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基金公司高管变动频繁 离职节奏加快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新基金公司不断涌现,行业竞争压力持续提升,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近期频现的高管离职引发市场关注。与此同时,“任职短期化”现象的出现更是让人感叹处于转型敏感期的行业有日益浮躁的趋向。

  部分高管任职时间不长

  6月2日,沪上某基金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原总经理因“个人原因”辞职,由董事长代任总经理;就在三天前,中欧基金(微博)徐红光挂靴而去,离开了此前担任的分管市场的副总经理的岗位。

  市场对于公司高管的离职已不再陌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年内有超过20家基金公司高管出现离职,其中不乏华夏基金(微博)总经理范勇宏、副总经理王亚伟、嘉实基金(微博)副总经理李道宾等公募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高管近期频繁走位,而且从公告看,部分高管任职时间并不长。

  6月7日,方正富邦基金(微博)公告称,总经理宋宜农因“个人原因”于5月25日正式离职,总经理一职由公司董事长雷军(微博)代任。历史资料显示,方正富邦成立于2011年7月8日,宋宜农担任总经理一职不满一年;无独有偶,4月10日长安基金总经理曹阳因“个人原因”离职,原副总经理盛军接任,曹阳执掌帅印仅半年光景;平安大华基金(微博)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当年11月,该公司副总陈庆耀宣布离职,同样任职不到一年。

  行业压力太大

  尽管这些基金公司高管离职都有着各自的故事,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小基金公司高管的频繁去职或多或少体现出目前竞争业态下,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的生存压力。

  “太累,想先休息段时间。”刚宣布离职的原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自己离职的原因更多是因为行业压力太大:“跟业界很多朋友聊过,都觉得现在做这行压力太大,思考很久之后才做出离开的决定。”

  北京某基金研究机构分析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数量持续增加,相比那些根深叶茂具备先发优势的老公司,中小基金公司、特别是次新基金公司在品牌号召力、渠道关系、人才储备、资金支持方面都处于弱势,公司高管更是面临股东考核与持续经营等多方压力,“这个位子不好坐”;另一方面,沪上某观察人士表示,部分中小公司高管就任不久便挂靴而去,“任职短期化”现象的出现反映行业在转型的敏感时期出现日趋浮躁的势头。

  人才争夺加剧

  此外,激烈的竞争之下公司之间人才的争夺正在加剧。

  此前,招商基金原总经理成保良离职,国联安原总经理许小松接掌帅印;金元比联在原总经理易强离职之后,将民生加银原总经理张嘉宾迎至帐中;此番沪上某公司总经理的离职,传闻也与另一家刚经历高管变动的基金公司招贤纳士有关。

  随着基金行业的密集扩容,高管人才缺口会持续加大;另一方面,不少在业内浸淫多年的“过来人”则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萌生退意,相继离开。分析人士表示,在此背景下,人才争夺会日趋激烈。

  在其看来,作为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意义重大。公司高管履职前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巨大挑战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在激烈的竞争中抱有一份淡然和坚定,“当然,这也需要股东的支持和理解”。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