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富管理市场同质竞争错综复杂 理财基金有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9日 16:42  《金融博览•财富》

  2012年5月9日,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和汇添富理财30天债券基金(又名“超短期基金”或“理财基金”)同时成立,募集资金规模分别为182.22亿元和244.42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坊间传言四起,有人说,“理财基金”将替代短期理财产品;还有人说,商业银行销售理财基金是“痛并快乐着”……

  那么,基金公司为什么要发行理财基金?理财基金对银行理财产品能否构成冲击?监管部门该如何应对?

  财富市场纷乱之因

  2004年以前,国内以产品为导向的财富管理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证券公司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和基金公司的理财产品。此后,商业银行发售针对个人零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一举打破原有的“均衡局面”,并形成“四分天下”的竞争格局。而且,商业银行后来居上,凭借其固有的“国字”背景和强大的网点优势,短短八年间,几乎形成吞并其他三类产品市场的景象,产品发售数量和募集资金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坦率地讲,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满足当前“以精易金”的精细化市场需求。除此之外,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一直饱受“高息揽存”的诟病,所以新任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去年年末上任不久便要求“银行不允许发行一个月及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半年来,基金公司“暗度陈仓”,于2012年5月重磅推出“理财基金”,旨在填补超短期理财产品“娜拉出走”后的空缺。

  其实,“被吞并”的三类产品早有预谋地想收复失地,主要表现有三:第一,信托公司一直强调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打造强大的直销团队,以摆脱商业银行的营销平台;第二,去年中期以来,证券公司热衷于筹建财富管理中心并建立证券公司的创新路径;第三,当商业银行推动发展针对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时,证券投资基金同时推出面向高端客户的基金专户理财——基金“一对多”产品。

  为什么财富管理市场会出现如此错综复杂的“同质竞争”呢?

  第一,这与国人的经营理念有关,从一个故事中可见一斑。话说犹太人在某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然后第二个犹太人来开了一家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了一个超市,这片区域就很繁华了。而如果中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开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还是开加油站,最后的恶性竞争导致大家都没的玩——这是中国人和犹太人经商理念差异的故事。

  第二,财富管理市场“参与方”的定位不清。我们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作为“参照物”进行阐述,并提出三个问题。

  ● 理财基金的发售动因是转型还是竞争?

  有关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动机的官方描述,无非是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推动商业银行转型、优化资产负债表和拓广居民投资渠道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即便如此,其实质依然难逃“恶意竞争”之嫌。2009年,我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调研时,其专门负责理财的总经理说:“截至今天,我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一定程度上讲,发售理财产品我们是亏的。一是我们拿出最优质的资产做基础资产,二是做成产品后商业银行获得的中间业务收入远低于利差收入。”今天,这个问题有答案了吗?

  ●银行理财产品是其他三类产品的替补还是覆盖?

  纵观2004年至今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情况,其产品投资方向“无所不及”,产品设计结构日益精细,流动性条款相对合理,合作模式多种多样。尤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可以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阳光私募等其他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合作,从而保证其产品体系呈现“唯我独尊”的覆盖之势。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是低风险、低收益,还是高风险、高收益?

  截至目前,官方并未给出银行理财产品的严格定义,更没有对其风险收益水平的严格界定。社科院金融产品中心在市场发展之初,曾将银行理财产品界定为“风险收益水平介于股票和定存之间的多样化投资工具”,但是,随着“Accumulator”和“双币存款”等产品不仅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损失其全部本金,极端情形还有可能会出现高额负债情况的出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已经完全突破上述界定。

  理财基金的冲击?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理财基金”到底会不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构成冲击?

  清楚记得,去年年末我接受媒体电话采访,被问到对“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要求不允许发售1个月内的理财产品”的看法时,我就认为上述要求对限制“揽存”的效用微乎其微,因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规避,典型案例便是开放式产品和滚动式产品。

  事实上,文章开始时所说的两只理财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热销的开放式产品的本质并无二异。具体而言,我们仅以2012年前4个月理财产品市场发售的11款开放式产品为例来阐述开放式产品的主要特征:第一,9款产品的投资方向为人民币债券货币市场,其余2款为组合资产管理;第二,8款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余3款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第三,赎回频率分日、月、季、年四种,发行数量分别为2、4、4和1,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2.15%、5.00%、5.45%和7.20%;第四,按日/月赎回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下限为100亿元/2.64亿元。

  较开放式理财产品而言,理财基金首先具有资金门槛低、高信息透明度等优势。

  其次,理财基金销售渠道范围更广。除原有的商业银行/券商代销和基金公司直销外,近期又增加了第三方理财销售这一渠道,而第三方理财不仅是理财基金未来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也有可能是基金公司摆脱商业银行这一销售渠道的主要途径之一。

  再次,理财基金的资产管理能力高。相对于发展时间较短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已积累了相对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

  最后,投资者对理财基金风险水平的认知度较高。多数投资者早已默认理财基金并不是稳赚不赔的,但很多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的认知度尚未达到这个层次。

  当然,开放式产品同样有理财基金所不具备的优点。

  首先,销售渠道相对固定。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以商业银行的网点销售和网银销售为主,便于普通投资者尤其中老年朋友的“惯性”投资选择。

  其次,收益基本可以保证。鉴于商业银行的国家信用,虽然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为“非保本浮动”,但截至目前出现收益不达标或出现本金不达标的产品数量较少。

  再次,结构开放式产品“横空出世”。除前述投资方向为债券货币市场的普通开放式产品外,银行理财产品还研发了结构开放式产品,如招商银行(微博)焦点联动之黄金表现联动——3个月理财计划。结构化产品具有较好的投资理念,即在规避高风险的基础上博取高收益。201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其中明确提出适时开展以汇率、利率、股票、债券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尤其是结构化衍生产品的试点工作。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财富管理市场中其他同类产品所不能望其项背的优势。

  坦率地讲,鉴于开放式产品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的成功运作,证券投资基金想要通过理财基金撼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难度较大。但是,证券公司通过金融创新推动财富管理市场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创新才是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最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国内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格局不会改变。有鉴于此,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任将极有可能落到商业银行的肩上,而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又是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支点。这表明,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必将建立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短期内,理财基金等其他类“银行理财产品”很难撼动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导地位。

  监管部门如何应对

  一言以蔽之,造成当前的“混战”局面与我国“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金融格局不无关系。在此,我们对财富管理市场(至少包含前述主要四类产品市场)给出六条“无摩擦”的“理想化”建议。

  第一,建立集“一行三会、一部一委一局”功能于一身的独立的功能监管机制;第二,完善财富管理市场中产品发行主体的分类监管体系,确定不同主体发售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第三,统一财富管理市场的数据征集、发布方式,建立统一的数据检测平台;第四,建立独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第五,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级评价机制;第六,大力发展基础资产和衍生产品市场,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做大做强财富管理市场这块蛋糕,尽早形成“错位竞争”的“最优均衡”或“帕累托改进”。 ■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产品中心)

  ○ 文/王增武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