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17位基金经理离开自己原来管理的基金,其中12位辞职离开公司,辞职占比达七成。面对如此高离职率的基金,作为基金持有人,是该安静地离开还是该勇敢留下来?留下来了是否又该坚持在同一只产品上?
八月基金经理离职频繁
昨日,华安基金(微博)发布公告,称华安动态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宋磊离职。
据天相投顾对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的统计显示,截至昨日,8月份以来公告基金经理变更的基金已达26只,仅次于1月份的33只。这26只基金共涉及17位基金经理(一些系“一拖多”基金经理同时卸任),根据公告显示,仅有国泰基金(微博)的周广山和刘夫、金鹰基金(微博)的杨绍基和朱丹以及农银汇理的张惟等5位基金经理系公司工作调整原因不再管理原来的基金,其余12位卸任的基金经理全部是因个人原因辞职,离开原先工作的公司。这样,8月份以来卸任后辞职的基金经理比例达到了70.59%,辞职比例创年内新高。
在今年前7月,不时有基金经理变更出现,多系基金公司内部投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新调配。以7月份为例,当月共有21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共涉及17位基金经理,其中有6位基金经理系因个人提出辞职而离任,更多的调整是由于基金公司工作调整需要。
晨星基金研究中心曾元认为,基金行业人员规模不大,但人才竞争十分激烈,且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更多的人才不断涌入,因此,人员流动属于正常现象。其次,不少基金经理的离职并非离开基金行业,更多的是公司内部调整或公司间的流动,部分基金经理离职则与其管理的基金业绩不佳相关,这是互相适应的过程或优胜劣汰的结果。
基金业绩是这样形成的
基金的业绩离不开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和基金经理的个人能力。优秀的投研团队可以提供较大的平台,给基金经理有力的支持,基金的股票和债券池子一般经过投研团队共同筛选和维护,可以说,投研团队决定了可投标的质量的好坏,但如何挑选以及发挥投资标的的效用,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两者不应割裂对待。优秀的基金经理结合强大的投研团队,可给持有人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目前国内不少基金公司都会在投资团队(基金经理)以及研究团队的建设上投入较大精力。
实力强大的基金公司和优秀的投研团队在弱化基金经理个人对基金的影响力的同时可提高基金运作的稳定性。在比较时,可把相同类别的基金选取出来做比较,主要依靠个人能力进行选股和选券判断的基金经理,其离职后基金业绩的波动以及风格的转换高于投研互动配合较好的基金。
管理人离职后该怎么办
一般而言,主动型管理的基金对基金经理依赖度较高,尤其是仓位限制较为宽泛,对权益类基金的行业选取和固定收益类的券种选取限制较少的基金。指数型基金对基金经理依赖程度较低。对于前者,可以关注基金经理过往的从业经验以及历史管理业绩,基金经理的任职稳定性也可作参考。再者,可关注投研团队情况,这可从公司各类型基金的整体业绩以及人员流动性作参考。
曾元认为,当基金经理离职后,可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基金的业绩波动以及投资风格。一般而言,基金经理离职前的一段时间,其继任者已开始着手接管基金,投资者可从基金经理离职前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其投资组合的变化以及业绩波动作为参考。另外,新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以及基金属个人管理还是小组管理也可作为考量参考。
基金持有人可关注新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和投研经验,优秀的新基金经理或优秀的投研团队可有效保持基金运作的稳定性。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其管理机制、风控流程以及投研制度相对严谨和完善,从而有效弱化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因此持有人可对此类基金保持关注和持有观察。
记者 黄晓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