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回报率低于活期存款 QFII十年投资收益翻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9日 14:23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记者 叶静

  今年是A股市场引入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10周年的年头,10年A股指数“上浮零”,QFII基金却赚得盆满钵满。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开信息,截至今年一季度末,QFII账户合计投入1213亿元,累计盈利1443亿元,年化回报11.9% 。相较之下,早一年出生的“大哥”公募基金,在11年的时间里,共投入约2.4万亿却仅为持有人赚取3415.03亿元,扣除管理费1687.2亿元,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只有1723.83亿元,以此计算公募基金十余年的回报率为7.09%,年化仅为0.64%,不但没有跑赢通胀,甚至连活期存款都不如。

  公募基金回报率

  跑不过活期存款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2年一季度的11年时间里,基金公司作为职业投资人,共为投资者赚取利润3415.03亿元,平均每年赚310.5亿元。与此对应的是,11年间基金公司共从投资者身上提取管理费达到1687.2亿元,扣除管理费成本,基金公司的净贡献只有1723.83亿元,管理费占据了利润的一半,平均每年只有15.6亿元。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基金进入市场约2.43万亿,也就是说11年间的投资回报率为7.09%,年化回报仅为0.64%,作为专家理财,不但没有跑赢通胀,甚至低于活期存款。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共有64家公司旗下有基金运作,其中自2001年以来为投资者赚取了正回报的基金公司有41家,其余23家超过1/3的公司不但分文未赚,还出现巨额亏损。

  如果从绝对回报来看,在41家整体取得正回报的公司中,有16家公司为投资者累计贡献超过100亿元,有4家公司累计回报超过200亿元,其中行业一哥华夏基金(微博)为投资者累计赚取利润超过500亿元,独占行业总利润的16.3%,大幅领先第二名,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赚钱王。 

  如果从相对回报来看,以投资回报比作为指标来分析,即基民每交一元钱,可以获得的投资回报。基民利润和管理费之比超过3倍的有19家,超过4倍的有11家,3家公司超过了5倍,6家投资回报比小于1倍。其中最会赚钱的公司竟然是名不见经传的银河基金(微博),该基金成立于2002年,10年间共为投资人赚取利润93.1亿元,期间累计提取管理费却只有13亿元,也就是说,银河基金的基民利润和管理费之比达到了7.16倍,成为净贡献比例最高的公司。规模前十的大基金公司中,富国基金(微博)的利润贡献比排名第一,每一元管理费可以产生3.88元的盈利,高于易方达的3.83倍和华夏的3.4倍。和别的公司不同,富国基金的盈利主要是来自债券,据统计,上季度末,富国旗下债券占据了半壁江山。 

  黑名单上的23家基金公司中,2006年诞生的中邮基金成为名符其实的“亏钱大王”,该基金公司其实成立时正遇到2006年到2007年这波罕见的大牛市,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不过由于操作激进,在随后的几年熊市中,不但回吐盈利,还让本金受损,统计显示,该公司持有人共累计亏损218.2亿元,而该公司累计提取管理费达29.03亿元。

  QFII十年投资获得翻番收益

  面对上面惨淡的成绩单,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累累的亏损都是因为A股市场熊长牛短,市场不济的因素,事情果真如此吗?在公募基金“节节败退”的时候,经历近10年时间,账户总资产规模2656亿元的QFII,其中股票、债券(国债、公司债、可转债)和银行存款占比分别为74.5%、13.7%和9.6%,持股市值合计1979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1.09%。10年来,QFII净汇入资金1213亿元,累计盈利1443亿元,10年时间身家翻倍多。考虑到QFII前5年额度较低,因此,实际收益更加惊人。

  资料显示,2002年推出QFII试点时,投资额度上限仅40亿美元。2005年,QFII总额度获准增加6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2007年,根据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成果,中国将QFII总额度增加到300亿美元。今年则猛增500亿美元,增幅可谓惊人。

  原因分析

  收益差距

  为何如此大?

  投资理念大相径庭

  好买基金的分析师曾令华表示,从QFII投资路径来看,靠的不是炒作题材股,而往往是钢铁、银行等一直不被投资者看好的大盘蓝筹股。除此之外,QFII对股票的分红派现能力也非常重视。去年四季度QFII增持股数最多的宝钢股份中信证券海螺水泥中国人寿分红都很慷慨。更重要的是,QFII偏向长期持有,与国内公募基金经理追涨杀跌、追求题材的投资理念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正是公募基金投资具有“散户化”的特征,导致其业绩平庸。

  QFII基金内幕消息多?

  知名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QFII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也得益于QFII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或官员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10年间QFII及境外机构多次预报了中国股市甚至中国经济利好政策的出台,而事后往往得以印证,最著名的即为2008年8月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对中国政府救市方案的预测。而对比国内公募基金界,几乎都是后知后觉,往往别人拉高出货之时,才是他匆忙建仓之际。

  60%仓位红线

  困住公募基金

  另外相对于国内股票型基金最低60%的仓位限制,证监会目前已经不再要求QFII的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50%,QFII可根据自身投资计划,灵活对股票债券等资产进行配置,但现金比例仍不能高于20%。而在这之前QFII基金的最低仓位是50%,低于公募基金的60%。

  值得一提的还有,公募基金中,由于有不少指数基金,其仓位一半都限定在90%以上,这也抬高了公募基金的平均持仓高度,根据中德胜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偏股型基金的仓位超过3/4的时间在80%以上,低于70%的仓位只出现在2008年的3季度。

  也就是说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公募基金的平均仓位也要高于QFII基金20%,这也是造成双方投资结果迥异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