重仓其中的基金经理,尚未找到规避风险的路线图。
案例不胜枚举。远者,我们尚可眺望华兰生物、康芝药业的背影,前者因为血站意外关停而令众多基金“中枪”,后者则因突发产品安全问题重创诸多重仓基金;近者,则如健康元,让人无法预料的地沟油制药事件,将数十只基金卷入其中。还有张裕A,农药残留事件令痛饮的基金“醉倒”一片。而这些让基金经理们躺着也能“中枪”的食品饮料、医药板块个股,都曾经是A股市场叱咤风云的“牛股”,是众多基金经理摘得“牛基”桂冠的功臣。只是,彼时他们不会想到或者不敢想到,有朝一日这些功臣竟会反戈一击,成为重创基金资产的罪魁祸首。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虽然基金经理们不情不愿,但“喝酒吃药”的模式确实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昔日荣光正在黯淡。这意味着,基金经理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规避这些板块中频频爆发的“黑天鹅”风险,这或许将成为基金公司风险控制中新的重要一环。正如某业内人士戏言:未来,基金公司躲避“黑天鹅”,要比骑上“黑马”更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