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管理费与业绩挂钩:没那么简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8日 09:37  大众证券报微博

  每当基金业绩欠佳时,基金管理费的话题都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基民们陷入亏损的时候,看着基金旱涝保收的管理费会格外不顺眼。就在这几天,基金管理费的话题又一次热火起来。但这一次,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说是监管层即将会有举动,基金管理费真的要和基金的业绩挂钩了。

  ■消息称管理费即将与业绩挂钩

  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15日,418只主动型偏股基金中,今年以来收益率低于自身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多达320只,也就是说,今年以来跑输基准的偏股基金占比高达76.56%。这样的业绩表现,使得基金管理费旱涝保收的现状显得格外刺眼。于是,“管理费即将与业绩挂钩”的传闻甫一出现,就获得了大众的普遍支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层拟将基金管理费与基金业绩挂钩,即按照“对称浮动”原则,当基金业绩好于业绩管理目标上限时,管理费向上浮动;基金业绩低于目标下限时,管理费则同等水平向下浮动。

  该报道还表示,监管层将要求在基金公司目前的风险准备金外设立业绩风险准备金,按照管理费一定比例提取,当基金年度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基金公司可以提取一定数量的业绩风险准备金返还给基金资产,以弥补持有人损失。事实上,大成优选股票基金此前已经按照合同设立专门的业绩风险准备金,用于基金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弥补持有人损失。今年年初,大成优选股票基金就按照上述约定,将基金业绩风险准备金2323余万元一次性划入基金财产。“监管层鼓励基金公司围绕费率做更多有益行业发展的探索。”上述人士表示。

  ■大众普遍支持浮动管理费

  面对这一传闻,绝大多数人一边倒地支持浮动费率制度。从某网站发起的投票来看,超七成网友支持浮动费率制度,仅5.5%的网友支持固定费率制度,两成网友赞成固定和浮动费率制度并存。大利好!”评论人士姚凯(微博)的这三个字颇能代表不少人的观点。

  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微博)认为,这是王亚伟等明星经理离职所引发的监管层制度调整。“基金属高度依靠个人创造性的劳动的行业,没有长效激励机制,必无稳健发展!”他说。

  评论人士曹中铭(微博)则认为,打破基金“铁饭碗”意义重大。如果说在基金发展初期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是必要的话,那么14年后的今天让基金仍然捧着“铁饭碗”,无论如何都值得商榷。基金奉行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收取模式,其导致的弊端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拼命追求规模,往往忽视了业绩;其二是不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热炒概念题材与追涨杀跌,投机之风盛行;其三是新股询价中不负责任地乱报高价等。

  “对基金公司来说,将基金管理费与业绩挂钩,有助于基金业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原则真正落到实处。在固定管理费的模式下,基金公司比拼的就是资产管理规模,一些小基金公司,即使业绩做得不错,但由于缺乏渠道资源,不能背靠大树乘凉,规模也不能做大。基金管理费和业绩挂钩后,业绩差的南郭先生将很难立足,业绩优的基金公司由小变大,行业奖优惩劣的游戏规则才能够大行其道。”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陈楚表示。

  ■研究人士建议不忙欢呼

  大多数人的欢呼声中,也夹杂着不同的声音。几乎绝大多数的基金业分析人士都认为,让基金的管理费变成浮动制未必是好事。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测算结果表明,浮动管理费可能增加基金公司的收入,让基民花更多的钱。银河基金研究中心作出假设,以基金绝对收益盈亏为业绩浮动标准,并假设基金当年业绩获得正收益时,按照原管理费上浮30%的水平收取下一年度管理费;基金当年业绩为负收益时,按下调30%的水平收取下一年度管理费。根据这个原则,银河基金研究中心对2005年到2011年的管理费进行了计算,并且与现有固定模式进行比较,测算大致结果为2011年基金管理费收入是298.59亿元对283.58亿元(后者是现有固定费率制度下的管理费收入),从2005年到2011年为1737.6亿元对1530.95亿元;相比现有固定管理费率,2005年-2011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将增加206.65亿元。这样一个数据,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从长时间看,固定费率制下基金实际上并没有多拿多少。为了和社会良性互动,进行管理费率改革是有必要的,但要避免为了提取短期报酬而漠视风险。他建议,在管理费率制度改革整体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再“稳重求进”,研究摸索恰当的“有管理的适度弹性固定费率制”。

  “关于基金的管理费话题,这两天突然热了起来。我的观点是:(1)很多人的风险意识不够。(2)很多人缺乏契约精神。(3)现行方法没有什么不妥。(4)要调也可以。这更多的是心理安慰,投资者不一定会得到多少实惠。(5)投资者的利益不在于这区区管理费,大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基金,做好投资。”中国对于基金研究资格最老的研究人士王群航这样说。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则认为,如果公募基金是“靠天吃饭”,在熊市下公司就没法发展了。绝对收益的做法不适合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公募基金必须采用现在这样的制度,靠规模的增长来平抑行业收入的大幅波动,如果公募基金收入跟着市场波动,公募基金的行为就会变得非常极端。

  上海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代宏坤认为,这次改变本质上是考虑业绩表现费,出发点很好可以尝试,但最好让基金公司自主来决定,因为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会有不少的问题。管理费的改革应该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把管理费高低的决策权交给基金公司,让投资者在基金公司的相互竞争中收益。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用脚投票”等措施来约束不合理的高管理费。

  ■管理费下降是众望所归

  对于管理费是否应该与业绩挂钩,人们争议不小。即便是认可实行浮动管理费制的评论者,也表示称需要提高警惕。不少人提出,将管理费和业绩挂钩以后,基金公司不能变相降低业绩比较基准,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业绩比较基准,对于监管层和基金公司来说,是新的考验。

  不过,从目前的议论来看,希望基金下调管理费倒是一致的意见。过去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基金管理费率与美国相当,并不算高,但实际情况表明,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基金管理费率一直未有变动,而美国各类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是逐年下降的。以股票型基金为例,2001年之前只有封闭式基金时,股票型基金管理费是2.5%,后来有了开放式基金,股票型基金费率下调至1.5%,此后10多年市场跌宕起伏,1.5%收费标准一直未有变动。而2011年美国股票型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为0.79%。

  部分基金研究专家提出,基金管理费确实有下降的空间。王群航在今年4月份曾说:“降一降,有空间,赞成调整管理费。因为银行获得的太多,基金公司也给的起。”除了王群航,代宏坤也提出了“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管理费率在基金公司的竞争中逐步下降”的意见。

  记者  陶炜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