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晨星中国:理性看待发起式基金

2012年07月31日 14:07  Morningstar晨星(中国) 

  Morningstar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张洁

  在基金业陷入规模、业绩双重瓶颈之际,发起式基金的推出倍受热议。发起式基金的革新之处在于通过由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共同出资的方式,从根本上促使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利益一致。自审批通道开放后,不少基金公司跃跃欲试。由首只申报并于近日获批的天弘债券型发起式基金拉开发起式基金的发行大战的帷幕。目前虽然已有10家公司共申报了15只发起式基金产品;然而从目前申报的基金产品类型而言,大多数基金公司均以保守路线为主。除国金通用和安信各申报一只混合型发起式基金外,其余13只发起式基金均是债券、短期理财债券、行业和债券ETF形式。

  这一现象是否有违发起式基金推行的初衷呢?就海外的经验而言,任何带有激励性质的措施,都是对于主动型管理的股票基金最为有效,对于被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均收效甚微也较少使用。试想对于被动管理的基金,如果仅凭是否是发起式就引发和普通基金的业绩较大差异,投资者反而需要思考一下业绩差异源自何处?是否由于基金公司打造噱头,推高业绩,业绩能否持续等诸多问题,三思而后行。

  如果说发起式基金真正的意义在于激励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为何在目前申报的产品中缺乏股票型基金的身影呢?这种现象至少说明在面对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尚未有足够信心。一方面,基金公司可能担心如果发起式基金业绩做不好,投资者会质疑基金公司的真正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如果业绩出色,又要面对投资者关于没有利益约束是否缺乏投资责任心的质疑,以及是否使用不当手段确保业绩的质疑?在这样骑虎难下的情况下,不想失去市场机会同时又不愿拿已有品牌冒险的大型基金公司也许更愿意做一些相对稳定,风险较小的发起式基金。而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往往更愿意放手一搏,通过发起式基金的发行谋求市场影响力,为新产品提供证明自己的机会。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何国内仅有的两只混合型基金均由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申报,大型基金公司则纷纷选择安全路线。

  因此在发起式基金的挑选中,希望投资者能有较为理性的态度去思考。对于较为安全的被动型基金或者债券型发起式基金而言,可能其形式大于实质,投资者获得更多可能只是心理安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石建勋:热钱来袭 怎么看怎么办
  • 熊鹭:税收收入与经济周期啥关系
  • 徐天舒:EMBA送房卡和基金老鼠仓那点事
  • 杨林:三一应当如何应付在美国投资受阻
  • 姚树洁:2012年是中国经济模式转折点
  • Kingsley:大量热钱流入香港是假象
  • 阿平:茅台成中国最好股票的遗憾
  • 陈序:香港楼市如何消化新政
  • 张化桥:股票真便宜的时候 我偷着乐
  • 黄鸣:任志强是对太阳能无知的地产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